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某名校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03爱护水资源(水的组成、净化、水污染)考点1 爱护水资源1.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2.水污染的原因:工业生产中废水、废渣、废气的任意排放;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农业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
3.防治办法:加强水质监测;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生活污水要经过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考点2 水的净化1.常用的净水方法净化方法原理作用沉淀静置,使不溶性大颗粒物质沉淀下来,与水分离除去大颗粒不溶性物质吸附利用木炭或活性炭的吸附作用除去自然界水中的一些色素和异味物质除去色素和异味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进行分离除去难溶性物质蒸馏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其分离除去各种杂质(净化程度最高)2.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取水→反应沉淀池→过滤池→活性炭池→清水池→投药消毒→用户。
其中,只有投药消毒为化学变化。
3.过滤与蒸馏(1)过滤法的操作要点:一贴:滤纸紧贴漏斗边沿(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三靠:待过滤液体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2)蒸馏法的操作要点:加热时,烧瓶下垫石棉网;冷凝管中冷水流向是下进上出;为防止烧瓶内出现暴沸,要加入少量沸石或碎瓷片。
4.硬水、软水、纯水与自然水区别鉴别关系硬水溶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加入肥皂水,观察产生泡沫的多少。
若产生泡沫较多,则为软水,否则为软水硬水蒸馏煮沸−−−→−/软水不含或含较少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考点3 水的组成 实验药品水、稀硫酸(或稀氢氧化钠溶液)实验装置实验现象接通直流电源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与正极相连的试管(或玻璃管)内的气体和与负极相连的试管(或玻璃管)内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气体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接近火焰时,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说明是氢气 实验结论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气。
反应方程式为2H 2O通电2H 2↑+ O 2↑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验证了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具有可分性,而原子具有不可分性。
误差分析在实验操作中两试管汇集的气体体积比往往小于1∶2,这是因为①氧气在水中溶解性比氢气稍大;②氧气氧化性很强,有时在电极上就与电极发生了氧化反应 注意事项电解水时通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它们本身并未参加反应【归纳总结】电解水实验可以巧记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八个字,谐音为“正养父亲、请儿养姨”。
硬水纯水纯净物2021年中考化学第四次练兵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检验装置气密性B.取用块状固体C.取用粉末状固体D.读取液体体积A.A B.B C.C D.D【答案】A【解析】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向试管中装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药品的取用方法:瓶塞倒放在桌面上,用药匙取用药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仰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2.下列有关资源与能源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冰是甲烷水合物,是一种重要的新能源B.有效地提高煤、沼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利用率,就相当于延长了化石能源的使用期限C.石油化工的产品液化石油气既能作家庭用燃料,又能作汽车燃料D.地球表面约96.5%被水覆盖【答案】C【解析】A、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还含有二氧化碳等气体,是一种重要的未来新能源,不符合题意;B、沼气不属于化石燃料,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不符合题意;C、一些家庭常用灌装液化石油气做燃料,同时液化石油气也可做汽车燃料,符合题意;D、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海洋的储水量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96.5%,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白糖溶解于水B.氧气用于气焊C.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D.蜡烛燃烧【答案】A【解析】物质变化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题目要求选择没有发生化学变化,那就是只发生物理变化。
【详解】白糖溶解于水,白糖的形状和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正确。
故选A。
【点睛】化学变化的特征是变化过程中有其他物质产生。
4.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钠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钠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1C.钠原子核外有11 个电子D.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g【答案】C【解析】A、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不是1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则钠原子核外有11个电子,该选项说法正确;D、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单位不是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睛】元素周期表中,每种元素占据的空格,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单位不是g。
5.为完成以下实验内容,涉及的实验操作合理的是()A.A B.B C.C D.D【答案】D【解析】除杂要求:不引入新的杂质,不能和原物质反应。
【详解】A、稀释浓硫酸,先往烧杯中加蒸馏水,后倒浓硫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A不正确;B、用KMnO4制氧气,先从水中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故B不正确;C、除去H2中的HCl杂质,先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氯化氢,后通过浓硫酸干燥,故C不正确;D、用CO还原Fe2O3,先通CO一段时间,后加热Fe2O3,故D正确。
故选D。
6.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植物油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得到溶液C.增加溶剂的量可使溶解度增大D.某溶液析出晶体后,其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答案】D【解析】A、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是水不是溶液,故错误;B、植物油倒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故错误;C、对于某固体物质来说其溶解度只与温度有关与溶剂的量无关,故C错误;D、饱和溶液在恒温的条件下,蒸发溶剂,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正确;故选:D。
7.为延缓袋装食品变质,包装时不宜采用A.真空包装B.充入氧气C.放入一小包铁粉D.充入二氧化碳【答案】B【解析】真空包装可使食品不易变质,放入一小包铁粉,可以吸收水分和氧气,食品不易受潮也不易被氧化,二氧化碳和食品在常温下一般不发生反应,而氧气能加快食品的氧化,使食品容易变质,故选B 8.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A.溶液关系B.构成物质的微粒C.六大营养物质D.物质分类【答案】A【解析】A、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选项A正确;B、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选项B错误;C、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是人体的六大营养物质,选项C错误;D、氧化物指的是含两种元素,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氧化物不包括酸,选项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溶液的关系,构成物质的微粒,六大营养物质物质的分类、反应类型、元素含量,反应实质粉末的知识,比较简单。
9.用如图实验装置制取干燥的气体正确的是A B C DX 大理石与盐酸锌粒与稀硫酸双氧水与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与氯酸钾Y 浓盐酸浓硫酸浓硫酸浓盐酸Z CO2H2O2O2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Y装置中的浓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且浓盐酸没有干燥作用;故选项错误;B、Z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氢气的密度小,不能用该装置收集;故选项错误;C、X装置中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可以制氧气,Y装置中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以干燥氧气,Z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可以用该装置收集干燥的氧气;故选项正确;D、X装置中二氧化锰与氯酸钾需要加热产生氧气,没有加热装置;Y装置中的浓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且没有干燥作用;故选项错误;故选:C。
10.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化妆”出来的土鸡蛋,是指生产奸商通过在笼养鸡饲料中添加神秘的红色粉末,让鸡蛋的蛋黄变得红而深,诱骗消费者花大价钱购买加了料的普通鸡蛋。
其中有一种添加剂叫斑螯黄,化学式为C40H52O2,是一种深紫色晶体或结晶性粉末,对氧及光不稳定,着色后色调不受pH值影响,对日光亦相当稳定,不易褪色。
关于斑螯黄的说法正确的是()A.斑螯黄是由94个原子构成的有机物B.斑螯黄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64gC.斑螯黄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0:13:8D.斑螯黄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答案】C【解析】A、斑螯黄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选项A不正确;B、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选项B不正确;C、斑螯黄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0):(1×52):(16×2)=120:13:8,选项C正确;D、斑螯黄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0):(1×52):(16×2)=120:13:8,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选项D不正确。
故选:C。
11.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A.大理石与碳酸钙B.水与过氧化氢C.石墨与金刚石D.氧气与氮气【答案】C【解析】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大理石是混合物,碳酸钙是化合物,不是单质,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B、水和过氧化氢均是化合物,不是单质,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不同物质,都是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选项正确;D、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单质,不是同种元素组成的,不是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同素异形体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12.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则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B.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碘酒均一稳定,则碘酒属于溶液C.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D.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答案】B【解析】A、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混合物中至少可以含有一种元素,例如氧气和臭氧,故A错误;B、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碘酒均一稳定,则碘酒属于溶液,故B正确;C、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灯泡通电发光,产生热能和光能,属于物理变化,故C 错误;D、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