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明原因发热PPT课件

不明原因发热PPT课件


(3)暑邪表证。壮热,汗出蒸蒸, 口渴饮引,头晕,目视昏花,心 烦,躁忧不安,不寐,面垢,咳 嗽,面红唇红,舌红苔白,大便 秘,小便赤短少,脉洪数。治宜 清热解毒,芳香化浊。
里证发热包括:
①阴虚发热: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 不欲近衣,手足心热,烦躁,少寐多梦, 盗汗,口干咽燥,舌质红,或有裂纹,苔 少甚或无苔,脉细数。治以滋阴清热,代 表方清骨散。 ②血虚发热:低热,头晕眼花,身倦乏 力,心悸不宁,面白少华,唇甲色淡,舌 质淡,脉细弱。治以益气养血,代表方归 脾汤。
一、感染性疾病:不明原因长期发热 重要病因 二、可致发热的血液病 三、恶性肿瘤与发热 四、结缔组织病长期发热 五、内分泌疾病伴发热 六、中枢性发热 七、功能性低热
一、感染性疾病是FUO的重要病因 感染性疾病是FUO 最常见、最重要 的原因,占所有FUO 病例的30%~ 40%。 1.结核病 仍然是感染性FUO 的主要原因,其 中肺外结核居多。
⒋病毒感染: 引起FUO最常见的病毒是巨细胞病毒, 25%患者发热超过3周。其次是EB病毒 。近几年来HIV感染发病率明显升高 。 ⒌其他:寄生虫感染,沙门菌病等。
二、可致发热的血液病 1.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可致低或中度发热, 罕见高热。 机制可能:与红细胞破坏及引起 溶血的原发病(如结缔组织疾患等) 有关。
中医发热分为: 外感发热&内伤发热 外感发热包括:
(1)外感风寒。张仲景:“今夫病 者皆伤寒类也。”主证:发热、无汗, 头身疼痛,恶寒不渴,咳嗽,鼻流清 涕,脉浮紧。治宜辛温发表。
(2)外感风热。钱乙:“风热者, 身热而口中气热,乃风邪外感 也。”主症:发热,有汗,咽喉 红肿疼痛,咳嗽,吐浊痰,口唇 红,舌苔白或微黄,脉浮数。治 宜辛凉解表。
不明原因发热的定义 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 FUO病因诊断的方法 不正确诊疗的不良后果
不明原因发热的定义
Fever of Unkown Origin(FUO)
1.发热持续23周以上;
2.体温数次超过38.5℃;
3.经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检和常规实验 室检查不能确诊(1周内)。
不明原因发热的常见病因
诊断困难的原因: (1)临床表现多样化、不典型,发病部 位隐蔽; (2)当深部淋巴结核有大量干酪样物质 形成、或结核菌已有耐药性产生时,1~ 3 个月的试验性抗结核治疗, 病情可无改 善,容易据此否定结核病的诊断; (3)在免疫缺陷患者和使用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的患者,结核 病的发生率和复发率都很高,极易造成全 身性播散,而此时又易与原有疾病发展或 复发相混淆。
③气虚发热:热势或高或低,劳累后发 作或加剧,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 易于感冒,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薄, 脉细弱。治以益气健脾、甘温除热,代表 方补中益气汤。 ④阳虚发热:发热而欲近衣,形寒怯冷, 四肢不温,少气懒言,头晕嗜卧,腰膝酸 软,纳少便溏,面色恍白,舌质淡胖,或 有齿痕,苔白润,脉沉细无力。治以温补 阳气、引火归原,代表方金匮肾气丸。
辅助检查(入院后): ①上腹部B超示:1、脂肪肝;2、肝囊肿; 3、胆囊多发息肉样病变; 4、胰腺、脾未见异常 病变。 ②双肾B超示:双肾囊肿 ③血常规:WBC7.32,N%57.1, RBC5.82,HGB178,HCT51.6, PLT 223
④生化全项:肌酸激酶310↑,α羟丁酸脱 氢酶184↑,高密度脂蛋白0.75↓,载脂蛋 白0.98↓,脂蛋白a 668.1↑,IgM 0.29↓。 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及梅毒螺旋体 抗体均为阴性。 ⑥呼吸道病毒系列:腺病毒抗体(-), 呼吸道合胞病毒抗体(+),流感病毒抗 体(-), 肺炎支原体抗体(-),肺炎衣 原体抗体(-)。 ⑦风湿四项未见明显异常。
曾静点抗生素、喜炎平,口服西黄丸、 贞芪扶正胶囊及中药治疗,均无效。 近期于我院查头颅CT,甲状腺CT,均 未见明显异常。查肿瘤系列均为()。为求进一步疗,收入我病区。入 院时主症:下午至夜间低热,37℃左 右,伴四肢肌肉疼痛,周身乏力,纳 可、寐安、二便调。
既往史:患者40年前行扁桃体摘除术。 9年前发现膀胱癌,行手术治疗。3年 前发现甲状腺结节,双肾囊肿。曾发 现高脂血症,血糖偏高,但未诊断为 糖尿病。否认结核、肝炎病史,否认 高血压、冠心病病史,否认药物过敏 史。
不明原因发热
病例:患者折XX,男性,64岁。
主诉:低热8个月。 现病史:患者缘于2011年1月着凉后 出现高热,体温39℃左右,入住我院针灸 科,予对症治疗约1周后体温降至37℃左 右。以后每至下午即开始发热,伴四肢肌 肉疼痛、周身乏力,入夜后逐渐降至37℃ 左右(患者基础体1)缺乏心脏杂音或新出现的杂音 ; (2)除发热外其他临床表现很少; (3)血培养阴性(常因已用抗生素 治疗或培养基选择错误或培养时间不 够)。
鉴别要点:
超声心动图可探测到赘生物的位置、大小 、数量和形态,有助于诊断。
⒊真菌感染: 在FUO病因中所占比例不大, 但随着 免疫抑制剂、化疗药物、激素的应用 ,真菌感染仍应警惕, 尤其是深部真 菌感染, 早期表现不典型, 但病情进 展快, 病死率高, 更应引起重视。
常见发热的溶血性贫血有:血栓 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尿毒综合 征、其它血管内溶血及自身免疫性溶 血性贫血等。 溶血性贫血引起的发热合并贫血 及溶血表现,且随着溶血被控制体温 渐恢复正常。疟疾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可致高热(39 ℃以上) 、寒战、大汗 等。
⑤气郁发热:低热或潮热,热势随情 绪波动而起伏,精神抑郁,胸胁胀满, 烦躁易怒,口感而苦,纳食减少,舌 红苔黄,脉弦数。治以疏肝理气、解 郁泄热,代表方丹栀逍遥散。 ⑥痰湿郁热:低热,午后热甚,心内 烦热,胸闷满痞,不思饮食,渴不欲 饮,呕恶,大便稀薄或粘滞不爽,苔
白腻或黄腻,脉濡数。治以燥湿化痰、 清热和中,代表方黄连温胆汤合中和 汤。 ⑦血瘀发热:午后或夜晚发热,或自 觉身体某些部位发热,口燥咽干,但 不多饮,肢体或躯干有固定的痛处或 肿块,面色萎黄或晦暗,舌质青紫或 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治以活血 化瘀,代表方血府逐瘀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