《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学会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2.感知小说表现的爱国主题,通过韩麦尔先生的分析感受其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韩麦尔先生的对祖国语言的论述体现爱国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直接导入,板书课题《最后一课》
(二)检查预习
1、生字词PPT
2、本文是什么体裁?主要写了哪两个人物?
3、“最后一课”是“最后一节课”吗?那是什么意思?——最后一次用法语上课。
(板书)
4、谁能根据根据题目的意思从韩麦尔的角度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韩麦尔先生最后一次用法语给大家上课。
5、“大家”在小说中指哪些人?(学生自由说)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为什么是最后一次呢?
1、介绍背景:1870年普鲁士(德国的前身)入侵法国(“法兰西”的简称),爆发了普法战争,最终法国战败。
由于当时法国政府执行了一条卖国主义路线,与普鲁士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土。
普鲁土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就下了一道命令:让两个州的学生只准学德语,不准再学法语。
《最后一课》这篇短篇小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写成的。
2、补充:在普法战争中,起先,法国的皇帝拿破仑三世,他要称霸欧洲,因此就出兵向普鲁士挑战,结果呢,普鲁士军队已经有了准备了,所以他去打的时侯,非但没有把人家打败,相反呢,人家把他打败了。
3、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交代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的句子。
3、11、12、21、24
4、这就是小说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四)再读课文,读出情感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从下列图中选择出与你感觉一样的表情,并说说你的依据。
(学生活动)
明确:(1)遗憾之情——再也学不到法语的遗憾。
(2)恨——恨自己,也恨敌人。
恨自己平时没好好学,恨敌人占领了自己的家乡,不让自己学法语了。
(这么隐蔽的情感都让你捕捉到了!
(3)爱国情感——最后一个有关韩麦尔先生的情节,描写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读出了韩麦尔先生的。
(五)走进人物,体悟情感
过渡:遗憾也好,痛恨也罢,小说的主题其实还是非常明了——爱国主义感情。
全文没有一个“爱国”这样的字眼,但我们在这最后一课上感受到的就是满满的爱国之情,无论是小弗朗士还是好叟老头还是镇上的其他人。
下面我们主要讨论韩麦尔先生爱国的具体表现。
请同
学们跳读课文,说说韩麦尔先生爱国的具体表现。
(可以是一段话,可以是一个细节,可以是一个动作)(学生活动)
1、一串动作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
(1)“使出全身的力量”包含什么情感?——爱、恨到了极点
韩麦尔先生用书写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这是感情的最高潮。
可是他能改变这一现实吗?
(2)所以文中用了哪一个字形容韩麦尔先生的此时的状态——“呆”。
“呆”其实是什么意思?——“站”,但我们能不能改为站?为什么?“呆”写出了韩麦尔先生什么心理?无奈、绝望、痛苦之极——“呆若木鸡”
(3)指导朗读:前半句高潮,后半句读出无奈,痛处,绝望。
2、一个设计
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
(1)字帖的内容是什么?
(2)为什么把“法兰西”,“阿尔萨斯”放在一起呢?你认为韩麦尔先生的这个设计有什么特殊含义吗?——“阿尔萨斯”是“法兰西”不可分割的土地——爱国之情。
(3)齐读
3、一段语言
韩麦尔先生的语言描写很多,你觉得最能体现他爱国的是哪句话?为什么?
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们的他们的语言,就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过渡:这一段话是韩麦尔先生对法国语言最高的评价,是通过爱祖国语言来表达爱国之情的。
那么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1)学生齐读。
“人民”画下来,人民和人们不同。
人民和祖国一样,是一个温暖的词汇。
如何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
A、锁定关键词
B、结合上下文,替换关键词
C、调整语序
例:昨天的练习中《默读父亲》有这么一题:“人活着的是争气,不喝牛奶的孩子一样长大”你怎样理解这一句话?
A、锁定关键词——“牛奶”、“长大”(学生答)
B、结合上下文,替换关键词
“牛奶”:好的家庭条件、富足的生活(学生答)“长大”:成才、出息
C、调整语序
参考一:没有富足的生活,一样出息
参考二:一个人只要争气,不断进取,尽管没有富足的生活,也同样能够出人头地。
(3)接下来现炒现卖,课文中的这句话“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们的他们
的语言,就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怎么理解。
(4)自己先写→小组讨论、归纳补充→小组代表发言
注意点:关键词:语言、监狱、钥匙
明确:忘了国被统治的人民,只要还牢牢记住自己的语言(本民族的母语),就能保住自己
的精神和文化,那么这个民族就能够团结起来,打败他们(侵略者),就能够夺回自己生存的土地,民族就得以解放。
(5)强调:记住了,语言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的密码。
4、一身正装
他穿上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他穿上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
(1)学生找出来,齐读
(2)分析外貌描写,体会韩麦尔先生穿一身正装的目的。
(3)齐读体会
(六)拓展延伸
1.联系历史:我们国家也有那么一段屈辱的近代史。
日本也曾试图对我国人民进行文化洗脑,在台湾推行大和文化,禁止教汉语。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成长的小孩会怎样?他会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这一招是最狠的、最阴损的。
2.明天就是祖国母亲的生日,学了本文后,你联想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
3.PPT出示
(七)课堂小结
1.总结本课内容
2.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