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
(3)社会的兴趣主要指对社会工作和组织活动等等。
兴趣又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 喜欢跳舞、打球,通过这些活动你会获得愉快和满足。这种 对活动本身的兴趣就是直接兴趣。 • 学外语可以继续攻读学位,可以直接了解国外最新专业信息 ,可以找到称心的工作等等,是这些结果在吸引你学习。这 种对活动结果的兴趣就是间接兴趣。
您是什么气质
我国心理学家陈会昌编制了一个气质测验表,可以帮 助你大致确定自己的气质类型。 答题方法:仔细阅读下面每一个问题,你认为很符合自 己情况的记2分,比较符合的记1分,比较不符合的记 —1分,完全不符合的记—2分,介乎符合与不符合之间的 记0分。
测验题:
1、做事力求稳妥,不做无把握的事。 2、遇到可气的事就怒不可遏,想把心理话全说出来才痛快。 3、宁可一个人干事,不愿很多人在一起。 4、到一个新环境很快就能适应。 5、厌恶那些强烈的刺激,如尖叫、噪音、危险镜头等。 6、和人争吵时,总是先制人,喜欢挑衅。 7、喜欢安静的环境。 8、善于和人交往。 9、羡慕那种善于克制自己感情的人。 10、生活有规律,很少违反作息制度
• 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可以互相转化,也可以相互结合,从而 更有效地调动你的积极性。
4.兴趣对职业生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兴趣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2)兴趣有利于提高职业满意度。 (3)兴趣给个体职业生涯规划指引方向。
四、职业与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
价值观是一种内心尺度,它凌驾于整个人性当中,支配着 人的行为、态度、观察、信念、理解等;支配着人认识世界、 明白事物对自己的意义和自我了解、自我定向、自我设计等; 为人正当的行为提供充足的理由。
品行成分是指对自己行为的实际态度。
第二讲
个人的个性与职业的发展
一、职业与气质
气质是典型地表现于人们心理 过程的速度、稳定性、强度以及 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动力方面的 特点。 心理学中一般把人的气质分 为四种:多血质、胆汁质、粘液 质、抑郁质。
不同类型气质的独特色彩
(1)多血质:思维灵活、反应迅速,好交际、敏感,但易 变、浮躁、不稳重。 (2)胆汁质:直率热情,精力旺盛,但失之鲁莽,易于 冲动,准确性差。 (3)粘液质:安静沉稳,自制忍耐,但反应迟缓、朝气 不足。 (4)抑郁质:细腻深刻、踏实细致,但多愁善感,孤僻 迟缓。
31、宁愿侃侃而谈,不愿窃窃私语。 32、别人说我总是闷闷不乐。 33、理解问题比不别人慢些 34、疲倦时只要短暂的休息就能精神抖擞,重新投入工作。 35、心理有话宁愿自己想,不愿说出来。 36、认准一个目标就希望尽快实现,常比别人更疲倦。 37、学习、工作同样一段时间后,常比别人更疲倦。 38、做事有些莽撞,常常不考虑后果。 39、老师或师傅讲授新知识、技术时。总希望他说慢些,多重复几遍。 40、能够很快忘记那些不愉快的事情。
51、喜欢复习学过知识、重复做已经掌握的工作。 52、希望做变化大、花样多的工作。 53、对于小时候会背的诗歌,自己似乎比别人记得清楚。 54、别人说我出语伤人,可我并不觉得这样。 55、在体育活动中,常因反应慢而落后。 56、反应敏捷,头脑机智。 57、喜欢有条理而不甚麻烦的工作。 58、兴奋的事常使我失眠。 59、老师讲新概念,常常听不懂,但是弄懂以后就很难忘记。 60、假如工作枯燥无味,马上就会情绪低落。
自我认识(个性)主要讲什么?
(1)研究自己的气质 (2)研究自己的性格 (3)研究自己的兴趣 (4)研究自已的能力 (5)研究自已的职业价值观
大学生自我概念
大学生自我概念(也称为自我形象)指一个人对自身的态 度,包括认识成分、情感成分、品行成分。 认识成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品质和特征的了解与认识; 情感成分是指对自身品质的评价及相关联的自尊体验;
21、对学习、工作、事业怀有很高的热情。 22、能够长时间做枯燥单调的工作 23、符合兴趣的事情,干起来劲头十足,否则就不想干。 24、一点小事就能引起情绪波动。 25、讨厌做那种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 26、与人交往不卑不亢。 27、喜欢参加热烈的活动 28、爱看感情细腻,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文学作品。 29、工作学习时间长了,常感到厌倦。 30、不喜欢长时间谈论一个问题,愿意实际动手干。
多血质
胆汁质 粘液质 抑郁质
课堂讨论:
你属于哪一种气质? 你怎样理解气质与职业的关系?
二、性格与职业
性格: 一个人在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 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每一种职业都对性格品质有特定的要求,要适应这一职 业,就必须具备这一职业所要求的性格特征。
一个人无论做出多少 件事来,我们都可以在 里面认出同样的性格
11、在多数情况下情绪是乐观的。 12、碰到陌生人觉得很拘谨。 13、遇到令人气愤的事,能很好地自我控制。 14、做事总有旺盛的精力。 15、遇到问题长举棋不定,优柔寡断。 16、在人群中从不觉得过分拘束。 17、情绪高昂时,觉得干什么都有趣;情绪低落时,又觉得什么都没意 思。 18、当注意力集中于一事物时,别的事很难使自己分心。 19、理解问题总比别人快。 20、碰到危险情景,常有一种极度恐怖感
2.职业性格的形成
职业性格是在学习和职业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也就是说,从 业者的职业性格可以在职业学习和活动中进行调适培养。
外部环境一定时,性格对重大决定的影响较大,有时直接改变了命运。性格影响着个人的心理准 备和个人条件的改善,例如上进心强,就会不断寻找机会,进修、学习改变自身知识条件、经历以及 观念,通过自身的努力增加了选择机会,他们成功的机会比安于现状的人多了不少。
1.职业性格
(1)职业性格是人们对职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 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2)职业性格是长期特定职业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稳定性。
在以后的职业发展的过程中,职业技能和相关资质固然重要,但是, 充分挖掘你自己的个性,找到性格特点、能力素质与职业需求之间的匹配度, 才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尽可能快地达到成功的彼岸的关键。
三、职业与兴趣
1.兴趣的概念
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
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选择性态度 和积极的情绪反应。 兴趣比天才
重要
华人诺 贝尔奖 获得者 丁肇中
2.兴趣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 兴趣是成功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力,它能将你的潜能最大限 度地调动起来,使你长期专注于某一方向,做出艰苦的努 力,取得令人注目的成绩。 • 兴趣的发生和发展一般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有趣——乐 趣——志趣。
有
趣
兴趣过程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兴趣发展的低 级阶段,它往往短暂易逝,非常不稳定。 兴趣过程中的第二个阶段,它是在有趣定向发 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兴趣发展的中级阶段。
乐
趣
志 趣
兴趣发展过程的第三个阶段,当乐趣同你的 社会责任感、理想、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时,乐 趣便变成了志趣。
3.兴趣的分类:
兴趣可分为物质的兴趣、精神的兴趣和社会的兴趣。 (1)物质的兴趣与你的需要相关联。表现为对物质的迷恋 和追求。例如:爱好收藏。 (2)精神的兴趣主要是指对文化、科学、艺术的迷恋和追 求。例如:写作、书法、摄影、发明创造等。
五、职业与能力
1、能力的概念
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 特征。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能力是指人们得以从事某项活 动的前提条件。不同于技能,技能是从事某项活动时的操 作技巧,是通过训练而获得的。
技能只能是在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发展;而能力如果不 通过训练变成技能,那就只能以Fra bibliotek能的形式存在。
判断方法:把每题得分按下表题号相加,并算出各栏的总分
题 号 总分
气质类型 胆汁质
2 6 9 14 17 21 27 31 36 38 42 48 50 54 58
多血质
粘液质 抑郁质
4 8 11 16 19 23 25 29 34 40 44 46 52 56 60
1 7 10 13 18 22 26 30 33 39 43 45 49 55 57 3 5 12 15 20 24 28 32 35 37 41 47 51 53 59
气质类型与其相应的职业:
气质类型
相应职业
适合与外界打交道,从事灵活多变、富有刺激性和挑战性的工作,如 外交、经商、管理、记者、律师、驾驶员、运动员 等。他们不太适合做过 细的、单调的机械性工作 喜欢从事与人打交道,工作内容不断变化,环境不断转换并且热闹的 职业,如导游、推销员、节目主持人、公共关系人员等,但明显不适合长 期安坐、持久耐心细致的工作 适合做稳定的、按部就班的、静态的工作,如会计、出纳员、话务 员、保育员、播音员等 适合安静、细致的工作,如校对、打字、排版、检查员、化验员、 登记员、保管员等
答案: 1、如果有一种气质类型的得分远高于其他三种,并且得分在20分以上, 则为典型的该类气质。例如,胆汁质得分为23分,而另外三种分为为 7、3、—6分,则此人为典型的胆汁质。 2、如果有一种气质的得分远高于其他三种,但得分在15——20分之间, 则为该气质的一般类型。例如,多血质得分为17分,则此人一般多血 质。 3、如果四种气质中有两种气质的得分比较高且比较接近,而另外两种的 得分远低于他们,则属于前两种的混合气质。 4、如果有三种气质的得分都较为接近,则属三种气质的混合型气质,例 如,粘液质得分13分,抑郁质得分15分,多血质得分10分,而胆汁质 得分为4分,则此人为前三种气质的混合型气质。
(1)价值观是因人而异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在同样的客观条 件下,具有不同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的人,其动机模式不同, 产生的行为也不同。
(2)价值观是相对稳定的 价值观是人们思想认识的深层基础,它形成了人们的世界 观和人生观。
(3)价值观在特定的环境下又是可以改变的 由于环境的改变、经验的积累、知识的增长,人们的价值 观有可能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