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中级通信工程师考试下午真题(交换技术,解析+答案)

2014年中级通信工程师考试下午真题(交换技术,解析+答案)

2014年中级通信工程师考试下午真题(交换技术,解析+答案)卷面总分:100.0 分答题时间:180 分钟平均得分:0.0 分阅卷估分说明:1、客观题均为系统自动评分2、主观题请参考系统给出的答案分析自行估分3、若题目中的分值与试卷说明中的分值不一样,请估分后按比例换算为总分【案例分析题】有主观题,请对照答案自己估分案例分析题请阅读案例背景,按试题要求进行解答。

1【问题1】(10分,每空1分)不同类型的交换设备的交换特点和所采用的最小信息交换单位不尽相同,表a和表b分别列出了一些可能的交换特点和最小信息交换单位,其对应字母如表所示。

请参照表e中的样例,回答表中各种交换设备的交换特点和所采用的最小信息交换单位,并从表a或表b中选择应填入(n)处的最合适的字母,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问题2】(5分,每空1分。

将应填入(n)处的字句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下图是PSTN本地网的部分示例图,端局A、C和端局/汇接局B为程控交换机,并采用NO.7信令系统,STP为信令转接点。

其中,交换局A、B、C的信令点编码分别用SA、SB、SC标识,信令转接点STP1、STP2、STP3的信令点编码分别用S1、S2、S3标识,实线表示局间中继线路,虚线表示信令链路,并用字母a到i标识。

①假设交换局A的一个用户要呼叫交换局B的一个用户,并发送一条TUP 的IAM(初始地址)消息,该消息中的DPC字段内容是(1),并沿信令路由(2)传送。

②假设交换局A的一个用户要呼叫交换局C的一个用户,并发送一条TUP 的IAM(初始地址)消息,该消息中的DPC字段内容是(3);汇接局B 转接该呼叫至交换局C,其信令处理部分的协议栈最高层是(4),所有信令消息将首选信令路由(5)传送至交换局C。

•您的答案:正确答案:【问题1 】(1)F(2)E(3)C(4)A(5)E(6)T(7)R(8)O(9)Q(10)U【问题2】(1)SB(2)d、e(3)SB(4)TUP(5)c本题共15.0分,请对照答案自己估分:分.【问题1】本题考查不同类型的交换设备的交换特点和所采用的最小信息交换单位。

程控电话交换机:它的交换是面向物理连接的电路交换,最小信息交换单位是时隙。

ATM交换机:它的交换是面向逻辑连接的ATM交换,最小信息交换单位是信元。

中继交换机:它的交换是面向逻辑连接的分组交换.最小信息交换单位是帧。

IP路由器:它的交换是无连接的分组交换,最小信息交换单位是分组。

GSM系统移动交换中心:它的交换是面向物理连接的.电路交换,最小信息交换单位是时隙。

MPLS路由器:它的交换是面向逻辑连接的分组交换,最小信息交换单位是带标记的分组。

【问题2】本题考查信令网与电话网的对应关系。

A、B、C都是信令点,信令链路是虚线表示。

实线表示电话网的话音通路。

信令网的路由:在信令链路上原信令点编码和目的信令点的编码才会被目的信令点接受。

信令转接点STP具有信令转发的功能,它可将信令消息从一条信令链路转发到另一条信令链路上。

在信令网中,信令转接点有两种:一种是专用信令转接点,它只具有信令消息的转接功能;也称独立式信令转接点;另一种是综合式信令转接点,它与交换局合并在一起,是具有用户部分功能的信令转接点。

信令链路是信令网中连接信令点的基本部件。

信令网的工作方式有三种:直联、准直联和全分离工作方式。

直联工作方式:也称对应工作方式,指两个相邻交换局之间的信令消息通过直达的公共信令链路来传送,而且该信令链路指专为连接这两个交换局的话路群服务的。

准直联工作方式也称准对应工作方式,指两个交换局之间的信令消息可以通过两段或两段以上串连的信令链路来传送,并且只允许通过事先预定的路由和STP。

全分离的工作方式又称非对应工作方式,这种方式与准直联方式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它可以按照自由选择路由的方式来选择信令链路,非常灵活。

信令路由是从起源信令点到达的信令点所经过的信令消息传送路径。

按其特征和使用方法可分为:正常路由和迂回路由。

正常路由:是未发生故障的情况下的信令业务流的路由。

正常路由为信令路由中的最短路由。

迂回路由:因信令链路或路由故障造成正常路由不能传送信令业务而选择的路由称为迂回路由。

当有多个迂回路由时,应按信令转接点的次数,由大到小依次分为第一迂回路由、第二迂回路由等。

路由选择的基本原则有如下两个。

①“最短路径”原则。

首先选择正常路由;正常路由故障或不能用时,再选择第一迂回路由;第一迂回路由故障或不能用时,再选第二迂回路由。

②“负荷分担”原则。

在同一等级存在的多个路由中,路由间采用负荷分担方式工作。

各路由的信令链路组包含的多条信令链路,也按负荷分担方式工作。

2【问题1】(10分,每空1分)下图是一个程控交换机的结构图。

该交换机带11个用户模块,每个用户模块的容量为 64用户,采用1条2M的双向PCM复用线连接到中央交换网络。

该交换机带4个中继模块,每个中继模块采用1条2 M的双向PCM复用线连接到中央交换网络。

音信号发生器通过1条2 M的PCM复用线连接到中央交换网络。

请根据下面的提示信息,将应填入(n)处的字句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a)装置A可实现馈电、数模变换等功能,它是(1)电路;装置B可实现双音多频号码接收的功能,它是(2);音信号发生器内会存贮各种信号音的(3);装置D可实现同步和码型变换等功能,它是(4)电路;装置E可实现呼叫处理、路由选择等功能,它是(5)。

(b)该交换机的用户模块可实现(6): 1的话务集中比,中央交换网络至少需支持(7)条2 MPCM复用线的输入。

(c)该交换机中有多个处理机完成不同的工作并管理不同的设备,用户处理机与中继处理机之间采用(8)分担工作方式,而不同用户处理机之间采用(9)分担工作方式。

装置E通常采用双机备份工作方式,目的是(10)。

【问题2】(8分,每空1分)下图是一个TST数字交换网络,每条输入(输出)线为每帧32时隙的PCM线路,输入侧T接线器采用输出控制方式(顺序写入、控制读出输),出侧T接线器采用输入控制方式(控制写入、顺序读出),S接线器采用输入控制方式。

设有A用户占用PCM1的TS5发送话音信号a,经过TST网络选择内部时隙TS10送到B用户,B用户占用PCM7的TS21接收话音信号。

为实现A用户向B用户发送话音信号,请将应填入(n)处的十进制数字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问题3】(4分,每空2分。

将应填入(n)处的字句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某端局交换机装机容量为5000用户,调查得到忙时平均每用户的呼出话务量为0.08 erl,平均占用时间为80s;呼入话务量为0.09 erl,平均占用时间为60s。

该交换机忙时用于呼叫处理的时间开销为0.8,固有开销占0.4,处理一个呼叫平均耗时36ms。

(a)该交换机的忙时总话务量为(1 )erl。

(b)该交换机的呼叫处理能力为(2)。

•您的答案:正确答案:【问题1】(1)模拟用户(2)双音多频收号器(或DTMF收号器)(3)抽样值(或数字化编码信号)(4)数字中继(5)中央处理机(6)2(7)16(8)功能(9)话务(或负荷)(10)提高可靠性【问题2】(1)10(2)5(3)5(4)10(5)7(6)10(7)21(8)21【问题3】(1)850(2)40000本题共22.0分,请对照答案自己估分:分.【问题1】本题考查程控交换机硬件结构功能、处理机的配置方式相关知识。

模拟用户电路功能:它包含了七项功能,称为BORSCHT功能:即馈电,过压保护、振铃、监视、编译码、二/四线转换和测试功能。

双音频收发器功能:实现双音频号码接受功能。

数字中继功能:码型变换和反变换、时钟的提取、帧同步、复帧同步以及信令的提取和插入。

中央处理机功能:实现呼叫处理等功能。

2 M即PCM30/32传输系统。

帧格式中包含32时隙,每个用户话音占用一个时隙/帧,目前用户模块有64个用户话音信号,因此用户接入的集中比为:64: 32=2:1因为用户模块、中继模块、音信号发生器都要连接到中央交换网络中,11个用户模块,每个用户模块均采用1条2M的双向PCM复用线连接到中央交换门络;4个中继模块,每个中继模块采用1条2 M的双向PCM复用线连接到中央交换网络,一个音信号发生器通过1条2M的PCM复用线连接到中央交换网络所以至少需要11+4+1=16(条)。

功能分担:每台处理机只承担一部分功能,只需装入一部分程序^分工明确。

缺点是容量较小时,也需配置全部处理机。

负荷分担:也叫话务分担,其特点是两台处理机独立进行工作,在正常情况下各承担一半话务负荷。

当一台处理机产生故障时,可由另一台承担全部负荷。

为了能接替故障处理机的工作,两台处理机必须相互了解呼叫处理的情况,故双机应具有互通信息的链路。

负荷分担的主要优点如下。

①过负荷能力强。

由于每台处理机都能单独处理整个交换系统的正常话务负荷;故在双机负荷分担时,可具有较高的过负荷能力,能适应较大的话务波动。

②可以防止有软件差错引起的系统阻断。

由于程控交换软件系统的复杂性,不可能没有残留差错。

这种程序差错往往要在特定的动态环境中才显示出来。

由于双机独立工作,故程序差错不会在双机上同时出现,加强了软件故障的防护性。

③在扩充新设备、调试新程序时,可使一台处理机承担全部话务,另一台进行脱机测说,从而提供了有力的测试工具。

负荷分担方式由于是双机独立的工作方式,因此在程序设计中要避免双机同抢资源的现象。

双机互通信息也较频繁,这都使得软件比较复杂。

【问题2】本题考查TST工作原理。

输入侧T接线器采用输出控制方式:将第5时隙的信息写入SM中的第5存储单元中,在CM第10单元中写入5,输出时将在第10单元内部时隙到来时读出SM中第5存储单元的信息内容,将PCM1中第5时隙的信息交换到第10单元内部时隙中。

S接线器采用输入控制方式:在CM1的第10单元中写入7,在第10内部时隙到来时,将PCM1输入线和PCM7 输出线闭合,完成了 PCM1到PCM7的交换;输出侧T接线器采用输入控制方式:在CM第 10单元中写入21,将输入线上第10内部时隙的话音信息写入SM的第21单元中,输出时将在第21时隙到来时读出SM中第21存储单元的信息内容,将PCM7中第10单元内部时隙的信息交换到第21时隙中。

【问题3】本题考查话务量以及呼叫处理能力的计算。

1 erl=1小时呼=60分呼=36百秒呼话务量的定义为在时间T内发生的呼叫次数和平均占用时长乘积,用公式表达为:A=CTt 其中:参数A表示T时间里的话务量;参数C表示单位时间内平均发生的呼叫次数(一般为1h); CT表示T 时间内一群话源产生的呼叫次数;参数t,表示每次呼叫的平均占用时间;从话务量定义可以看到,有三个因素影响话务量的大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