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ppt课件
1
本源起始:唐元稹《莺莺传》(《会真记》) 推波助澜 :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 登峰造极 :王实甫的《西厢记》
分别在唐人小说、金代说唱文学和元杂剧领域 里占有无可争议的地位,在文学史上交相辉映。
2
主题演变: 从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到《西厢记诸宫
调》,故事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前者 肯定张生抛弃莺莺的“忍情”变成了后者对张生和莺 莺争取自由的爱情与婚姻的赞美。 但作为一部艺术作 品,《西厢记诸宫调》仍有不少显得粗糙的地方。它 的情节不够紧凑,有些枝节铺衍过甚;它的人物形象 也时有暧昧之处, 这一类情节对故事的爱情主题造成 一定的破坏。王实甫的《西厢记》以《西厢记诸宫调》 为基础,在一些关键的地方作了修改,从而弥补了原 作的缺陷。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删减了许多不必要 的枝叶和臃肿部分,使结构更加完整,情节更加集中;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让剧中人物更明确地坚 守各自的立场——老夫人在严厉监管女儿、坚决反对 崔、张的自由结合、维持“相国家谱”的清白与尊贵 上毫不松动,张生和莺莺在追求爱情的满足上毫不让 步,他们加上红娘为一方与老夫人一方的矛盾冲突于 是变得更加激烈。这样,不仅增加了剧情的紧张性和 吸引力,也使得全剧的主题更为突出、人物形象更为 鲜明。再加上它的优美而极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使得 这一剧本成为精致的典范之作。
6
3、红娘在《西厢记》中所占笔墨的比例较《西 厢记诸宫调》又有大幅度的增加,而成为全剧 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她在剧中只是一个婢女身份,却又是剧中最活 跃、最令人喜爱的人物。她机智聪明,热情泼 辣,又富于同情心,常在崔、张的爱情处在困 境的时候,以其特有的机警使矛盾获得解决。
7
一、作者善于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彰显人物的个 性特征
10
“
愿 普 天 下 有 情 的 都 成 了 四折来表 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西厢记》有五 本二十一折;
2、《西厢记》突破了元杂剧一人 主场的通例,如第一本第四折,张生唱 了许多首词后,[锦上花]一曲由莺莺唱, [幺篇]由红娘唱;
3、对故事的题旨做了新的改造。 强调“情”的自主,提出“愿天下有情 人终成眷属 ”
4
《西厢记》中,戏剧冲突分两条线索进行,一条是以 老夫人(包括郑恒)为一方,同以莺莺、张生、红娘为 另一方之间的冲突线索,另一条是张生、莺莺、红娘之 间的冲突线索。其中第一条是主要线索,第二条线索则 是由主要线索派生,并受其支配的线索。两条线索紧密 扭结,相互补充,相互推动,形成了集中而紧张的戏剧 冲突。
戏剧冲突的发展节奏鲜明,波波叠起、悬念丛生、情 节起伏跌宕不落窠臼。
全剧共有三个高潮,而每个高潮的出现,都有一个酝 酿、积聚、渐进的过程,突发事变既出人意料,又是逻 辑的必然。
5
1、张生的性格,是轻狂兼有诚实厚道,洒脱兼有迂腐 可笑。
2、崔莺莺在元稹《莺莺传》中已具备一定的性格特点, 到了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她的性格有了进一步 的发展,人物形象开始变得鲜明起来。到了《西厢记》 中,莺莺的形象得到了相当精细的刻画,她的性格显得 更为明朗而又丰富。在作者笔下,莺莺始终渴望着自由 的爱情,并且一直对张生抱有好感。只是她受着家庭的 严厉压制和名门闺秀身份的约束,又疑惧被母亲派来监 视她的红娘,所以她总是若进若退地试探获得爱情的可 能,并常常在似乎是彼此矛盾的状态中行动:一会儿眉 目传情,一会儿装腔作势;才寄书相约,随即赖个精 光……。因为她的这种性格特点,剧情变得十分复杂。 但是,她终于以大胆的私奔打破了疑惧和矛盾心理,显 示人类的天性在抑制中反而会变得更强烈。这一形象较 之在诸宫调中,显得更加可信和可爱了。而作者以赞赏 的眼光看待女性对爱情的主动追求,使得这个剧本更有 生气和光彩 。
8
语言的戏剧化个性化特色十分突出。 富有喜剧色彩。
言庸俗粗鄙。 诗词格律 口语自然 雅俗融合
。
9
《西厢记》中华美的语言适合描写人物性格的需 【混江龙【混江龙】落红成
减了三楚精神。
这种语言抒发相国小姐的情思是很贴切。 《西厢记》有诗剧之说。“长亭送别”是全剧最 也表现出莺莺这个大家闺秀深沉绵长的情思
1、莺莺的爱情萌动与封建礼教的冲突在作品中表 现的尽善尽美
2、莺莺对爱情的热烈追求中与封建贵族身份发生 了激烈的矛盾冲突
型的个性形象 三、对人物的心理进行深刻挖掘与细腻描摹 四、红娘形象特征的刻画对人物艺术形象的塑造。 在《西厢记》
个封建礼教的忠实代表人物——崔老妇
而这栩栩如生鲜活生动的形象与曲折跌宕引人入 胜的故事 ,更在于作者的语言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