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浅谈产后身痛时间:地点:13楼示教室讲课人:胡叶参加者:正文产后身痛,中医病名。
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肢体或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着者,称为“产后身痛”。
又称“产后遍身疼痛”、“产后关节痛”、“产后痹证”、“产后痛风”,俗称“产后风”。
西医学产褥期中因风湿、类风湿引起的关节痛、产后坐骨神经痛、多发性肌炎、产后血栓性静脉炎出现类似症状者,可与本病互参。
本病若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但也有部分患者导致痿痹残疾。
一、名词解释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肢体或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着者,称为“产后身痛”。
又称“产后遍身疼痛”、“产后关节痛”、“产后痹证”、“产后痛风”,俗称“产后风”。
二、历史沿革1. 对本病的论述,最早见于唐代《经效产宝·产后中风方论》。
指出其因“产伤动血气,风邪乘之”所致,并列方治。
2. 产后身痛首见于宋代《当归堂医丛·产育宝庆集》,云“产后遍身疼痛”,并指出本病的病因为气弱血滞,并立“趁痛散”以疗之。
3. 明代《校注妇人良方·产后遍身疼痛方论》在前人基础上补充了“血瘀滞”与“血虚”之不同,并指出:“血瘀者宜补而散之,血虚者宜补而养之。
”4. 清代《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决》概括本病病因主要有血虚、外感与血瘀。
《沈氏女科辑要笺正》根据产后多虚多瘀的特点进一步指出,本病的治疗当以“养血为主,稍参宣络,不可峻投风药”。
实为经验之论,对临证有参考价值。
总之,产后身痛的病因虽不同,但历代医家都强调因产失血多虚为发病之根本,故论治亦提出以养血为主。
这一理论至今仍为临床医生所遵循。
三、病因本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是产后营血亏虚,经脉失养或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稽留关节、经络所致。
产后身痛的发生,与产褥期的生理密切相关,产后气血虚弱,或产后发热后虚损未复,四肢百骸及经脉失养或产后气血不足,元气亏损,风、寒、湿邪乘虚而入侵机体,使气血凝滞,经络阻滞或经络失养;或产时耗伤肾气皆可致产后身痛。
常见病因有血虚、风寒、血瘀、肾虚。
四、病机(1)血虚:素体血虚,产时产后失血过多,或产后虚损未复,阴血亏虚,四肢百骸空虚,经脉关节失于濡养,致肢体酸楚、麻木、疼痛。
(2)风寒:产后百脉空虚,营卫失调,凑理不密,若起居不慎,风寒湿邪乘虚而人,稽留关节、肢体,使气血运行不畅,瘀阻经络而痛。
此即《内经》所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3)血瘀:产后余血未净,流滞经脉,或因难产手术,伤气动血,或因感受寒热,寒凝或热灼致瘀,瘀阻经脉、关节,发为疼痛。
(4)肾虚:素体肾虚,复因产伤动肾气,耗伤精血,腰为肾之府,膝属肾,足跟为肾经所过,肾之精气血亏虚,失于濡养,故腰膝疼痛,腿脚乏力或足跟痛。
五、诊断要点诊断要点1.病史:产时产后失血过多,产褥期起居不慎,当风感寒,居住环境潮湿阴冷。
2.临床表现:产褥期间出现肢体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着、畏寒恶风,关节活动不利,甚者关节肿胀。
本病多突发,常见于冬春严寒季节分娩者。
病证鉴别1.癖证本病外感风寒型与痹证的发病机理相近,临床表现也相类似,二者病位都在肢体关节。
但本病只发生在产褥期,与产褥生理有关,痹证则任何时候均可发病。
若产后身痛日久不愈,迁延至产褥期后,则不属本病,当属痹证论治。
2.痿证二者症状均在肢体关节。
产后身痛以肢体、关节疼痛、重着、屈伸不利为特点,有时亦兼麻木不仁或肿胀,但无瘫痿的表现,痿证则以肢体痿弱不用、肌肉瘦削为特点,肢体关节一般不痛。
相关检查1.体征:关节活动不利,或关节肿胀。
病久不愈者可见肌肉萎缩,关节变形。
2.辅助检查:抗“O”、血沉均正常。
如有必要,可进一步做血气分析、血钙、类风湿因子、X线摄片等检查。
六、辩证论治辩证要点本病辨证首以疼痛的部位、性质为主要依据,结合兼证与舌脉。
若肢体关节酸楚疼痛,麻木,伴面色萎黄,头晕心悸,舌淡,脉细弱,属血虚;若肢体关节肿胀,麻木,重着,疼痛剧烈,宛如针刺,屈伸不利或痛无定处,或遇热则舒,伴恶寒畏风,舌苔簿白,脉濡细,属外感风寒;若疼痛较重,痛有定处,麻木,发硬,重着,屈伸不利,伴恶露量少,舌暗,苔白,脉弦涩,属血瘀;若产后腰酸,足跟疼痛,伴头晕耳鸣,舌淡暗,脉沉细弦,属肾虚。
治疗原则本病以内伤气血为主,而兼风寒湿瘀,临床表现往往本虚标实,治疗当以养血益气补肾为主,兼活血通络祛风止痛。
养血之中,应佐以理气通络之品以标本同治;祛邪之时,当配养血补虚之药以助祛邪而不伤正。
本病与一般痹证不同,因产后气血俱虚,虽夹外感,也应以调理气血为主。
《沈氏女科辑要笺正》云:“此证多血虚,宜滋养,或有风寒湿三气杂至之痹,以养血为主,稍参宣络,不可峻投风药。
”证治分类1. 血虚证主要证候:产后遍身关节酸楚、疼痛,肢体麻木;面色萎黄,头晕心悸;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法:养血益气,温经通络。
代表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金匮要略》)。
方药: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当归、秦艽、丹参、鸡血藤。
2. 风寒证主要征候:产后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或痛无定处,或冷痛剧烈,宛如针刺,得热则舒,或关节肿胀,麻木,重着,伴恶寒怕风,舌淡苔薄白,脉濡细。
治法:养血祛风,散寒除湿。
代表方: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
方药: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当归、川芎、干地黄、杜仲、牛膝、人参、茯苓。
3.血瘀证主要征候:产后身痛,尤见下肢疼痛、麻木、发硬、重着、肿胀明显,屈伸不利,小腿压痛;恶露量少,色紫黯夹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舌黯,苔白,脉弦涩。
治法:养血活血,化瘀祛湿。
代表方:身痛逐瘀汤加减。
方药: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当归、五灵脂、香附、牛膝、地龙、毛冬青、忍冬藤、益母草、木瓜。
4.肾虚证主要征候:产后腰膝、足跟疼痛,弯腰困难,头晕耳鸣,夜尿多,舌淡黯,脉沉细弦。
治法:补肾养血,强腰壮骨。
代表方:养荣壮肾汤加减。
方药:当归、川芎、独活、肉桂、川断、杜仲、桑寄生、防风、生姜、秦艽、熟地黄。
七、其他疗法针灸疗法取次髎、风市、足三里、悬钟、环跳或阿是穴,先针后灸。
穴位注射疗法取足三里、风市、环跳等穴,用复方当归注射液或维生素B1等,注0.5m1/穴。
八、转归预后与体质差异、病情的轻重、治疗调摄是否得当有关,若能及时治疗,大多可以治愈,预后亦佳。
如果失治、误治,日久不愈,正气愈虚,经脉气血瘀阻愈甚,转虚实夹杂之证,可致关节肿胀不消,屈伸不利,僵硬变形,甚则肌肉萎缩,筋脉拘紧,可致痿痹残疾。
九、预防调护1. 本病以预防为主。
2. 注意产褥期护理,要慎起居,避风寒。
注意保暖,避免居住在寒冷潮湿的环境。
3. 加强营养,增强体质,适当活动,保持心情舒畅。
十、产后身痛的护理很多女性朋友由于没当过妈妈,所以认为生宝宝只是在分娩的时候会很痛,其实不然,产后妈妈们也必须忍受很多的疼痛,那么产后妈妈们都会有哪些地方出现疼痛?应该怎样积极应对呢?一、肌肉酸痛其实,在剧烈运动过后,运动员的身体肌肉会从一个紧绷状态进入到一个放松状态,这个时候肌肉产生的乳酸堆积过量就会产生肌肉酸痛感。
生产其实也是一个剧烈的运动过程,牵扯到了孕妈们的大脑、四肢、背部、腰部等等各个关键部位。
假如在生产过程中产程过长,或者孕妈本身就缺乏运动的体质,生产完之后一个星期,基本都是全身酸痛的。
这种酸痛主要是肌肉的酸痛,不涉及筋骨及内脏,新妈咪们尽可放心。
对于肌肉疼痛,一般不建议新妈咪使用药物,而是使用热敷和按摩来治疗,以促进血液循环的方式减轻肌肉疲劳。
因此,保证适当的休息是最基本的减痛方法。
如果疼痛持久且严重,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局部止痛药。
二、子宫疼痛子宫是宝宝出生之前的小窝,生产之后子宫突然空下来了,总会有一个慢慢恢复的过程。
一般产后子宫都会有强直性的收缩,以减少胎盘剥离后的出血,通常下腹部还会鼓起一个圆形且硬邦邦的东西。
当然,这些都是无害的。
子宫收缩引起的疼痛,多半与胎次有关,第二胎的新妈咪会比初产妇更加严重。
如果子宫收缩在恢复过程中良好并且恶露不多,新妈咪可以通过按摩和使用子宫收缩剂来减少疼痛。
如果子宫疼痛厉害,则大多使用抗生素、止痛药,并加以适当引流。
极少部分的新妈咪会因为子宫内感染物无法排出而采取手术的方式来取出感染物。
三、乳房疼痛对于乳房疼痛,医学上将乳痛分为三度:用手触摸感觉疼痛为一度,无须处理;活动时感觉疼痛为二度,可以考虑吃药;静止痛,即躺在床上也觉得疼痛时,则为三度,应就医。
而新妈咪们的乳房在产后3~7天也会出现疼痛,表现为双乳胀满、硬结。
这主要是由于乳腺淋巴停滞、静脉充血、间质水肿及乳腺导管不畅所致。
大部分新妈咪的成因多为乳汁排出不畅。
新妈咪应该以局部冷敷为主,少喝汤,少吃高蛋白、高热量食物,减少乳头刺激,或用真空吸乳器吸乳汁都有利于解决乳房问题。
此外,新妈咪可以学习乳房按摩,由肿胀处向乳头方向轻轻按摩以减少疼痛感。
四、便秘引起的肛裂疼痛产后很多新妈咪都会出现便秘现象,这是因为分娩之后产妇多卧床休息,活动减少造成肠胃蠕动减慢,加之产后腹壁松弛无力,腹压降低,这些都会使排泄物停滞在肠腔内。
便秘是引起肛裂的主要原因,而肛裂引起的疼痛更是让新妈咪坐立难安,严重者呈撕裂样疼痛或灼痛。
产后新妈咪应该在医生指导适当参与活动,最重要的是保持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豆类及其制品,要多饮水,多喝汤,保持体内水分。
当然,辛辣热性食物不宜吃。
便秘严重者可适当服轻泻药,或用少许蕃泻叶泡水当茶饮,也可用开塞露塞肛通便。
五、头痛头颅是人体最复杂的一个地方,也是蕴含了人体秘密最多的地方。
造成新妈咪头痛的原因很多,但原因分析也是让医师最头痛;的问题。
新妈咪中最常见的是紧张性头痛,原因多为心理压力大、睡眠不足、体力透支的产妇,感觉到太阳穴紧绷,像有带子在勒着一样。
新妈咪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止痛药来缓解症状。
如果新妈咪有头痛病史,伴有眼眶疼痛、畏光、流泪,治疗时则需要多种药物的配合才可达到疗效。
如果被医生诊断为血管搏动性头痛,新妈咪就须小心是否存在血压过高的问题了。
问题一:什么是产后身痛?答: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肢体或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着者,称为“产后身痛”。
又称“产后遍身疼痛”、“产后关节痛”、“产后痹证”、“产后痛风”,俗称“产后风”。
问题二:妇女产后主要有哪些疼痛表现?答:1、肌肉酸痛2子宫疼痛3. 乳房疼痛4. 便秘引起的肛裂疼痛5. 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