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我的第一本书

3、我的第一本书

3、《我的第一本书》
新安中学8(5)班孙莹丽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由物写人,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个性的特点。

2、学习本文叙事清晰、语言平实顺畅的写法。

3、了解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4、理解父亲对儿子的深深爱意,儿子对父亲的深深敬意。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文章内容,理解由物写人,生动表现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

2、理解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3、学习叙事清楚、语言平实顺畅的写法。

4、理解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在你记忆中,哪一本书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点学生读课文
2、探究问题:“我”的第一本书酷似哪里的一组画?
父亲返回家乡,带回来了哪些书?
“我”的课本为什么只有下半部分?
父亲在怎样的灯下为“我”补书?
二黄毛后来怎样了?
“我”上课时有什么样的乐趣?
三、理清文章线索,理解由物写人的写作方法
1、文章以一本书为线索进行叙事,请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理清文章的行文线索。

2、抽学生发言,有不同意见者给机会补充。

3、你觉得“父亲”是怎样的父亲?“我”是怎样的孩子?你是通过什么看出来的?
4、教师小结,点名以物写人的方法。

四、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
1、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朗读。

(父亲询问“我”的这一部分)
2、请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3、点评并总结。

提问: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要求学生齐读最后两段。

提问:作者在谈及两位朋友的一生时,有着怎样的感情?你是怎么理解“人不能忘本”这句话的?
五、创设情景问题,总结课文
1、提问:如果你是作者,有一天你回来久别的家乡,遇见了正在卖纸烟、花生、火柴的乔元贞,你会怎样?
2、教师总结。

提问:“一本书”载着友情,载着亲情,也载着那个苦难时代的乐趣和温情,那你有没有什么东西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呢?
3、教师点评、总结:我们现在的生活很幸福,我们应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身边美好的一切。

六、板书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