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浅谈黑白木刻版画的艺术魅力【作者】陶琳【关键词】黑白木刻魅力情感【指导老师】田露【专业】美术学【正文】引言黑白木刻发展到今天有过辉煌的历史,也有过颓废的岁月,无法否认,八十年代以来国内版画氛围一直处在不景气的状态。
在其经历了三、四十年代的辉煌和文革时期的盲目崇拜之后,一直处在一个平缓、低调的发展过程中,然而黑白木刻在新世纪当中的社会使命和存在价值是什么?它究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存在状态?当今社会情形下到底还有没有发展的空间?是不是像有些人说的正在走向消亡?黑白木刻——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渐渐的从我们的视线中隐退。
然而,它那单纯的材料与技法,灵动的黑白运筹以及独特的情感表达给我们的心灵所带来的震憾,都在展示着一种感觉的直接与心灵的真实。
是最能代表版画的一种艺术语言。
①一、版画简述版画是指以版作为媒介来制作的一种绘画艺术。
艺术家运用刀、笔或其他工具,在金属、石版、木版、纸板、麻胶版等不同板材上,进行绘制、雕刻、腐蚀等方法的制版过程,再通过自己印刷而完成的艺术作品都被认为是版画。
它的起源与印刷技术的发明、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雕版印刷技术明古国。
一般而言,我们乐于将公元105年风行于中国汉代的捺印封泥术作为版画发展的源头,而行家所津津乐道的则是发现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内唐代的《金刚经》卷上木刻插图。
二、木刻版画的发展历程黑白木刻是最传统最古老的版种之一。
在版画领域,黑白木刻是运用工具最简便的一种形式,也是最传统最古老的版种之一。
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唐、五代时期的版画,是木刻艺术的初创期,内容以宗教经卷为主,尤其独幅木刻的出现,为木刻独立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
宋元时期的版画,是中国复制木刻发展的重要标,并给后来的木刻以深远的影响。
其他题材的版画也大量雕印出品。
元代出现了我国连环版画的前身“平话”刻本。
明清时期以木刻插图为主,在形式表现方面也有创新,突破了单线刻法产生了黑白对比的应用。
同时线的表现力也得到了高度发挥。
随后中国产生了西洋明暗刻法的基督教木刻画,在中西木刻法的结合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近现代版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创新。
在鲁迅先生的倡导和支持下,中国出现了新兴版画,不仅以传统的木刻为基础,而且受西方创作版画的影响,它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比较写实的手法,以极大的热情表现现实生活。
欧洲的造纸术及雕版印刷术最初是从中国输入的,版画在初期与中国木刻情况相同,亦为宗教所利用。
从十四世纪到十八世纪的四百年间有了较快的发展。
十五世纪初,插图版画已广泛应用,但画风粗糙,这是木刻的初创期。
十六世纪中叶,德国画家丢勒的出现,标志着木刻艺术进入了成熟阶段。
到十八世纪世纪之前,欧洲的木刻艺术发展到了高峰。
在英国,铜版画的势力尚未入侵,仍在盛行着木刻版画,并着手于木刻艺术的振兴。
英国画家毕维克首创了阴刻雕版法的新书,并改变了过去复制笔画的方法,由画家自画自刻,成为创作木刻的先驱。
创作木刻由此奠定了独立发展的坚实基础。
19世纪,印刷技术的飞速发展,版画进入一个创作版画的时期。
绘画从传统的再现性向理性的综合和个性化表现,开启一个视觉的纪元。
蒙克和高更对近代木刻版画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品,他们利用版画单纯、直接而且富有生命力的方式和独特个性化的技法,表现了身处那个时代的世界,高更的木版画具有强烈的生命力和朴拙的感,追求形色的平面化、装饰性,画面体现大块强烈的黑白对比,阴阳刻线反转交替,粗木版的自然文理,形成一种新的木版形式。
20世纪初,欧洲的美术运动涌动革新的思潮,现代主义流派的出现标志着一个艺术新时期的到来,现在主义艺术冲破传统艺术的观念,展示了新的创作思维方式。
德国表现主义木刻的画家把个性和艺术语言视作创作的生命,将现实背后蕴藏的内在精神表现出来,把对形式的探索和创造作为艺术的目标。
严格的构图、强烈的对比、对平面和线条坚定的强调等艺术追求,所以木刻为他们提供了独具特色的表现力,成为德国表现主义最重要的、最突出的艺术形式。
三、黑白木刻的艺术特点在版画领域,黑白木刻是运用工具最简便的一种形式,在材料和技法上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它通过精妙的黑白对比、丰富的点线面穿插变化和刀法的表现来刻画形象,具有强烈、明快、单纯、质朴的美感特质和感染力。
黑白木刻的这些艺术特点决定了它区别于版画艺术其他的表现形式,决定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材质和技法上的独特性由于用刀刻木的局限性,使木刻不能像油画那样自由运用多层次的覆盖式的画法。
也不能像中国画那样,进行多次擦、点、染等的描绘。
这种局限性使黑白木刻不易达到客观物象的逼真再现,而是在表现“力之美”的独立世界里寻找自己的天地,我想它的魅力所在其中之一,就是更具有表现性。
表现性表现性艺术是相对于再现性艺术而言的,它重视主体意识,重视创造个性,重视有意味的形式,侧重十对内部主观世界的表现,是通过内部主观世界间接或曲折地表达外部客观世界的艺术其在材质上,是通过以“版”作为媒介,以制版印刷为表现手段而完成多件原作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
在绘画领域,把黑白木刻可产生多件相同原作看成是它的一个特征。
也可以说它是具有间接性和复数性的。
其在技法上,运用工具最简便的一种形式,技法上以刀代笔采用阴刻和阳刻。
通过大块黑白对比、点线面的穿插变化和刀法的丰富表现来刻画形象,具有强烈、明快、单纯、质朴的美感特质和感染力。
在艺术品中内容决定形式,而形式又反作用于内容。
正是黑白木刻形式的特点大大的制约了作品的内容,也就决定了木刻题材适宜采取短小精悍的内容。
优秀的黑白木刻作品往往通过一个事件的局部,或一个细节的安排来表现复杂的事物或雄伟的场面。
所以,木刻要产生感人的魅力就必需掌握以少胜多的处理方法。
(二)精妙的黑白灰黑白木刻版画是一种以黑、白和灰调系列三种基本色调构成画面的艺术形态,通过黑与白的强烈对比和灰调系列的协调过渡,形成了概括、凝练、极富表现力的艺术1、从“结构”着手任何物象都有其独特本质结构,所谓结构就是通常从字面意义上理解的结合、连接与构造、构成。
这种结构在特定环境、光线下,会呈现出自己独特的构成特征。
黑白木刻在结构中归纳黑、白、灰,可以强调用点、线、面块来表现。
例如:珂勒惠支的《自刻像》,就是运用结构来表现人物造型的。
其运用不规则三角刀刻出人物脸上亮部起伏结构。
将暗部整体归纳成黑色,在面部外轮廓线上干脆、利索地将脸与背景刻开,形成很强的黑白对比效果,头发用平刀爽爽刻下,在造型上表现出头发松散的感觉。
手的表现很有说服力,紧紧抓住黑色和转折处,将扶脸的手,非常轻松流畅地表现了出来。
②2、从“明暗”着手“结构”通过外部造型可以呈现物象的内在形态。
运用“明暗”光线所造成的黑白效果进行归纳。
同样是一种重要造型手段,这样的物象特征结构往往一目了然,的达到强化、整理作用。
例如:张黎的《静物》,毛笔黑白写生稿,将不同物象依大的明暗关系进行表现。
把红苹果用不同方向排线和疏密,表现其质感、明暗关系。
将苹果暗部与投影作为了一个整体处理。
这样既表现除了苹果的明暗黑白变化,又表现出它的分量感,同时与衬布和其他器物形成和谐对比,在视觉上造成一种美感。
3 、从“构成”着手“构成”主要是版画家根据客观对象给予自己的主观感受,对其进行主观黑白概括处理,即把对象某种绘画因素和感觉,通过自己主观的感受,进行概括处理为黑白“构成”。
根据画面对比需要进行主动的搭配、安排,强化某种视角造型语言在画面上形成和谐对比的视觉效果。
例如:松溪县版画作者群以闽北生活为创作源泉,以黑白木刻为主要技法,以观念更新为创作先导,在原有通俗易懂的叙事,写实的表现形式以外,加以夸张、变形、寓意、象征,将人们精神境界里的情绪和愿望纳入主观情感,从当代人的心性需求和审美观念出发,在黑白木刻版画语境中对社会生活进行描摹,对乡村精神家园进行重构,从而呈现出独特的新景观。
再如康宁老师的作品几乎都是满幅式的构图,强调画面整体的结构、气势和节奏的处理。
试图在各种灰色刀痕的变化中创造出丰富而有变化的运动节奏。
为此,他特别注意造型中黑与白的转换关系。
比如形体边缘线的处理,让它与背景、空间自然地融合,强劲的形体不是靠简单生硬的轮廓线,而是依靠黑白的自由变化、转换和具有动感和光感的点、线从背景中凸现和召唤出来。
边缘线不断与背景变化和交融。
这一点,与过去传统黑白木刻中形体之间简单、生硬的对比处理是很不相同的。
在主题的选择上,康宁较多地回避直接描写现实生活具体的场景、情节、趣味和形象的具体性。
他认为,任何琐碎和具体的生活细节的描写都不足以涵盖我对于生活的真正理解。
他更注重某些具象造型与整体抽象结构和某种超现实意味的对照,力图创造出一种更为精神化的现实。
四、黑白木刻刀法的情感表达我们在欣赏一幅黑白木刻作品时,通常会发现这种情况,有些作品虽然其画面的透视三维空间感很强,但整体的黑白关系却多少还存在剪纸的二维平面的味道。
究其原因,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画面内容空间的问题;二是画面形式语言空间的问题。
前者可以运用透视来解决,而后者则需要创作者在透视基础上对形式语言的空间进行探索和挖掘。
黑白木刻的形式语言,即黑白木刻的纯粹语言,是指在黑白木刻的独特制作方法中所形成的艺术语言,即人们熟知的刀味、刀痕。
探究挖掘黑白木刻中刀味、刀痕自身所独有的空间就是本文所要论述的黑白木刻的纯粹语言空黑白木刻的纯粹语言空间,即刀味、刀痕自身所独有的空间感是创作者在同一块版面上,在其思维情感的支配作用下,进行创作与再创作数遍的结果,是创作思维过程的完整记录,是“创作木刻”与“复制木刻”的实质区别,真正体现了以刀代笔的完整创作过程。
因为这种过程完全在创作者的思维情感控制之中,因而创作者的思维情感就是其作品的艺术生命力。
黑白木刻版画通过点、线、面、块等刀法的排列组合,产生带有装饰性的抽象的美,要单纯、强烈、鲜明的特点。
③(一)刀味刀味是黑白木刻作品完成后画面本身所留来的痕迹也就是刀子在板子上运动的痕迹,就是刻刀触动的轨迹,这与复制木刻有重要区别。
刀型的不同导致刀味的差异不一,至于刀型的选择则是作者的构思、习性、气质以及擅长的表现语言有关。
刀味的表达效果和刀型的合理采用,以及刀法的技巧运用,增强了木刻版画的层次感,提升了画面形象的质地,同时结合黑白色泽,具有无穷意味。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熟悉各种木刻刀的刻制效果,根据不同画面的需要,在用刀选择上有所侧重。
同时,要注意体会木刻刀味所能产生的美感,注意体会不同的木刻刀产生的完全不同刀味,刀味才会富有一种个性化的人味,独特的魅力,这是黑白木刻版画艺术的最高的境界。
(二)木味版材的纹路细腻,印出来的画面也很细腻。
版材的纹路粗糙的印出来画面就相反,画家要利用不同版材的特点进行创作,得出不同的画面视觉感受和艺术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