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大血管的影像学解剖
心脏正位
• 正位时心前下部为右心室, 左后下部为左心室,后上 部分为左心房,右心缘为 右心房
心脏瓣膜
心脏血流走行
心脏(大血管) ——检查方法
• 普通X线检查 透视:多方位观察;实时观察搏动情况 摄片: 后前位;右前斜位; 左前斜位;侧位; 食管吞钡 • 心血管造影及数字减影心血管造影(DSA) • CT • MRI
相 反 搏 动 点
影响心脏形态的生理因素
• 体型
斜位心 横位心 垂位心
• 年龄 • 呼吸 • 体位
• 斜位心:体格适中(健壮 型),胸廓形态介于其 他两型之间,心呈斜 位,心纵轴与水平面 的夹角约45°,心与 膈接触面适中,心胸 比率约0.5,心腰平直。
• 横位心多见于矮胖体 格的人,心纵轴与水 平面的夹角小(小于 45°),心与膈的接触 面大,心胸比率常大 于0.5。
• 垂位心即体格瘦长(无 力型),胸廓狭长,膈 位置低,心影较小而 狭长,呈垂位,心纵 轴与水平面的夹角大 于45°,心与膈接触 面小,心胸比率小于 0.5,肺动脉段较长、 稍突。
影响心脏形态的生理因素
• 体型: • 年龄: 儿童为球形心 老年人多为横位心 • 呼吸: 深吸气时为垂位心 深呼气时为横位心 • 体位: 平卧时心影增大,呈横位心
心脏(大血管)
正常X线表现—搏动
• 规则、有节律性 • 心左缘的搏动主要代表左心室的搏动,心右缘的搏动 代表右心房的搏动 • 左心室与肺动脉段的搏动方向相反,两者的交点称为 相反搏动点,是衡量左、右心室增大的一个重要标志 • 相反搏动点上移,表明左心室可能膨隆,相反搏动点 下移,表明右心室可能膨隆。
心脏(大血管)的影像解剖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连南医院 冼炜斌
心脏(大血管)的位置 • 心脏位于胸腔内,膈肌的上方,二肺之间。 心脏是倒置的,前后略扁的圆锥体,像一 个桃子。心尖钝圆,朝向左前下方,与胸 前壁邻近。心底较宽,有大血管由此出入, 朝向右后上方,与食管等后纵隔的器官相 邻。
心脏(大血管)的空间解剖 • 心脏分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 四个心腔 • 右心偏前,左心偏后,心房位于心室的后 方
心胸比率的计算
心脏(大血管)的CT断层解剖1
心脏(大血管)的CT断层解剖2
心脏(大血管)的CT断层解剖3
心脏(大血管)的CT断层解剖4
心脏(大血管)的CT断层解剖5
心脏(大血管)的CT断层解剖6
心脏(大血管)的CT断层解剖7
心脏(大血管)的CT断层解剖8
心脏(大血管)的CT断层解剖9
心脏(大血管) 正常X线改变—后前位
• 右 1/3 ;左 2/3 • 右缘:
上 主动脉和上腔静脉 下 右心房、下腔静脉
• 左缘:
上 主动脉弓 中 肺动脉段(心腰) 下 左心室
心脏(大血管) 正常X线改变—后前位
心脏(大血管)
正常X线表现—右前斜位
• • • • • 前缘:升主动脉 肺动脉 右心室 左心室 后缘:左心房 右心房 心前间隙 心后间隙 食管压迹: 主动脉弓 左支气管 左心房
心脏(大血管)
正常X线表现—右前斜位
食管吞钡右前斜位片
心脏(大血管)
正常X线表现—左前斜位
• 前:右心房 右心室 • 后:左心房 左心室 • 主动脉全貌
心脏(大血管)
正常X线表现—左侧位
• 前:升主动脉 右心室
• 胸骨后区
• 后: 左心房 左心室 • 心后食管前间隙
心脏(大血管)
正常X线表现—左侧位
冠状1
冠状2
冠状3
冠状4
冠状5
冠状6
冠状7
矢状1
矢状2
矢状3
矢状4
矢状5
矢状6
冠状动脉
实体心脏(猪)前面实体心脏Biblioteka 猪)后面实体心脏(猪)左侧位
实体心脏(猪)内侧1
实体心脏(猪)内侧2
实体心脏(猪)内侧3
实体心脏(猪)内侧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