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内注射法教学设计
教学环境及
资源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课件、皮内注射实验器材(生理盐水、1ml注射器、棉签等)及适宜操作的环境。
教学设计意图
1.创设情景,新课引入
教师播放图片,一位患者,男,26岁,医生诊断扁桃体发炎,下医嘱:生理盐水100ml+青霉素400万u静脉输液,护士在患者首次用药时,首先应该做皮试,判断结果为阴性时,才可输入药物。授课,示教等
3.角色扮演法
在老师的监督下组织学生用生理盐水进行皮内注射,一名学生扮演患者,一名学生完成皮内注射。
4.任务驱动法
分组练习皮内注射,分为8组,由组长负责,教师辅导练习。
5.归纳总结法
归纳总结学生练习情况和角色扮演存在问题,总结本节知识点和注意事项。
(二)教学手段
多媒体网络教室、相关教学课件、视频、皮内注射实验器材(生理盐水、1ml注射器、棉签等)及适宜操作的环境。
教学总结
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和指导,争取让学生在每个环节的学习都能打到要求。针对个别掌握不牢的学生,采取个别针对辅导的方法,使他们就其实际情况尽可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皮内注射法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皮内注射法
课程
护理学基础
课时
2学时
教师姓名
贺君芬
专业班级
15级护理班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出自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护理学基础》上册第十二章“给药和药物过敏试验法”第四节“注射给药法”的第四部分常用注射技术的皮内注射法。皮内注射是将微量药液或生物制品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通过学习,学生掌握在临床上用于药物过敏试验、预防接种、局麻的先驱步骤等的皮内注射的操作。
5.分组练习
将学生分成8组练习,组长负责。
学生相互角色扮演,练习皮内注射。
相互练习,学生对待操作更为重视,认真负责,另外可以体验病人感受,换位思考,培养爱伤观念。
6.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学生练习情况,纠正操作不足之处,总结本节知识点和注意事项。
学生认真听讲。
归纳总结突出重点和难点,纠正操作不足。
教学评价
教师详细分解皮内注射操作流程,加深学生印象,提高操作技能水平。
4.角色扮演
分配角色扮演的学生,对参演学生再次强调进针手法。
在老师的监督下组织学生用生理盐水进行皮内注射,一名学生扮演患者,一名学生完成皮内注射。
学生第一次操作,挑选学习认真,操作能力强的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成功率高,提高整个班的练习积极性。
学生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过解组,了解了真皮与表皮的解剖结构,在学习皮内注射时更容易掌握,但是由于表皮与真皮之间注射难以把握,教学时应重点解决,让学生多加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皮内注射概念与目的。
2.熟练掌握皮内注射的操作流程。
3.熟悉皮内注射法的注意事项。
过程与方法
情景教学法、问题导向法、多媒体教学、讲解皮内注射法的程序并演示操作方法、角色扮演法、任务驱动法等形式。
利用情景教学法、问题导向法、多媒体教学、讲解皮内注射法的程序并演示操作方法、角色扮演法、任务驱动法,学生相互角色扮演,加强皮内注射的练习,体验患者的感受,培养爱伤观念.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特点:
(一)情景教学法
用生活中常见的就医情景导入课程,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二)角色扮演
学生相互角色扮演,加强皮内注射的练习,体验患者的感受,培养爱伤观念。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本着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情景教学法
教师播放图片,一位患者,男,26岁,医生诊断扁桃体发炎,下医嘱:生理盐水100ml+青霉素400万u静脉输液,护士在患者首次用药时,首先应该做皮试,判断结果为阴性时,才可输入药物。
2.问题导向法
皮试应该怎样操作?讲解皮内注射法的程序并演示操作方法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用生活中常见的疾病导入课程,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播放皮内注射法操作视频
教师播放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通过视频对皮内注射法先有一个初步了解。下一步教师进行详细分解。
3.讲解皮内注射法的程序并演示操作方法
教师讲解并示教皮内注射法操作过程,强调进针方法,提高成功率。
学生认真听课,观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工作态度认真,一丝不苟。
2.恰当熟练操作运用操作,操作中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用心体会病人感受,换位思考,切实减轻病人痛苦。
3.加深对护士执业的理解。
教学重点
1.掌握皮内注射概念与目的。
2.熟练掌握皮内注射的操作流程。
教学难点
1.皮内注射进针方法和判断技巧。因为表皮与真皮之间注射难以把握,进针深浅较难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