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原因发热ppt课件
管瘤、肠系膜纤维瘤病、假性淋巴瘤、原发性
肉芽肿病、kikuchi病、软化病
14
(malakoplakia)、高IgD综合症
表 不明原因发热病因分析(%)
第一作者 (年份)
Petersdorf RG(1961) Sheon RP(1963) Jacoby GA(1973) Howard P Jr(1977) Larson EB(1982) Koch H(1990) Fukuhera H(1990) Barbado FJ(1992) Knockaert DC(1992) Kanzanjian P(1992) Adhikari PM(1992) Iikuni Y(1994) de Kleijn EM(1995) Shoji S(1994)
总人数 感染病 肿 瘤 胶原结缔组织病 其 他
(%) (%)
(%)
(%)
100
36
19
15
23
60
22
17
13
10
128
40
20
15
17
100
37
31
19
8
105
30
31
9
17
2 048
肿瘤性疾病、 周感染、细菌 病、感染
结缔组织疾 感染、药物热、 性疾病、
病、药物热 基础疾病
结缔组织
疾病、药
物热
HIV
住院病人 儿童
HIV阳性患 者
住院3天或 门诊4周
非感染性 疾病入院 的住院病 人
3天
年龄小于 18岁发热 超过8天
未定
感染性疾 病(结核、 非结核分 枝杆菌、 真菌)、淋 巴瘤、药 物热
发热待查
Infectious Diseases with Fever
1
感染病科诊断不明的疾病
FUO*
发热待查
腹泻待查
黄疸待查 发疹待查
*FUO:不明原因发热
头痛待查
2
FUO = UFO ?
3
一、发热的定义 ● 人体正常体温范围
19世纪,Carl Reinhoid August Wunderlich对25000人进 行了近100万次的腋温测量: 平均体温37.0 ℃,波动范围36.2~37.5℃ 早晨6点最低,午后4~6点最高。
HIV、隐球菌
钩体病、芽生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球孢子菌
病、感染性动脉瘤、落基山斑点热、莱姆病、
利什曼原虫、锥虫病、旋毛虫病、植入物感染、
复发性乳突炎、化脓性颈静脉炎
结节性动脉炎、类 风湿性关节炎(老 年)、系统性红斑 狼疮
血管炎(如Takayasu 动脉炎,高敏性血管炎), Felty综合症,假性痛风、风湿热、Sjogren综 合症、白塞病、家族性地中海热
感染性疾 感染性疾
病(细菌 病、结缔
和真菌)、 组织疾病、
药物热
肿瘤性疾病、药物热来自13表 引起发热待查的疾病
常见疾病
少见疾病
罕见疾病
肿瘤性 感染性
结缔组 织性 其他
淋巴瘤、肝和CNS转移瘤
肺外结核(肾结核、结核性脑膜 炎、粟粒状结核)、腹腔脓肿 (膈下脓肿,阑尾旁脓肿、结肠 旁脓肿、肝脓肿)、盆腔脓肿、 亚急性心内膜炎、非结核分枝杆 菌感染、permanently placed central IV line Still病,颞动脉炎(老年人)
11
FUO病因构成
10% 20%
30%
感染性疾病
40%
结缔组织-血管性
疾病
肿瘤性疾病
原因不明
12
表 发热待查最常见的原因
类型 典型
颗粒细胞缺乏 老年患者
定义 发热超过3周 ANC<500
老年患者
检查 住院或门诊 住院病人3天 时间 随访1周
同典型
最常 见的 原因
感染性疾病、 真菌感染、肛 肿瘤性疾
● 发热的定义
口温高于37.3℃,肛温高于37.6℃,或一日体温变 动超过1.2 ℃
4
概述
• 发热(fever)是指致热源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 中枢、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产 热过多、散热过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 围的情形
• 发热的病因很多,临床上一般分为感染性发热 和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
明确诊断者
1996 Bannister BA 发热超过3周,最高体温在37.8℃以上仍未
明确诊断者
1999 河野 宏
门诊:发热超过2周,最高体温在37.5℃以
上仍未明确诊断者
住院:发热超过1周,最高体温在37.5℃以
上仍未明确诊断者
9
河野 宏(1999): 56例FUO
• 定义 发热≥ 1周(住院)或≥2周(门诊), 最高体 温≥37.5℃仍未明确诊断者
药物热、硬化病、酒精性肝病
巨细胞病毒、弓形 心房粘液瘤、CNS肿瘤、myelodysplastic 虫、伤寒、肾及肾 disease 周脓肿、牙龈脓肿、 HIV、隐球菌
巨细胞病毒、弓形 脑脓肿、慢性鼻窦炎、亚急性或慢性脊柱骨髓
虫、伤寒、肾及肾 炎、李斯特菌、耶尔森菌、布鲁氏菌、周期热、
周脓肿、牙龈脓肿、 兔咬热、慢性Q热、猫抓热、EB病毒、疟疾、
• 近40年来国内外仍以感染性发热为多见 • 由于发热的原因极为复杂,尚有不少典型的或
疑难的发热病例,一时甚至长期查不出病因, 临床上称之为“发热待查”
5
发热的基本环节
致病微生物
发 内毒素
单核细胞
热 外毒素
激 抗原抗体
活
复合物
物 类固醇
直接 下丘脑
OVLT
②
Na+/Ca2+
cAMP
③
PGE
致炎物
EP
肉芽肿性肝病、肺 栓塞(多发性、复 发性)
地区性肠炎、Whipple病、Fabry病、甲状腺功
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嗜镉细胞瘤、
addison病、亚急性甲状腺炎、颗粒细胞缺乏、
多发性肌炎、Wegener肉芽肿、隐匿性血肿、
Weber-Christian病、类肉瘤病、下丘脑功能损
害、习惯性过高热、功能性发热、肝脏巨大血
• 新加患者38例(68%) -4例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4例巨细胞病毒(CMV)感染 -3例风湿性多肌痛(PMR) -3例结核病(TB) -4例死亡
10
病因:组成
• 总体 - 感染病(45%~55%) - 肿瘤(12%~20%) - 胶原血管疾病(10%~-15%) - 变态反应
• 单病种 - 风湿热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少见 - 莱姆病、HIV感染、巴通体心内膜炎 及药物热等
“调定点”上移
①
皮肤血管收缩
骨骼肌寒战
散热
④ 产热
体温升高
6
图 发热的发病机制
7
图 发热的发病机制
8
FUO定义
年代 作 者
定义
1961 Petersdorf RG 发热超过3周,最高体温在38.3℃以上,住
院 1周以上仍未明确诊断者
1963 Sheon RP
发热超过3周,最高体温在38.1℃以上仍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