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8株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118株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118株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
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笔者医院2008年5月~2010年5月临床标
本中分离的118株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感染特点及耐药性,药敏试验采用琼脂纸
片扩散法(K-B)。

结果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以烧伤科,占39.8%,其次是ICU
和呼吸内科;临床标本中以呼吸道标本分离率最高,占67.5%,其次为分泌物,
占23.3%;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为3.2%,其次是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对其他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耐药性或多重耐药性。

结论我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相当严重,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监测,
规范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对降低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控制多重耐药菌株的院
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抗生素耐药性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eter baumannii.Ab)是不动杆菌属中最常见的一种
革兰阴性球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医院环境、人的体表及上呼吸道中,是一
种条件致病菌,常引发医院感染。

由于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性, 使常规抗菌
药物敏感性逐渐下降, 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易发生多重耐药感染, 使临床抗菌
药物选用面临严重挑战。

因而了解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特征,对于临床
抗感染的治疗与监控有重要意义。

为此,笔者对浏阳市人民医院2008年5月~2010年5月近两年临床标本分离到的118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118株鲍曼不动杆菌来自2008年5月~2010年5月本院住院患者的各类送检标本,包括痰液、咽拭子、分泌物、血液、尿液、脓液、内置导管等,同一患者多次分离到的菌株不重复计入。

菌种的分离培养和鉴定严格按照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

1.2 细菌分离鉴定?? 细菌培养分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进行,细菌鉴定采用美国BD公司凤凰-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

K-B法药敏纸片均为英国Oxoid公司产品。

1.3 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均购自卫生
部临床检验中心。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WHONET 5.0软件,进行耐药率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标本分布 118株鲍曼不动杆菌分别检自痰液、分泌物、脓液、血液等,其中以痰液标本检出率最高,占67.5%,其次为分泌物,占2
3.3% 。

2.2 科室分布 118株鲍曼不动杆菌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118株鲍曼不动杆菌病房分布
病房菌株数量构成比(%)
烧伤科 47 39.8
ICU 22 18.7
呼吸内科 19 16.1
感染科 11 9.3
神经外科 9 7.6
血液内科 7 5.9
其他 3 2.6
合计 118 100.0
2.3药敏试验结果118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见表2。

表2 118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
抗菌药物耐药(R)中介(I)敏感(S)
哌拉西林 61.3 18.3 20.4
头孢哌酮 55.7 8.4 35.9
头孢曲松 62.9 18.5 18.6
头孢他啶 60.1 12.2 27.7
头孢吡肟 55.8 14.7 29.5
氨曲南 57.9 18.8 23.3
亚胺培南 18.4 8.8 72.8
美罗培南 19.8 7.0 73.2
阿米卡星 11.9 6.4 81.7
环丙沙星 55.2 22.7 22.1
左氧氟沙星 47.1 19.5 33.4
庆大霉素 58.5 13.1 28.4
复方新诺明 63.5 10.2 26.3
头孢哌酮/ 舒巴坦 3.2 12.5 84.3
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 43.2 9.5 47.3
3 讨论
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和医院环境,是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
之一,可引起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败血症、创口感染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1]。

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医院获得性感染日益增多,在分离的非发酵菌
中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已引起临床医师和微生物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本文结果
显示,我院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于患者的痰液标本中,占67.5%,其次是分
泌物,此与文献报道相近[2-4]。

科室分布以烧伤科最多,占39.8%,其次是ICU
和呼吸内科,此与文献报道有一定差异[4,5]。

除了ICU和呼吸内科患者大多为老
年人,多患有多种基础性疾病,住院时间长,发病前长期使用多种抗生素、激素,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机体抵抗力降低,而且常需气管插管和使用呼吸机,给各种
条件致病菌的入侵创造了机会有关。

国外学者发现,抗生素使用导管插管及气管
造口等是引起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6]。

与我院地处在花炮产业相对发
达的地区,因而发生花炮爆炸事件的机率相对较高,于是出现烧伤科患者住院人
数较多,住院时间较长,抗生素长时间、大剂量使用,长期使用深静脉置管和导
尿管,手术次数密集等因素,导致发生感染的机会远大于其他科室。

药敏结果显示,本次试验分离出的118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5种抗生素耐药率较低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3.2%)、亚胺培南(18.4%)、美罗培南(19.8%)和阿米卡星(11.9%)。

由于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主要是由β-
内酰胺酶引起,舒巴坦不但可以抑制β-内酰胺酶也可以作用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因此,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高于第三、四代头孢菌素。

鲍曼不动杆
菌对哌拉西林、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庆大霉素及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并
呈逐年上升趋势。

氨基糖苷类的阿米卡星耐药率为11.9%,耐药率较低,此类药
物一般不宜单独用于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临床使用较少,但可与敏感的β-内
酰胺类药联用以增加疗效。

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作为对β-内酰胺酶稳定的碳青霉
烯类抗生素,仍然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因此可作为治疗鲍曼不动杆菌的首选药物。

但据报道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有流行趋势,特别是对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的高抗菌活性的耐药菌株在增多[6,7]。

因此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使用应加以规范,防止其耐药率快速上升而造成严重后果。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加,临床治疗面临极大的困难。

医院内的交叉传播是造成医院感染流行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保护易感人群,注意手卫生,减少侵入性操作,缩短住院时间,强调无菌操作的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 加强耐药监测, 合理使用抗生素,从而降低我院的院内感染率,减少多重耐药及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的产生和流行。

参考文献
[1]Munoz-Price LS,Weinstein RA. Acinetobacter[J].N Engl JMed,2008,358(12) : 1271.
[2]池琼,郑纪阳,戴新建,等.2005—2008 年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迁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 8) : 1163.
[3]秦晓勤,周田美,沈强,等. 2001-2008 年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变迁[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 3) : 610.
[4]何建方,沈翠芬,张晓祥,等. 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谱变迁[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1) :41-43.
[5]夏梦岩,邹永红,闫伟,等.186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原《华北国防医药》) 2011,23(5): 43-45.
[6]Mahgoub S ,Ahmed J.Glatt AE. Underly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harboring highly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J].Am J Infect Corntrol,2002.30: 386-390. [7]耿治英,吴大玮.不动杆菌碳青霉烯类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抗生素分
册,2005,26(4):184-18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