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文化
考古学上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又称青铜时代或青铜器时代,由张光直院士最早提出。
中国青铜文化,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技术娴熟、内容丰富,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精华。
国内出土最早的青铜器物属于甘肃马家窑文化。
青铜器分成兵器、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三大类。
铜器花纹是铜器断代的重要依据。
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先生为当代中国创立十大铜建筑,其中,灵隐铜殿、桂林铜塔、杭州雷峰塔及钱王铜殿,代表了中国现代铜艺术建筑和工艺的最高水平,被誉为中国当代铜建筑之父。
中国的青铜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始于公元前世纪,止于公元前世纪,经历约年,大体上与文献记载的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时间相当。
中国青铜文化分布之广、范围之大举世罕见,东到山东,西至甘肃、青海,南及两广,北至辽宁、内蒙古都有青铜器出土。
河南安阳、郑州,江西新干,四川三星堆,陕西汉中等地商代青铜器多见,陕西周原、沣镐,河南三门峡、洛阳等地西周青铜器集中。
到春秋、战国时,山西的晋文化,山东的齐鲁文化,湖北、湖南的楚文化,江苏、浙江的吴越文化,陕西的秦文化,都有大量青铜器,异彩纷呈各具特色。
这种辽阔的地域分布是举世无双的。
青铜器出土数量之大和历史之悠久,也是独一无二的,据史书记载自西汉神爵四年(前年)以来,仅陕西各地出土各种青铜器即达万件之多,全国范围内,其数量就更为可观了。
青铜是铜与锡或铅的合金,而铅、锡的含量极少。
青铜器的发明是人类进化史上一大奇迹,与红铜相比,具有许多优越性,它克服了红铜器具的固有弱点,在物理性能上起到了根本的变化。
质地变得坚硬,耐磨性好,韧性高,并有持久的金属光泽。
用青铜制造的刀,要比用红铜制成的刀锋利得多,青铜熔液的流动性能比红铜熔液好,利于灌入各种模子,不像红铜熔液那样稠黏,有利于铸造器型复杂、纹饰繁褥的器物。
然而青铜器的铸造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有一整套科学的冶铸技术,包括采矿、熔炼、制模、翻范、配料、抛光等。
青铜铸造业的出现,在科技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