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宁方山-一座山的“文化复活”

江宁方山-一座山的“文化复活”

一、方山风景区简介:方山位于南京市江宁区中部,山体呈方形,孤耸绝立,山顶平坦,故名方山。

又因其四角方正,犹如一枚玉印从天而降,又称“天印山”。

在清代,方山胜景被列入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即“天印樵歌”。

2012年11月,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住建委、南京市旅游园林局、南京市规划局、南京市地铁集团和金陵晚报社联合进行的大型城市之美评选活动中,方山又被评为“新金陵48景”之一。

方山总面积约8.1平方公里,海拔209米,地理坐标为北纬31度54分,东经113度52分,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山体石质多为第三纪杏仁状玄武岩和火山角砾岩。

方山植被繁茂,植被覆盖率达98%以上,植被山体垂直分布带明显,自然生态环境至今保护完好,形成了独特的森林植被景观。

方山林木葱郁,沟壑众多,与山脚下的秦淮河湿地两相呼应,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 多达100余种各类华东地区常见的野生动物在此栖息繁衍。

方山是南京地区著名的死火山之一,是华东地区典型的火山地貌区。

据地质专家考证,约在距今300万至1000万年之间的上新世纪时期,方山发生过两次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山体。

此后数百万年来就一直没有再喷发过。

方山以其独特的火山地貌留下了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从三千年前泰伯奔吴、两千年前秦始皇镇金陵王气,到六朝繁华旧事,方山凝聚了半部金陵文化史。

至今,方山仍有定林寺塔、洞玄观、孙权点将台、王僧辩墓等一百多处遗迹和民俗传说,与山脚蜿蜒流淌的九曲秦淮一起,组成了集山、水、林、寺为一体的迷人风光带。

在方山旅游度假区,确立了以文化为底蕴的开发模式。

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定林寺已恢复重建,距今有1800多年的方山古洞玄观及古洞玄观遗址公园目前也在规划建设之中。

方山茶艺馆、天印宫观景台、方山艺术营等配套项目业已日臻完善。

如今的方山景区已成为环境优雅、风景宜人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和省级森林公园,也是广大市民和游客休闲娱乐、康体健身的城市公园。

二、方山艺术营简介(一、方山艺术营一期建设的基本情况南京方山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园(方山艺术营)位于南京市江宁区吉印大道3789号,2011年12月由南京江宁高新园管委会批复立项建设,总规划面积568亩,建筑面积约80000平方米。

项目分三期进行,整体打造时间6年,总投资约8亿元。

一期占地约130亩,建设总面积约16500平方米,2012年1月以来已投入5000多万元,完成改造面积约15280平方米,改造建成了南京古岸艺术馆、文化演艺中心、艺术沙龙、艺术餐厅、艺术展厅、文化产业集聚区、江宁书画院、江宁创作研究中心、印山红艺术馆、动漫图书馆以及36个画家工作室,吸纳了42位不同艺术门类的知名艺术家以及110多家小微文化企业签约入驻。

自2013年以来,在南京方山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园(方山艺术营)先后成功主办了方山音乐节、方山动漫节、打击音乐节、“故梦-秦时明月”系列舞台剧、文化艺术活动周、皖约-江南书画展、方山艺术营画家村书画展、T台秀、全省首家F5汽摩运动文化基地启动仪式、交融-学院与当代艺术研究展、南京方山咪豆音乐节等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了艺术营的区域影响力与知名度。

未来几年,我们还将积极争创省、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示范基地。

(二)方山艺术营一期建设的发展思路南京方山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园(方山艺术营)一期建设,以“十二五”提出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为依据,以江宁方山全面发展为契机,引入与世界接轨的当代艺术,注重挖掘、传承江宁地方文化内涵,将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地质科考相结合,以高起点和高标准组织艺术园区的规划建设。

从设立之初,方山艺术营就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掘方山悠久的历史人文资源与山体自然风光,注重开发文化创意、文化旅游产品,按照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园开发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有效推进整个园区的开发建设。

重点发展以下文化产业:一是当代艺术创作。

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当代艺术创作者和机构,精心打造艺术创作工作室和展厅,为艺术家提供宁静雅致的创作空间,鼓励艺术家多出原创精品、珍品。

二是艺术品交流展示。

积极开展艺术品交流与展示,打造美术馆、雕塑馆和艺术博物馆,引进国内外知名的艺术品拍卖公司和艺术活动策划公司,搭建艺术云平台,为艺术家提供交流和作品展示的平台。

三是艺术设计和工业设计。

依托江宁大学城所有设有艺术设计和工业设计专业的学校,培养艺术设计和工业设计人才。

努力营造设计创作的良好环境和艺术氛围。

鼓励创意多元化化﹑个性化,充分调动各类艺术人才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艺术品和名人优势,致力于创作出国内外的设计精品。

四是演艺娱乐。

依托演艺中心和户外演艺平台,进行动漫演出、艺术推广、影视作品发布等活动,吸引周边大学城的青年学生来举办青年艺术节、音乐节、电影节、毕业展等大学生艺术活动。

五是艺术培训。

依托方山艺术营内艺术大师在相应领域的影响力,与专业文化艺术机构联合举办艺术培训班,开展绘画、陶艺、雕塑、摄影、音乐等艺术培训课程,培养少儿的艺术修养,丰富老人的退休生活。

同时,举办各类艺术竞赛、会议和论坛,深入挖掘文化艺术产业的潜在消费人群。

六是运动休闲。

2014年3月,我园与华恩兄弟赛车俱乐部有限公司签约成立南京方山汽摩运动文化有限公司项目,打造方山汽摩文化运动基地。

该项目将依托方山艺术营,搭建“人、车、自然”完美合一的体育、文化、经济交流平台,与韩寒、韩魏、李铁军等国内外知名车手及赛车组织强强联合,开发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赛事,培养车手及车队经纪人,力争三年内将方山艺术营打造成国内顶级的赛车基地和赛车文化中心。

(三)方山艺术营目前取得的社会文化效益一是已成为江宁高新园区域的地标与名片。

南京方山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园(方山艺术营)作为特色的当代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园区,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

结合方山景区及其周边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现已成为文化旅游目的地,一方面带动了高新园方山景区旅游观光业的发展,提升第三产业;另一方面通过口碑和报刊杂志等传播途径,增强人们对方山艺术营的感性认知,丰富江宁的文化内涵,成为高新园区域的新地标与名片。

二是带动区域内第三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的从业者和文化产品的爱好者普遍具有有较高的生活收入和良好的生活品味,而且有着良好的消费能力。

方山艺术营将吸纳数以百计的文化学者、设计师和工艺师等聚集方山,这将为当地的金融、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第三产业提供良好机会,带动本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

三是带来创业机会,新增就业岗位。

南京方山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园(方山艺术营)未来将集聚了一大批包括造型设计、动漫设计、建筑设计、家居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文化传播、广告设计、会展策划等有创意特色的文化创意企业。

它们的集聚将增强了江宁区乃至南京市的活力和实力。

凭借优质平台和当代文化艺术产品展销运作特点,可以为一大批文化艺术爱好者提供创业机会,艺术营全部建成后将会创造约1000个劳动就业岗位(含大学生创业),创业人员占到总体就业人数的70%以上,其创造的直接就业机会包括各种服务接待设施、后勤服务、环卫保洁、园区管理等多方面的就业岗位。

三、杨柳湖文化风景区简介杨柳湖文化风景区在江宁区政府、上级主管单位的正确领导下,将围绕科学发展观,积极发展绿色生态旅游,对杨柳古村及杨柳湖社区深度挖掘自然人文遗产等资源,打造历史文化名村、美丽乡村。

杨柳湖文化风景区建设规划如下:一、文化载体建设。

重抓建设工程,丰富游客游玩项目、积极将杨柳湖景区打造成“新五朵金花”之首。

公司自承建以来,已完成的项目有:1、将龙眠大道与杨柳村,汤铜路与杨柳村的景区道路连线,已经建设完成长达2.5公里的杨柳湖环线游道,该道路宽7米,主要由沥青材质铺设。

景区一期道路建设5公里,建成同庆、柳心、红菱三座桥。

2、山地自行车专用赛道已经打造完成,该赛道按照国际标准建设,全长7.6公里,山地路段5公里,标准断面宽3米,主要以碎石为主要材质铺设;全国钓鱼比赛基地现已建设完成,基地占地150余亩,利用杨柳湖原有渔场进行改造,为全国最好的淡水竞技钓场和休闲路亚钓场。

3、古村改造范围内的6个池塘已经清淤完成,拦水坝工程(杨柳湖通航水位调节)工程已经结束,河道改造7公里,村庄环境整治339亩。

4、杨柳古村风貌街样品房改造已完成18间,基本完成了房屋外立面的改造,房屋彩灯、门窗等配套设施已经全部到位。

5、河道两侧杨柳、桃花已经栽种完毕,标准路段乔木种植已基本完成。

龙眠大道两侧景观,乔木已种植完成,水榭已完成。

6、游客服务接待中心已经建设完成,中心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内部装修已经基本完成。

现已建成停车场2处共约500个车位,各项配套设施正在积极建设中,西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完成,各项配套设施正在积极建设中。

2014年,杨柳湖风景区将新增8项景点,(1)走进知青时代体验园。

其占地面积约20亩,建筑面积3800平米,由公司自建或采取对外招商,主要提供:忆苦思甜餐厅、老电影放映厅、血色烂漫婚纱摄影棚等,让游客重温和了解知青时代的生活,带来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同时让老知青们忆往昔、产共鸣。

(2)建立湖熟文化博览园。

该景点占地面积约20亩,建筑面积达6000平米,其中博物馆面积不少于1000平米,该景点为对外招商项目,含书法碑林、八大菜系、文化长廊、客房等,让游客全方位了解湖熟的文化历史和风土人情,同时使游客增长见闻。

(3)景区内规划建立茭芦水居。

给游客带来全新另类的居住环境,体验别样风情的居住感受。

(4)建立东沟水阁。

该景点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约2000平米,提供生态大棚餐厅、花艺、采摘、学生教育实习基地、生态农业展示馆。

(5)建立龙舟竞渡。

其长约800米,宽约40米,包括观景浮台、起始点、赛事集会场地等。

(6)建立烟水渔庄。

要对鱼池、房屋、停车场进行改造,划分农事区域。

(7)建立莲花漾农事农乐汇。

分为休闲、垂钓、渔家乐、农事观赏体验区、水车竞赛、农作物科普区、水上竹筏竞赛等,体验农村慢生活。

(8)建立杨柳村美丽庭院(含150床农家民宿)。

规划在杨柳村的村东中西各选20家进行庭院改造、花卉种植,布置特色场景,打造美丽的乡村风情。

与钓鱼协会合作规划设计钓鱼基地配套用房及旅馆改造。

2、续建工程项目。

完善杨柳村便民服务中心、沿河沿路绿化补植、路灯亮化的辅助工程项目。

3、保障建设工程项目。

本年度规划建设龙都安置房工程项目。

规划占地面积约40亩,总建筑面积约10000平米,其中包括:安置房、门面房、商业综合体。

4、市政专项。

本年度将完成羊留路黑色化,长约1000米,宽约4米,完成排水、路牙、路灯等附属项目。

区内电网规划项目,我公司需和供电公司共同编制方案。

5、文保专项。

根据杨柳古村保护规划要求对36间文物进行保护和修缮,同时,临展需进一步调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