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优质课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优质课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中了解并发现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的基本思路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体会排列的思想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在发现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恰当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初步感受排列的思想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目标解析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排列问题的解决方法,在操作探究中引导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在解法交流中体会解法多样化,在巩固提高中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帮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最简单事物的排列的过程,并掌握其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排列的思想方法。

四、教学准备课件、数字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1、猜一猜
一个密码箱的密码是由1、2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猜一猜:密码箱的密码可能是多少?
2、做一做
(1)小组内动手操作,用数字卡片来摆一摆,然后小组内交流,重点交流:找出密码的方法(交换数字的位置)。

(2)补充条件,找出密码。

①补充条件: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大。

②根据补充的条件,找出密码,密码箱的秘码是12。

3、揭示课题
像上面找密码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我们数学上的排列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简单的排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找密码”的活动中初步感知排列问题,初步掌握组数的方法,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拓展学生的思维。

并放手让学生动手摆卡片,既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为新知的建构提供直观的表象。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摆数游戏,初步感知
(1)呈现问题,引导探究。

①课件出示第97页的例1。

用1、2和3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②小组内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动手操作,交流排法。

①学生动手摆卡片,尝试解答,组内交流摆法。

②老师巡视时发现:有的写得多,有的写得少呢?有什么好的方法能保证既不漏数、又不重复呢?
③学生再次交流摆法,寻找摆数时的规律。

(摆数时要有序)
④学生汇报、交流摆法。

预设摆法如下:
方法一:调换位置法。

a.取卡片1和2,组成12和21。

b.取卡片1和3,组成13和31。

c.取卡片2和3,组成23和32。

方法二:固定十位法。

a.先固定十位上的数字为1,可以摆成12和13。

b.先固定十位上的数字为2,可以摆成21和23。

c.先固定十位上的数字为3,可以摆成31和32。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种方法实际就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来列举的
方法三:固定个位法。

a.先固定个位上的数字为1,可以摆成21和31。

b.先固定个位上的数字为2,可以摆成12和32。

c.先固定个位上的数字为3,可以摆成13和23。

⑤小结: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只要做到有序,组成的数都是几个?(3)评议方法,进行优化。

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解决呢?与同桌说说你喜欢的方法。

2、尝试练习,巩固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第97页的“做一做”,先组内交流解决的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涂色,然后小组内交流涂法。

(3)学生涂法展示,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法进行展示。

(4)小结:在涂色时一定要有序的涂,不能乱,这样才能不漏、不重复。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过程,亲身体会到在组数、涂色时,一定要做到有序,只有有序才会不遗漏、不重复的将所有的数全部列举出来。

同时在汇报与交流中体会到排列方法的多样化和优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三)应用拓展,深化方法
1、拍照片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四第1题。

(1)找3名学生到前面来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强调:站位时要有序。

(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站法。

(3)学生汇报站法,全班交流方法。

2、送书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四第2题
(1)找3名学生到前面来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强调:送书时要有序。

(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方法。

(3)学生汇报,全班交流方法。

3、穿衣服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四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内交流方法。

(2)指定不同方法的学生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不同类型的排列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排列问题的解决方法,感受有序思考的必要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总结延伸,畅谈感受
今天这节课我们在动手操作中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以后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设计教案时灵活处理教材,不拘泥于教材,积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共鸣。

整节课以在数学广角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以明明和同学们一起参观为线索,设计了“握手游戏”、“穿衣搭配”、“乒乓球比赛”等一系列活动。

以帮东东开密码锁的方法来进行数的排列教学,使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情感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摆数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活动操作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学习中应用。

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再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发现交流——总结方法”这几个过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力求做到学中有思,思中有疑,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气氛中,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所得。

数学活动课就该让学生充分地活动,以“摆”来帮
助思,以“说”来表达思,在“摆”中发现问题,在“说”中交流问题,解决问题。

模拟同学们握手,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自己找出答案,培养
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最后通过比较,找出区别,在区别中强化知识,此种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从三人握手到小红换衣服到打乒乓球再到去商场的找路线,每个环节的设计都密切相关,紧密联系了生活实际,一环扣一环,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单调的学习数学知识是困难与乏味的,但把难学的数学知识放在有效的活动中,复杂的知识变简单、可操作了,使学生不但觉得学得有趣,更对数学知识本身产生兴趣与求知欲,从而产生爱学数学的心理。

虽然我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前做了很充分的准备和设想,但还是被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一些意想不到的各式各样的作答,搞得有点措手不及,但又不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

再加上教学内容安排较多,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有点赶,导致讲解不够深入,有些环节讲得有点仓促。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因此今后还应加强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提升自己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