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管理体系讲义-标准
ISO、IUPAC、IUPAP、OIML)。 引用文件方面的规定
要点
本标准的名词引自文件
1.GB/T 1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2.VIM:1993 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术语,(BIPM、IEC、
IFCC、ISO、IUPAC、IUPAP、OIML)。
7
4 总要求
p181
(一) 测量管理体系应确保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
18
(三)(总要求) 测量管理体系由设计的测量过程控制、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图2)和必要
的支持过程构成。测量管理体系内的测量过程应受控(见7.2)。测量管理体 系内所有的测量设备应经确认(见7.1)。
要点
测量管理体系的构成
1.测量管理体系由以下过程构成: ①计量确认过程 ②测量过程 ③管理职责过程 ④资源管理过程 ⑤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过程; 2.测量过程应受控; 3.所有的测量设备应经计量确认。
性、分辨力、环境条件或操作者技能要求。
8
计量要求的概念 计量要求目前没定义,下述的说法供参考: 1、为了满足顾客的测量要求,对测量设备、测量方
法、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等方面的要求。 2、为保证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而必须满足的对测量设
备、测量过程和环境条件的要求。 3、由计量应用导出的、规定的要求或期望。
21
5. 管理职责 p181
5.1 计量职能 组织应规定计量职能。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必要的资源以建
立和保持计量职能。 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并加以保持
和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要点
组织的职责: 规定计量职能
最 高管理者承担的职责
p262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
1.建立计量职能部门(计量职能部门可以是一个单独的部门或分布在整个组织
3.测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管理要求,可由执行测量的组织作为整个 管理体系的一部分;
4.用于支持、证明符合和确保满足计量要求。
新标准的一个重要的创新和发展是科学地阐明了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与计量工作的关系,明确了测量管理的根本
目的是为了满足计量要求。
5
接上页(范围)
本标准不拟作为用于证明符合GB/T 19001、GB/T 24001和任何其 它标准的必要条件。相关方可以允许在认证活动中使用本标准作 为满足测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输入。
准的必要条件,相关方可以允许在认证活动中使用本标准作为满足测量 管理体系要求的条件; 4.范围:不拟替代或增加GB/T 15481(idt ISO/IEC 17025)的要求。
6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1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VIM:1993 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术语(BIPM、IEC、IFCC、
及其控制限;
2.导出计量要求的作用
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都需要知道计量要求。 ①用于测量设备的购置 ; ②用于计量确认过程; ③用于测量过程的设计; ④用于测量过程的控制;
12
3.计量要求与计量特性的概念比较 (1)什么是计量要求?没有定义
计量要求是顾客根据相应的生产过程而对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特性或水 平提出的一种要求。这种要求住往由组织中的计量人员和生产技术人员代 表顾客提出。
2
测量管理体系过程模式 8.4 改进
5.管理职责
顾
客
要
6. 资源管理
8. 分析和改进
求
顾 客 满 意
7
7.2 测量过程 7.1 计量确认
测量结果
3
对测量管理体系的核心过程的要求
计量确认过程
p327-330
①所有的测量设备应经确认; 见图 328
测量过程
②测量管理体系内的测量过程应受控; p353
17
(二)(总要求)
组织应规定属本标准所确定的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在确定测量管 理体系的范围和内容时, 应考虑由于不符合计量要求而带来的风险 和后果。
要点 哪些设备和测量纳入体系 p216 P315
组织承担的职责 1.组织应规定哪些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纳入测量管理体系,以及纳 入的严格程度是多少; 2.确定测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和内容时,应考虑由于不符合计量要求 而带来的风险和后果。
本标准不拟替代或增加GB/T 15481(idt ISO/IEC 17025)标 准的要求。
要点
本标准与其他标准的关系
1.引言:遵从本标准的要求有利于满足其它标准中规定的测量和测量过程控 制的要求;
2.引言:除非经过认同,本标准不拟增加、节略或代替其它标准的任何要求。 3.范围:不拟作为用于证明符合GB/T 19001、GB/T 24001和任何其它标
(2)什么是计量特性?定义p222
a.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都分别有若干个计量特性。计量特性反映了测量设 备和测量过程影响测量结果的状况,通常用若干个定量的参数表示出来;
b.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通常可以通过校准得到。包括: 如,误差、量程、偏移、重复性、稳定性、滞后、漂移、影响量、分辨力、
鉴别力(阈)、死区。 c.测量过程的特性通常可以通过计算和分析得到。包括: 如,测量不确定度、测量误差、稳定性、重复性、复现性、操作者的技能
水平及其它特性。
13
4.从哪里导出计量要求
p360
a.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可以从产品的规定要求中导出;
b.顾客的计量要求可以根据相应的生产过程规定中导出。 包括验证产品符合顾客规范的要求(检验标准),和生产过 程控制(生产工艺流程规范)及其输入(原材料、零部件验收 标准等)产生的要求中导出;
c.测量标准装置的计量要求可以从校准、验证和计量确认 的技术规范中导出; e.计量要求中的最大允许误差也可由计量职能部门来设定。
例:p205
4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管理的通用要
求,并提供了指南,用于支持和证明符合计量要求。它规定了测 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管理要求,可由执行测量的组织作为整个管理 体系的一部分,以确保满足计量要求。
要点
本标准的范畴
1.测量过程的通用要求和指南;
2.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的通用要求和指南;
11
计量要求
p224
1.测量管理体系多处提到“计量要求”
如: ①总要求:应确保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 ②管理职责:测量管理体系满足顾客的计量要求; ③资源管理:提供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所需的所有测量设备; ④计量确认过程的实现:确保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满足测量过程的计量
要求; ⑤测量过程的实现:应根据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的要求确定计量要求
14
5.计量要求的表示形式
可用最大允许误差(也可用上、下限)、允许不确定度(也可用上、下限) 、 测量范围、稳定性、分辨力、环境条件或操作者技能要求等形式提出要 求。
尽可能用定量的形式表示出来,以便与计量特性(一般都是定量的)相比 较。
6.如何导出计量要求
有多种方法
a.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 Mcp值
19
(四)(总要求)
测量管理体系应按照组织制定的程序更改。
要点
测量管理体系的更改要求
1.要制定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2.测量管理体系程序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权威性,不要随意更改; 3.企业的持续改进,应按照组织制定的程序更改。
20
5. 管理职责 p181
5.1 计量职能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3 质量目标 5.4 管理评审
9
计量要求的概念
计量要求又分为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和测 量过程的计量要求。
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包括:示值误差、稳 定性、量程等。
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包括:环境条件、操 作人员技能等。
10
计量要求的概念
p224
1.无论是测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维护,还是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 的实施都是围绕着“满足计量要求”这个目标展开。“满足计 量要求”是建立和维护测量管理体系的出发点和归宿。
b.举例分析
p336
C.过程能力分析
p318
15
举例 P192 A.2 顾客的计量要求(CMR) 顾客的计量要求是顾客根据相应的生产过程而提出对测量过程的要求。 因而取决于被测量的技术规范。CMR包括在检验产品是否符合产品标准时 的测量要求,加上由生产过程控制及生产资源的输入而产生的测量要求。 提出并规范这些测量要求虽然应是顾客的职责,但是这个过程可以由具有 适宜资格的人员代表顾客完成。从事这项工作往往需要丰富的生产过程知 识和计量知识。CMR也应当考虑错误测量的风险及其对组织和业务的影响。 CMR可用最大允许误差或操作限制等方式表述。应当有足够详细的表述以 便计量确认过程的执行者能明确决定特定的测量设备是否能根据预期用途 测量、控制或监视特定的被测量。 例:对于一个关键操作,反应炉中的压力控制要求在200kPa至250kPa 之间(一般在生产控制技术规范中有规定)。这个要求必须转换并表述成压力 测量设备的CMR(可以由组织中具有生产过程知识和计量知识的人员代表顾 客完成)。这可能得出需要一台压力测量范围为150至300kPa,最大允许误 差为2kPa,测量不确定度为0.3kPa(不包括随时间的变化影响)和在每个 规定的时间周期的漂移不大于0.1kPa的测量设备。顾客(测量部门)将CMR 与设备制造者规定的特性(明显的或隐含的)比较并选择与CMR 匹配最好 的测量设备和程序。顾客(测量部门)可规定供方(设备制造者}提供准确度为 0.5%级量程为0-400kPa的一个特定的压力计。
16
A.3 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MEMC) 由于MEMC常常是由校准(或几次校准)和(或)测试决定的,计量确认
体系中的计量功能应规范并控制所有这类必要的活动。校准过程的输入是测 量设备、测量标准和说明环境条件的程序。校准结果必须包括测量不确定度 表述。这是一个重要的特性,因为当评价使用这种设备的测量过程的不确定 度时,它是一个输入要素。校准结果在计量确认体系中可以任何合适的方式 文件化,例如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当校准是由外部完成时)或校准结果记 录(当校准全部是由组织的计量功能完成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