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作战篇》第二

2014《作战篇》第二


“因粮于敌”的思想是孙子的首创。其原因 和影响见35页。其商业指导意义见36页。
2.兵贵神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 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 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 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 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丘役:赋税徭役。丘:古代田地的行政单 位,一般按丘征伐人力、畜力、物力等赋 役。 中原:代指国内。 罢:通疲。 甲胄矢弩:泛指装备战具。 戟楯蔽橹:泛指各种攻防兵器。 丘牛:大牛。丘牛大车:辎重车辆。
作战篇
第二
——论战前准备:发动战争贵在速胜 (军事经济:速战速决的进攻战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题解:
本篇以“作战”命名,紧接前一“计篇” 论述战前计划之后,再论战争所依赖的经 济基础。 作:起也,始也。 曹操曰:“预战,必算其费,务因粮于敌 也。” 张预注:“计算已定,然后完车马,利器 械,运粮草,约费用,以作战备,故次 《计》。” 作战:战事之始,即战前准备。
“兵贵胜,不贵久” 的商业意义在39—40 页李嘉诚的成功投资之道走。以及某些企 业相关产品的销售失误。
然而,要真正做到“速战速决”,成功实 现“以战养战”,以实现“胜敌而益强”, 关键的因素在领兵打仗的将帅。只有深知 用兵之利害,争取执行作战既定方针的将 帅,才能速胜速决。否则,就有可能造成 危局,是国家和人名遭受巨大灾难。
因此,孙子特别强调将帅的作用:“民之 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这一点,是在 “五事七计”强调将帅“五德”和才能的 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开拓,使战前的 “作”,即战前准备更为周密和圆满。
二.师老财竭,后患不堪设想,巧久不如拙速。
其用战也贵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 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 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 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 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 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钝兵挫锐:使军队疲惫,锐气受挫。“一鼓 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屈:枯竭。 暴:(pu,铺),暴露。 久暴师:指军队长期在外作战。 殚:消耗,枯竭。 弊:疲困。引申为危机。
三.就食于敌、激励士兵战斗及处置战利品和俘虏 的方法。 1、就食于敌的利益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 萁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翻译:所以聪明的将帅务必取粮于敌。吃敌 粮一钟,抵得本国的二十钟;用敌人草料一 石,抵得本国的二十石。
2、激励士兵战斗及处置战利品 3、对待俘虏的各种方法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故 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 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 胜敌而益强。 怒:此处指全军上下的士气高昂。 货:此处指物质奖励。 已:通“以” 。
翻译:要使军队勇敢杀敌,就要鼓舞全军 士气;要使军队勇于夺取敌人的物资,就 要奖赏士兵。在车战中,凡缴获战车十辆 以上的,就奖励首先夺得战车的人,并且 把车上敌人的旗帜换成自己的旗帜,派出 自己和俘虏来的士兵夹杂乘坐;对俘虏的 兵卒要优待并供养他们。这就是所谓越战 胜敌人而使自己更加强大。
在孙子所在的年代,屠杀活埋俘虏是常见 的事,因为当时还不会使用俘虏。而孙子 能提出:“卒善而养之”,实在是难能可 贵的主张,也是当时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 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役:兵役;籍:户籍。即以户征集兵卒。 役不再籍:征集兵役只征一次。 载:运输。 用:武器装备。 因:依靠。
翻译:善于用兵的人,兵员不征集两次, 粮秣不运输三回;军需自国内取用,粮秣 就敌国征集,这样军队的粮草就可以保证 充足了。
本篇框架:
一.战争所需费浩大,发动困难,用兵多一日,即多 一日耗费,当国者务宜引为深戒。 二.师老财竭,后患不堪设想,巧久不如拙速。 三.就食于敌、激励士兵战斗及处置战利品和俘虏的 方法。 四.本篇大意,唯在速胜,画龙点睛,揭示题旨。
一.战争需费浩大,发动困难,用兵多一日, 即多一日耗费,当国者务引为深戒。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 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 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 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闻:听说。睹:看见。 这里借用“拙”和“巧”两字,反其意来 褒贬“速”和“久”。意思是:打仗在听 说老老实实地求得速胜,没有见过弄巧立 异陷于持久而有好处的。
翻译:用这样的军队去作战,就要求速胜, 持久就会使军队疲惫,锐气挫伤;攻城就会 使兵力消耗;让军队长久在外作战,就会使 国家的财政发生困难。如果兵疲、气挫、力 尽、财竭,则列国诸侯就会趁着你的危机而 起兵进攻,那是就算有智谋的人,也无法替 你挽救危局了。
基于速战速胜得原则和对战争破坏经济生产 的深刻认识,孙子在这里提出了用兵的两点 要求: 一是从战略上讲,努力是战争不要持久延续, 要做到“役不再籍,粮不三载”,以免造成 财力枯竭,赋役加重、民不聊生的局面。 二是从策略上讲,重视从敌国解决粮草和军 需补充,实行“因粮于敌”以战养战,最大 限度地节省本国经济力量的消耗。
翻译:孙子说:凡用兵作战的一般法则, 要动用轻车千辆,重车千辆,步卒十万, 还要向千里之外运输粮食,那么前方后方 的经费,招待国宾使节的用度,胶漆器材 的补充,车辆盔甲的修补,每天都要开支 “千金”,然后十万军队才能出动。
俗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物资条件是 站在的先决条件。 奥地利名将莫德古古里曾说过:“作战第 一要素是金钱,第二要素是金钱,第三要 素还是金钱。”
优待俘虏可以不断补充自己的兵员,在壮 大自己的同时,更消弱了敌人的战斗力, 其效益与“因粮于敌”等同,甚至更大, 因为优待俘虏还可以产生瓦解敌方军心的 作用。这样,可以造成我方越战越胜, “胜敌益强”,形成良性循环的局面,确 保最终达成实现战略进攻的目的。
孙子关于“怒”和“货”的思想,用在经 济管理中就是人力资源的管理问题。具体 例子见38页台塑企业对员工进行“怒”和 “货”的管理之道。
所以,用兵之听说老实的速决,而没有见 到弄巧的持久。战争持久而对国家有利, 那是不会有的事情。所以,不完全了解用 兵有害的方面的人,就不能完全了解用兵 的有利方面。 在此处孙子讲究作战的时间问题,强调要 速战速胜,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企业之间 的竞争。见35页菲利普· 亚默尔的例子。
1.取用于国,因粮于敌。
法:准则。 驰车:轻车,装载甲士用以攻击敌人的轻 便马车。 驷:古代原称架一辆车的四匹马为驷,后 把四匹马拉的一辆车称为一驷。 革车:重车,运载军需物资的辎重车。 乘:辆。 带甲:对徒兵的通称。
馈:运送。 内外:前方后方。 胶漆之材:泛指制作、维修武器装备所需的 物资。 奉:保养,供给。 举:出动。
弩和戟
翻译:国家之所以会因军队出动而贫穷的, 就是由于远道运输,远道运输,百姓就会 贫困。在靠近军队集结的地方,物价就会 上涨。物价上涨就会使百姓的财富枯竭, 财富枯竭,就会急于增加赋役。
军力耗尽,财富枯竭,国内家家空虚,百 姓的财产要耗去十分之七;国家的资财, 也由于车辆损坏,马匹疲病,盔甲、箭弩、 戟盾、避橹以及运输用的大车的征集、补 充而损失十分之六。
四.本篇大意,唯在速胜,以快制胜,揭示题旨。
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 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生民:泛指民众。 司命:之命运的掌握者。 主:主宰。 翻译:所以,用兵利于速胜,不利于持久。 因此,懂得用兵的将帅,是民众的“司命”, 国家安危的主宰。
最后,孙子基于战争对经济力量的依赖和 战争利害的分析,得出“兵贵胜,不贵久” 的必然结论。曹操说:“久则不利。兵犹 火也,不戢将自焚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