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和谐社会”?社会学认为,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群体形式,是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六个方面体现了和谐社会的本质,也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指向。
或者说,我们所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充分体现这六个方面的特征。
由于单纯强调经济增长,造成了社会公平的严重缺失,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也造成了能源短缺、资源紧张、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的问题。
与此同时,由于政治改革滞后,导致政府效率低下、官员腐败成风、公民道德滑坡等诸多政治和社会问题。
所有这些问题产生的终端后果是,人民的幸福感没有因社会财富的增加而成比例增长,相反,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却日趋增多、激化。
构建和谐社会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
在2006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共中央党校,正式向外界全面阐述了“构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系统理论。
在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
我与社会的和谐共生,是在一个个体与周围世界的互动中,肯定他人、他物的存在价值,我与社会应和平共处,彼此尊重、彼此融洽。
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和而不同”不是“苟同”,要懂得圆融变通。
圆融的本质是高度的和谐与融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我支持和谐社会,我认为诚信友爱对社会和谐发展最有价值。
一个社会要和谐发展,仅仅依靠法律和制度规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道德的力量。
而在人类的道德规范体系中,诚信友爱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最有价值。
因为诚信友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内耗和摩擦,减少社会生活的风险和代价,使社会的运行成本大大降低。
人们只有彼此信任,相互帮助,才能够平等相处,合作共事,从而保全个体的利益,使社会的整体利益最大化。
现代社会是一个民主、开放、多元的社会,要求社会成员要以诚相待、相互包容、尊重个性。
当然,要构建和谐社会不是只有诚信友爱就可以,还需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深刻体会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才能构建好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从人人做起,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
众音齐谐,才能奏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壮美乐章。
然而,从我做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是需要一番“修炼”的。
结合自身实际,我个人认为应该做好以下三点:首先,从我做起,应当树立诚信法治意识。
其次,从我做起,应当讲究修养。
把自身修养的提高放到第一位。
不做伤天害理的坏事,多做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善事、好事,带头实践,坚决与恶势力作斗争,以此影响、感染、带动大家共创和谐。
和谐社会还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就是要处理好人际关系,也就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要学会包容,对己严对人宽,对他人要宽宏大量,要理解人、尊重人、赞美人,只有这样才能共创和谐。
再次,从我做起,坚决与学术、教育腐败作斗争。
作为一名学生主要的职责就是学习,专心学术。
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责无旁贷。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