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集锦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集锦

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4、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6、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7、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8、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9、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10、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

广义、狭义、符号学。

11、文学文化: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12、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13、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14、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16、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17、文学的认识性:对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18、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19、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20、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21、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22、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23、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24、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25、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26、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27、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28、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是特殊的语言建构,是艺术手法,主张“陌生化”。

29、结构主义:由结构主义方法论所联系起来的文学思潮,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

30、新批评文本主义:认为批评应着力于文本的字义、结构的分析。

31、西方现象学:以现象学哲学为基础,一方面否认审美对象的初始实在性和审美价值的最终理智判断,一方面强调感觉和知觉的直观性和审美经验在各阶段的决定作用。

32、接受美学:建立某种“召唤结构”,有待读者响应,从而构成对话关系。

33、召唤结构:文学作品具有意义空白和含义不确定,召唤读者去填充和确定。

34、新乐府:以新乐府得名,关心民苦,揭露时弊,有现实主义倾向。

35、古文运动:以儒学为旗帜,以复古为口号,以文体改革为中心,以维护唐王朝为目的的散文革新运动。

代表人物韩愈,柳宗元。

36、物感说:我国古代提出的一种心与物关系的学说。

37、心物交融说:刘勰,关于作家艺术构思与客观事物的论点。

38、表象:保留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映象。

39、全景小说:多层次,多线索,多主题,跨时空,竭力描写社会生活全景,百科全书。

40、移情说:感情外射,原本我的感情外射或融入到物的身上,使之亦有,我就是物,物就是我。

41、距离说:拉开功利距离的体验。

对已有的经验换一种角度重新审视。

42、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王国维,与对象共同生命着,为入;体验又要反刍,进行自审,为出;两者辨证统一。

1、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

文学观念是发展变化的。

2、文学四要素:当代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是指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3、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4、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5、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6、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7、体验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体验和现创造。

8、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9、符号论的文化概念: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这个观点是由德国的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

10、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

这是就西语而言的,若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延伸到对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叙述的理解。

11、经验和体验:个人和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

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义、诗意和个性的部分。

经验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真理的世界(当然这还是常识、知识,即前科学的真理);而体验则是一种价值性的认识和领悟,它要求“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指向的是价值世界。

12、文以载道:中唐时期韩愈等古文运动家提出的,经宋代理学家的解释得到完善,“文以载道”的意思是说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货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达到目的地。

如果车装饰得很漂亮,却不载物,那么车再美也是无用的。

可见文学也就是传播儒家之道的手段和工具。

这样的文学观念偏重于文学的教化目的。

13、寓教于乐:古罗马时期的思想家贺拉斯提出。

认为文学的摹仿要达到“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

这是一种既重视摹仿又重视读者的快感和教益的文学观念。

14、价值阅读:“价值阅读”表示阅读者“试图尽可能敏锐和准确地描述出他在作品中所发现的价值”。

当然这里所说的价值,首先是文化价值。

15、审美: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16、情致:由黑格尔提出。

情致是两个方面的互相渗透,一方面是个体的心情,是具体感性的,是会感动人的,另一方面是价值和理性,可以作为认识。

但这两个方面完全结合在一起,不可分离。

因此对那些情致特别微妙深邃的作品,它的情致往往是无法简单地用语言传达出来的。

17、虚静:中国古代文论概念。

“虚静”就是使人的精神进入一种无欲无得失无功利的极端平静的状态,这样事物的一切美和丰富性就会展现在眼前。

所以虚静可以理解为审美活动时的心理状态。

18、艺术真实性:艺术真实性是指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19、出入说:王国维提出的。

作家的体验不但要能“入”,而且还要能“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入乎其内就是移情式体验,出乎其外,就是体验主体对体验的反刍。

二文本: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根据一定的语言规律和语义规则组成整体语句,未经读者阅读只是语言产品(如书)。

3、桐城派:方苞开创,刘大櫆、姚鼐发展,学《左传》、《史记》等先秦西汉散文和唐宋八大家,讲究义法,力求语言雅洁,以阳刚阴柔分文章风格。

4、文之精粗:粗是形色声名,可见可听的外界景象;精是指道。

5、文学文本的语言性:文学文本所具有的基本的语言特性。

6、语言:声音与意义结合的符号表意系统,是人类交际最重要的工具。

7、文学语言:加工过的、规范化了的书面语言。

8、文学作品的语言:经过作家加工的、旨在创造艺术形象并表达意义的语言形态。

9、语言结构:语言集团的总模式,代代相传的语言系统,包括语法、名法、词汇,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代码。

10、言语:在特定语境下人的说话活动,是说话人可能说或理解的全部内容,传达个人说话的一种信息。

11、语言革命:胡适提出,1、言之有物,2、不模仿古人,3、讲求文法,4、不无病呻吟,5、不滥调套语,6、不用典,7、不讲对仗,8、不避俗字俗语。

12、文学语言组织:文学文本最基本层次和直接现实,是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的整体性语言构造。

13、语音层面: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是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包括节奏和音律。

16、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文学语言组织的美的具体表现方式及其相应的构成法则。

内指性、音乐性、陌生化、本色化。

1、文学文本:是供读者阅读的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形态,是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基本存在方式。

2、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次和直接现实,它是一种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的整体性语言结构。

它有三个基本特性:语言性、整体性和表现性及个性。

3、语音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主要包括节奏和韵律两种形态。

4、节奏:是文学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语音在一定时间里呈现的长短、高低和轻重等有春笋的起伏状况。

节奏有三种类型:长短型、高低型和轻重型。

5、音律:也称声律、声韵或韵律,是文学的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由声调、语调和韵律的变化和协调而形成的内部和谐状况。

6、文法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法则。

文法通常有三类:词法、句法和篇法。

7、词法:又称字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词的构成法则。

8、句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句的构成法则。

9、篇法:又称章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的整体语言构成法则。

10、辞格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

三文化形象的系统性:其一是就艺术世界有机性而言,其二是就不同性质的文学形象的审美功能的互补性而言。

2、文学形象:文本中呈现的、具体的、可感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作家审美理想的、能唤起人的美感的人生图画。

3、高级形象形态:充分体现审美理想的、达到最高审美境界的艺术形象。

4、审美理想:人们在自己民族的审美文化氛围里形成的,由个人的审美体验和人格境界所肯定的关于美的观念尺度和范型模式。

5、艺术形态美:构成艺术品的外在形式美和内在形式美。

6、类型说:主张表现人物最突出的特点,重视共性,忽视个性。

7、个性典型说:从重视典型共性到重视典型个性。

8、马克思主义典型观: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9、中介—特殊说:包含个别因素又不是个别,包含普遍因素又不是普遍;以个别而言是本质,以本质而言是现象。

10、文学典型:作品中呈现的、显示出特征的、富于审美魅力的、含有丰厚历史意蕴的性格,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11、扁平人物:具有类型性和漫画性,表现一种单一的特性或意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