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与班级管理(简版)
LOGO
二、德字的演变
甲骨文右边无心----金文右边 加心----小篆右上变直----楷体为
“德”
1、甲骨文中,“德”字最初字义是对 祖先神的祭祀。甲骨文中“德”字形如一 个人瞪着敬畏的眼睛,眼睛之上是一条垂 直线,表示目光直射之意。所以,甲骨文 德字的意思是:行动要正,而且“目不斜 视”。另外,“德”字左边是“彳”, “彳”同“行”,因此也有行路、上升和 攀登之意。
LOGO
四、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
1、教育者
2、受教育者 3、德育内容
4、德育方法
LOGO
1、教育者是指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 加德育影响的个人和组织; 2、受教育者即教育对象。(有个人和 集体之分); 3、德育内容是指教育者确定并借助教 育方法作用于受教育者的社会思想、政治 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 4、德育方法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 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LOGO
什么是道德: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 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具有 认识、调节、教育、评价以及平衡五个功 能。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 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然而,不同 时代与不同阶级,其道德观念都会有所变 化。从目前所承认的人性来说,道德即对 事物负责,不伤害他人的一种准则。
LOGO
3、 党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教育方针: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 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LOGO
第二节 德育概述
一、基本概念 德育是对人们进行政治、思想与道德 方面的教育活动。
LOGO
二、基本分类
1、广义的德育---社会德育
2、狭义的德育---学校德育
LOGO
1、广义的德育:
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 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 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 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学校、社会构成的全景视野中,讨论“如何让中国孩子拥 有幸福”。(价值观、人生观教育)
LOGO
六、西方的德育内容
1、伦理道德教育 2、价值观教育
资料来源: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
LOGO
第三节 德育过程
一、德育过程的基本概念 德育过程,也称思想品德的教育过 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 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 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通过受教 育者的积极作用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 想品德的过程。
LOGO
知,即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 系及其理论、规范、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包括人 们通过认识形成的各种道德观念; 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 恶的态度; 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道 德目的和道德行为所做出的自觉的坚持不懈的努 力。 行,即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 识、情感、意志的支配和调节下,在行动上对他 人、社会、自然做出的反应。
LOGO
(五)德育功能的概念
德育功能是德育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
1、檀传宝(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的观点: “德育本来能够干些什么? 2、程建平(德育教育家)德育功能指德育系统内部诸要素 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
大学士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也写道:
“德,谓德行;业,谓功业。
LOGO
三、德字的本义 综上所述, “德”即道德--(恪守道德)。
四、德字的现义
1、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及 品质(道德)。 常用词组:道德、品德、公德、德行、美德、 德育。 常用成语:德才兼备、度德量力、以德报怨、 德高望重。 2、心意,信念:一心一德、同心同德。 3、 恩惠:德泽、恩德。 4、感激:感恩戴德
“德”。
LOGO3、在Fra bibliotek篆中,“德”字仍然是会
意字:其右边上方变成了“直”。因 此,小篆的“直心”为“德”。 4、 “德”是现代楷书的写法。
LOGO
5、古代“德”字的本意是“道德”或“品
行”。
孔子曾在《周易.乾》中说:“君子进 德修业”(提高道德修养,扩大功业建树) ;唐代
LOGO
基本道德品质教育内容包 括:诚实、孝敬父母、自尊自 爱、自立自强、勤劳、勇敢、 有责任心、仁爱等。
LOGO
五、新时期我国德育内容新课题 (1)诚信教育
(2)感恩教育
(3)生命教育
(4)信仰教育
LOGO
第四节 德育目标与功能
(一)德育目标的概念
德育目标即一定社会对其公民在品德方面的质量和 规格的总体要求。(广义、社会、宏观) 德育目标即教育者通过德育活动对受教育者在品德
方面所要达到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
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狭义、学校、微 观)
LOGO
5、一些成功企业和人士的座右铭 : 小胜凭智,大胜靠德。 6、学生工作指导思想: 以德为先,育人成才
LOGO 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九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强强调
• 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 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 家事业中来。
• 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政治路线确定之 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 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 (五“德”导向)
LOGO
五“德”导向:形成以德 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 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 导向。
德育与班级管理
第一部分
德育教育
LOGO
第一节、绪 论
一、德字的构成 德字是会意字,笔画数:15, 部首:彳 会意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独体字根据其意义之间的关系 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 字法叫会意。用会意法造出的字是会意字。 会意字类型①异体会意字:用不同的字组成。如 “武”,从戈从止。止是趾本字,戈下有脚,表示人拿着 武器走,有征伐或显示武力的意思。②同体会意字:用相 同的字组成。如“从”,表示两人前后相随。
LOGO
三、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具有 统一性和多端性; 2、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多方面影响的 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
3、德育过程是促进思想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具
有主动性和自觉性;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反复 性和渐进性;
LOGO
二、德育过程的基本特点
1、德育过程是一个教与学的互动过 程。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要求、熏陶 和感染下,自觉地将社会的道德规范内 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的过程; 2、德育过程又是一个管理过程。是 教育者运用各种手段,创造各种环境, 对影响德育的诸多因素进行调控使之达 到最优化的过程。(提高德育实效性的过程)
LOGO
LOGO
2、金文在甲骨文形符上增加了一个表 意(根据表达内容的意义创造的字)的“心”符,会意
就更加全面了。“目”下面加了“心”,
因此,“德”就不再是一个简单外在的行
为,更是行为所依据的内心准则。或者说,
值得敬畏的除了祖先、天地、神灵之外,
还有心中之德。即:目正、心正才算
三、我国的德育内容
观、价值观和理想教育;
LOGO
1、思想教育:较高层次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2、政治教育:政治品质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
3、道德教育:基本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中华
传统家庭美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公德教
育),以及十七大提出的个人品德教育。
和保证;
(3)德育是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LOGO
案例:
1、北京理工大学从2003届毕业生开始 实行毕业生双答辩:1、学位论文答辩;2、 德育答辩,深受师生好评。
2、蒙牛集团用人原则:有德有才,破 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 ,限制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LOGO
2、狭义的德育:
狭义的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 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 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 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 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 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 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LOGO
3、历史性、继承性、融合性
①历史性:反映不同历史阶段的要求
②继承性:古为今用(勤劳、勇敢)
③融合性:洋为中用(民主、开放)
:
LOGO
(四)德育目标的依据
1.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 及心理特征; (微观) 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 4.时代与社会的发展需要。 (宏观)
LOGO
四、我国德育主要内容:
(1)基本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教育 (2)基本道德品质的教育 (3)爱国主义教育 (4)集体主义教育
(5)民主与法制教育
LOGO
基本的文明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良好的文 明习惯体现着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学校中的行为规范涉及生活和学习两方面。 生活方面:1、个人生活方面:独立料理生活; 2、家庭生活,如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心家 庭生活、邻里和睦相处;3、学校生活,如热爱 集体、遵守纪律、尊敬老师、关爱同学;4、社 会公共生活,如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秩序。 学习方面:正确的学习目标、良好的学习态 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