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学复习题一,判断题1.无套利是均衡条件的推论,如果市场达到均衡,那么一定没有套利机会存在。
()2.只要有了算法,问题肯定能得到答案。
()3.现代标准金融学承袭了“经济人”的基本分析假定,提出了有效市场价说,建立了现代标准金融学完整的理论体系。
()4.凯恩斯是最早强调心理预期在投资决策中作用的经济学家。
(5.理性人假设认为,人是理性的且具有理性预期,但对未来的认知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6.对投资的评估频率越高,发现损失的概率越高,就越可能受到损失厌恶的侵袭。
()7.拇指法则是一种启发式判断法。
()8.Kenda11与Roberts等人发现股票价格序列类似于随机漫步,他们最终把这些理论形式化为有效市场价说。
(9.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资本市场分析基本上由两大派所主宰:基本分析派与数量分析派。
(10.锚定与调正启发法倾向于低估复杂系统成功的概率和高估其失败的概率。
(11.损失厌恶反映了人们的风险偏好并不是一致的,当涉及的是收益时,人们表现为风险偏好;当当涉及的是损失时,人们则表现为风险厌恶。
()12.人们忽略的遗憾程度通常大于行动的遗憾程度。
()二,单项选择题1.有限理性的决策标准是()A.最优 B.效用最大化 C.满意D,风险最小2. 卡尼曼通过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对所损失东西的价值估计高出所得到价值的(A.2倍B.1倍C.2.5倍D.4倍3.投资者通常假定将来的价格模式会与过去相似,这种对股价未来走势的判断属于(A.算法 B.熟识性思维 C.代表性思维D.投资者情绪4.现代标准金融学理论产生的标志是(A.Markowitz资产组合理论B.套利定价理论C.资本资产定价模型D.有效市场假说5.根据性别,过度自信,频繁交易和所承担的投资风险之间的关系,()投资者承担的投资风险可能最大。
A.单身女性B.已婚女性C.单身男性D.已婚男性6. 与问题非相关的信息会导致相关信息的有效性减弱,这种情况被称为信息的(A.首因效应B.稀释效应C.韦伯定律D.近效应7. 过度自信通常不会导致人们()A.高估自己的知识B.低估风险C.对预测有效性的变化敏感D.夸大自己控制事情的能力8. 对信息反应不足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解释)A.价格翻转现象B.收益序列正相关C.信息不足D.信息瀑布9. 现代标准金融理论中被称为相对定价法的是(A.一般均衡定价法B.无套利定价法C.CPAM定价法D.APT定价法10.同质信念下人们的交易动机是(A.对未来价格走势的看法差异B.风险偏好C.流动性偏好D.从众11.最早将人的行为研究与经济学研究结合起来的理论是(A.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说”B. Keynes的“选美竞赛”理论C.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说”D. Keynes的“空中楼阁”理论12.“市场总是被高估或低估,因为人们总是贪婪和恐惧”,人的这种非理性由下列那种因素主导()A.人的本能B.生理能力的限制C.环境因素D.心理因素13.()是一个真正的信息库,它有巨大的容量,可长期保持信息。
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感觉登记D.长时记忆14.反应过度可以用来解释()现象。
A.收益率序列正相关B.价格翻转C.动量D.价格升降通道15.根据性别,过度自信与频繁交易之间的关系,可以推测下列投资者频繁交易程度由高到低的可能排序)A.单身男性——单身女性——已婚男性——已婚女性B.单身男性——已婚男性——单身女性——已婚女性C.单身男性——已婚男性——已婚女性——单身女性D.已婚女性——单身女性——单身男性——已婚男性16.“我们大多数人对于不喜欢的事实都视而不见。
虽然事实就摆在我们眼前,置于我们鼻子底下,堵在我们喉咙里-——但我们还是不承认它”,这句话可以用来描述投资者具有(A.自欺欺人的现象B.追求自豪C.认知失调D.记忆的适应性17.投资者通常错误的认为公司过去的经营业绩能够代表未来的业绩,这种判断属于()A.算法B.熟识性思维C.代表性思维D.投资者情绪18.当我们连续集中注意力于某事物时,我们的注意力在递减,这就是著名的()A.首因效应B.稀释效应C.韦伯定律D.近效应19.别人推荐给你的股票你没有买,后来该股票价格上涨,由此带给你的遗憾属于()A.行动的遗憾B.故意的遗憾C.求不得遗憾D.忽略的遗憾三,多项选择题1.标准金融学资产定价的方法包括()A.均衡定价法B.一般均衡定价法C.局部均衡定价法D.无套利定价法2.影响人们认知的因素包括()A.人的本能B.生理能力的限制C.道德因素D.心理因素3.影响过度自信的因素包括()A.问题的难度B.失败的经历C.专业知识D.信息4.互联网交易环境恶化了投资者过度自信问题,导致更加频繁交易的原因是()A.控制幻觉B.知识幻觉C.拥有的信息增加D.从众心理增加5.要遵循马科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需考虑每项资产的()A.期望收益B.风险C.实际收益率D.不同投资品种之间的相关性6.现代标准金融理论体系主要包括()A. Markowitz资产组合理论B.套利定价理论C.资本资产定价模型D.有效市场假说7.投资者理性的两层含义()A.可以使市场实现无套利均衡B.投资者的信念更新遵循贝叶斯法则C.给定信念下的选择偏好可以用期望效用来表示。
D.人们对未来的预期(认知)有偏差8.理性人假说的优点包括()A.易于建立模型描述和分析经济行为B.易于通过优化方法计算求解最优化目标C.宏大精深的经济理论体系由此得以建立D.理性人假说反映了决策者的客观实际9.信息获取阶段人们认知中的心理偏差主要包括()A.处置效应B.易记性偏差C.易得性偏差D.次序效应10.属于框定效应(框架依赖)情况有()A.对比效应B.次序效应C.晕轮效应D.确认偏差11.对信息反应不足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解释()A.价格翻转现象B.收益序列正相关C.信息不足D,过度自信四,名词解释1.行为金融学:是心理学、行为理论与金融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与理论体系。
它分析人的心理、情绪以及行为对人的金融决策、金融产品的价格以及金融市场趋势的影响。
2.框架依赖:就是指人们会因为情境或问题表达的不同,而对同一事物表现出不同的判断或偏好(受到了表达方式的引导),从而做出不同的选择。
3.赢者诅咒:通常指在任何形式的拍卖中,赢得拍卖品的中标者出价高于其他中标者,但可能对拍卖品估价过高,支付了超过其价值的价格,从而赢得的拍卖品的收益会低于正常收益甚至为负。
4.代表性启发: 1)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代表(或者说类似于)总体来判断其出现的概率。
2)人们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会关注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的相似性,以推断第一个事物与第二个事物发生可能的类似之处。
有时,人们假定将来的模式会与过去相似(历史会重演),并寻求熟悉的模式来作判断,并不考虑这种模式产生的原因或重复的概率。
5.后悔厌恶:当人们作出错误决定后往往会后悔不已,感到自己的行为要承担引起损失的责任,会比损失厌恶更加痛苦。
6.易得性偏差:人们倾向于对容易获得和掌握的信息更加关注,而不是去寻找其他相关的信息。
7.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是由Zweig(1973)提出的,它指封闭式基金单位份额交易的价格不等于其净资产现值。
虽然有时候基金份额同资产净值比较是溢价交易。
但是,实证表明,折价10%至20%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8.损失厌恶:人们对财富的减少(损失)比对财富的增加(收益)更为敏感,而且损失的痛苦要远远大于获得的快乐。
9.认知失调:在同一时间有着两种相矛盾的想法,因而会导致产生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五,简答题1,什么是行为金融学?答:行为金融学是心理学、行为理论与金融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与理论体系。
它分析人的心理、情绪以及行为对人的金融决策、金融产品的价格以及金融市场趋势的影响。
2,为什么说套利是有限的?a)在大多数情况下,证券并没有明显的合适替代品,套利者无法进行无风险的对冲交易。
b)有时不良替代品的相对价格变动可能使情况更糟,即使能找到完全相同的替代品,看似无风险的套利,实际上风险重重。
c)套利者也还得面临其它的风险。
3,何为铆钉与调整启发法?可能会导致哪些偏差?1)定义:在判断过程中,人们通常会根据最初得到的信息设定一个判断的初始值(锚点,参考点),然后根据进一步的信息进行调整,形成比较理想的判断。
2)锚定与调整可能导致的偏差调整不充分:“价格粘性”,“货币幻觉”倾向于高估复杂系统成功的概率和低估其失败的概率4,投资者过度自信的原因有哪些?人们对证据强度的变化高度敏感(比如代表性启发),而对证据的分量或预测有效性的变化不十分敏感1)人们对证据强度的变化高度敏感(比如代表性启发),而对证据的分量或预测有效性的变化不十分敏感。
2)问题的难度随问题难度增加,过度自信的程度也增加(源于锚定效应)。
3)知识幻觉信息量的增加会使人们认为自己预测的准确度增加,当信息的收集达到某一点时,人们预测精确度就达到了最高限度,不会再随着信息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以后的新信息主要用来证明以前的结论而不是为了修正整个结论。
专业知识:专家比新手更加过度自信(Yates ,1990)4)控制幻觉人们经常会相信自己对某件无法控制的事情有影响力。
造成这种幻觉的原因有:主动性选择会使人们认为自己有控制力(比如自己选择彩票号码)过去出现的正面结果会比负面结果更能增强人们的控制幻觉任务熟悉程度和参与程度。
人们对一项任务越熟悉或者参与程度越深,就越能感受到自己对任务的控制力信息的掌握5,投资者在信息反馈阶段容易出现哪些认知偏差?答:(一)自我归因偏差(二)后见之明(三)损失厌恶(四)后悔厌恶(五)认知失调(六)确认偏差6,为什么频繁交易有损投资者财富?答:频繁交易对投资收益不利a)交易成本高Barber and Odean(2000):1991-1996年,78000个样本账户,分析周转率与投资组合汇报之间的关系。
将样本按照交易频繁程度分为五个组。
最低一组平均周转率每年为2.4%;最高一组250% 。
扣除手续费成本之后的净回报率表现出明显不同,差距约为7%。
b)频繁交易导致买(卖)错股票Barber and Odean分析了一些交易账户的情况。
这些帐户开始都是空的,在3个星期内分别买入了不同的股票,然后他们跟踪分析这些帐户里卖出和买入股票在未来4个月和1年之后的市场表现。
发现,卖出的股票在随后4个月的平均回报为2.6%,而他们买入的股票在随后4个月的平均回报只有0.11%;在一年之后,卖出的股票比换入的股票的回报率要高出5.8%。
7,过度自信的投资者经常会表现出哪些行为偏差?答:过度自信导致“事后聪明偏差”(hindsight bias)与金融市场“过度交易”(over traded)。
过分自信会导致投资者高估信息的准确性和其分析信息的能力,从而会导致错误的投资决策:频繁交易和冒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