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外交成就
重返联合国与中美建交 —70年代的外交
时间 成就 意义
1971
恢复在联合国合 法席位 尼克松 访华 中美 建交
国际地位提高; 美国 孤立中国 政策失败
1972
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 美关系由 对抗 到缓和 , 开始走向正常化。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但时 。 有波折
1979
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大笑,被西 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请思考 1、为什么要说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国既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也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
2、新中国成立时为什么没恢复?
美国的阻挠
3、70年代又为什么能恢复? 第一: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第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第三: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1971年4月,周恩来总理会见美国乒乓球代表 团,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这就是著名的 “乒乓外交”。
位出访未建交国家的总统尼克松。
新时期外交工作的重大进展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宣告建立(六国)
2001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了 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届领导人会议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 中国的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国家邮政局于2001年12月11日发行的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纪念邮票
新中国外交的三个阶段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 外交政策及成就。
2.70年代的外交
3.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的外交
——中国政府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在新 时期对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完善以及在外交活动 中所取得的成就。
知识梳理——外交档案(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工作成就
《南京条约》签订现场
触目惊心的 《二十一条》
《马关条约》签订现场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问题探究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我们从中可以 得出哪些历史认识?P81思考与讨论
——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认识: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3、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下飞机后 主动伸手与周恩来总理握手。 尼克松事后写到:“当我们的手 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 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句话 意味着( B ) A.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B.中美关系由敌对走向正常化 C.中美两国的分歧从此消失 D.美国开始放弃干涉中国内政
1972年2月,周恩来在机场迎接美国有,都受过资本主义国家 同: 的殖民掠夺和统治。有共同的愿望:维护 独立,谋求发展。 求同:寻求共同的发展目标和愿望 各国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策,不同的意见 和分歧。 异:存异:保存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亚非会议(万隆会议)为新中国赢得了声誉和朋友 打开了同亚非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
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
2. 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以 周恩来总理为封面人物,并在封面上 写着:“The Chinese are coming”。 美国人发出这样感慨的主要原因是 ( ) A.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正常化 D.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3.周恩来是世界著名的外交家,下列与他 有关的外交成就和外交活动是( ) ①出席APEC会议 ②出席万隆会议 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参加中国加入WTO的谈判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②③
右图是“同一个世界”方队行走在天安门前 的图片,当方队走到天安门时,解说员发出 了“中国人民愿与各国人民携手合作,建设 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诚挚话 语。下列外交行动属于新时期中国维护世界 和平、创造和谐世界的有( ) ①2001年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 人非正式会议 ②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③参加中东地区、海地等地的维和行动 ④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新 中 国 外 交
70年代的 外交成就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2001年底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改革开放 2001年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 以来的外 交成就 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思考讨论 1.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 权利,其主要促成因素不包括 A.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时间
1949.10 -1950.10
成就
意义
与 苏联 等17个国 打破美国外交孤立 政策 家建交
1953年 1955年
提出 和平共处 五 项原则
参加 万隆 会议
该原则成为处理 国与国 之 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联系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处理国与国 之间关系的 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
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
(1953年)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 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 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 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 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 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同时,会议应 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 的主要问题,我们并不要求所有人放弃自己的见 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 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 发言》 思考:求同存异的方针中,“求同”是指什么? “存异”是指什么?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还 取得哪些重要的外交成就?
每年一度的博鳌亚洲论坛; 2004年 世界遗产大会; 2005年 世界财富论坛; 举办 2008年奥运会; 举办 2010上海世博会… …
知识小结
50年代的 外交成就
成立一周年时与苏联等17国建交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
第14课
外交成就
①
②
③
④
周恩来
1949-1958
陈毅
1958-1972
姬鹏飞
1972-1974
乔冠华
1974-1976
黄华
1976-1982
⑤ 吴学谦
1982-1988
⑥ 钱其琛
1988-1998
⑦ 唐家璇
1998-2003
⑧ 李肇星
2003-2007
杨洁篪 ⑨
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届外交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