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文化概论作业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作业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作业1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1. “文”“化”二字的复合使用,较早见于战国末年儒生编写的( A )A、《易传》B、《吕氏春秋》C、《战国策》D、《国语》2. 战国时期邹衍在总结早期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提出了( C )的观点。

A、八卦B、天人感应C、五行相胜D、天道自然3. 玄学是在魏晋时期兴盛起来的,以( B )为本,并结合《周易》中的儒家思想,所创立起来的一种新的哲学思想。

A、法家思想B、老庄思想C、墨家思想D、佛学思想4.东汉永平十年,汉明帝派使节去印度求取佛经,以白马驮佛像经卷回到洛阳,在洛阳城外建(D),是史书记载佛教传入中国的开端。

A、少林寺B、相国寺C、大理寺D、白马寺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 C )。

A、《论语》B、《孟子》C、《易传》D、《尚书》6.最早提出“天道自然”观点的是( B )。

A、史伯B、老子C、庄子D、列子7.真正使禅宗成为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宗派的是( B )。

A、达摩B、六祖慧能C、神秀D、济颠8.宋代哲学家张载提出的宇宙本原观点是( A )。

A、气本论B、理本论C、一阴一阳谓之道D、吾心即宇宙9.儒家五经由汉朝人用当时通行的文字( B )记录成书的,所以称为今文经,训解、研究今文经的学问称为今文经学。

A、小篆B、隶书C、籀文D、大篆10.倡导“知行合一”“致良知”并加以系统理论阐述的,是明代哲学家是( B )。

A、李贽B、王阳明C、陆九渊D、顾炎武11. 宋代哲学家张载提出的宇宙本原观点是( A )。

A、气本论B、理本论C、一阴一阳谓之道D、吾心即宇宙12. 书院之名,最早见于( D ),最初是作为官方藏书、修书的场所。

但真正具有教学性质的书院出现在唐末五代,兴盛于宋代。

并逐步衍变成具有学校教育、学术研究、图书整理和出版性质的机构。

A、西周B、战国C、汉代D、唐代13. “五斗米道”是东汉年间沛国丰人张陵在西蜀( C )创立的。

A、昆仑山B、巴山C、鹤鸣山D、武当山14. “三玄”是指《老子》、《庄子》和( D )A、《列子》B、《文子》C、《春秋繁露》D、《周易》15.“大一统”的国家观念最早见于( B )A、《尚书》B、《春秋·公羊传》C、《左传》D、《史记》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1、道教的信仰特征。

(1)首先指出道教把道家的“道”人格化为什么。

(2)指出道教的核心内容与终极关怀是什么。

(3)指出道教有哪两重理想境地。

(4)指出道教乐生、重生、贵术的特点。

(5)最后指出道教对“命”的态度。

2、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区别。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是西汉末年形成的经学研究中的两个派别。

所谓“今文”和“古文”,最初只是指两种字体。

“今文”指的是汉代通行的隶书,“古文”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古文字。

传授经典的学者,所持底本是用战国时古字写的即为“古文家”,用隶书写的便是“今文家”。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在经书的字体、文字、篇章等形式上,在经书中重要的名物、制度、解说等内容上都不相同。

今文经学近于哲学,强调“经世致用”;古文经学近于史学,讲究考据。

在东汉,两者之间还有有神论与无神论、政治与学术的区别。

但从纯学术的观点来看,今文经说有异说,古文经学中也有异说,谁也不能算解释五经的权威,更不能说谁得了孔子的真传。

东汉时期,经今古文学的争论,其实质问题是谁是经学的正统和如何统一经学的思想。

今文经学既已立于学官,士子也依赖学习今文经入仕,朝臣又通过学习今文经而获位,因此古文经学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可。

学术一旦跟政治利益结合起来,学术问题也就成为政治问题了。

正因为此,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争,由单纯的对书籍本身的不同看法,扩大到了学术思想、学派体系、政治观念和社会地位等诸方面,几乎贯穿了整个漫长的封建社会,不仅对经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1、评述刘禹锡“天人交相胜,还相用”的哲学观点。

唐代刘禹锡提出的关于天人关系的哲学观点。

所谓“天人交相胜”,就是肯定天与人都是万物中最优秀的部分,但是天与人各有所长,不能相互取代。

所谓天人“还相用”,就是指天人能够相互作用。

这一理论观点,比较全面地探讨了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探讨了人生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中的主导地位,在中国天人之际的哲学问题上作出了很大贡献。

2、宗法制社会结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a、“人道亲亲”(亲爱自己的亲属)的人伦关系。

“人道亲亲”指的是个人和群体的关系。

在宗法观念下,个人是被重重包围在群体之中的,因此,每个人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之类,个人的权力则显得不那么重要,这就是所谓“人道亲亲”。

b、家族本位。

以家族为本位的社会关系的基本单元是宗族。

在宗族内,每一个人都不被看作是独立的个体,而起码要和上下两代人发生关系,各个家庭成员在经济上不独立,必须仰赖家庭的共同财产生活,家庭的命运也就是个人的命运。

因此,家族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正是由于传统文化重家族轻个人,重群体轻个体,因而总是强调个人在群体中的义务和责任,而忽略了个人在社会中的权利,也就使得“人人皆可以为尧舜”这样的道德平等意识仅仅是一种理想,而“法制”在这样的系统之内没有用武之地。

c、修齐治平的政治学说。

宗法制度与专制制度,思想上表现为儒法合流,文化上表现为“内圣外王”心态的形成。

其作用是以伦理修养来沟通政治关系和家族关系,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

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身修而家齐,家齐而国治,国治而天下平”“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强调从个人修身开始,由个人道德品质的完善,到家庭伦理关系的协调,最终到天下国家秩序的稳定它以个人的道德实践为基础,以实行道德为核心,从小到大,由近及远。

d、宗法制和“家天下”形成了家、国同构的政治模式。

在组织结构方面,“家国同构”,家族是家庭的扩大,国家是家族的扩大和延伸。

这种模式,形成了忠孝两全的政治伦理和传统,宣扬孝悌为“忠”之本,忠是孝的极致。

当然这种学说也形成了中国古代重道德、轻法律的局面,往往以德代法,以人治代替法治,从而影响了法律的效力。

e、专制主义的充分发展,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政治型范式。

一方面使中华民族在心理文化上普遍认同整体利益和集体原则,因而成为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得以产生的源泉;另方面也培植和强化了国人迷信权利、服从权威的官本位心态。

第二次作业一、填空题1、所谓名士是指界于“仕”与“隐”之间的一批知识分子。

2、宋人“内敛”的文化品格使酒文化趋向于“ 中庸”。

3、中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承载者是士。

4、唐诗是唐文化的最集中体现。

5、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有僧侣的士大夫化倾向也士大夫的僧侣化倾向,其中士大夫僧侣化常被称之为居士。

6、宋学的建构,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开创期、发展期、集大成期,其开创期的代表人物是周敦颐、邵雍,集大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朱熹。

7、1126年,靖康之乱,给文化中心的南移以最后的推动力,完成了文化中心的南移。

8、词的柔美细腻,正是宋型文化的特征所在。

9、从本源上讲,“气”反映的是古代中国人对生命观。

10、“亚圣”孟子主张性善,而荀子则主张人性本恶。

二、单项选择题1、清朝后期,为了维护业已衰化的封建肌体,清王朝对外采取的政策是(D )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 全盘西化C 对外开放D 闭关锁国2、作为现代新文化运动标志的书刊是(D )A 邹容的《革命军》B 陈天华的《猛回头》C 陈天华的《警世钟》D 陈独秀的《新青年》3、对于传统文化的未来,我们认为可取的科学态度应该是(B )A 像民族虚无主义者那样全面倒向西方B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对待现实和未来C 像民粹主义者那样,死守着传统不放D 学习西方但不脱传统底色,取狭隘的民族态度4、外儒内法的统治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导致的结果是(D)A 儒法二家思想的分离B 儒家的法家化C 法家的儒家化D 伦理的法制化5、下面关于"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A 所有的德都是善德B 与天道相悖之德称德C 德有凶吉之分D 合于天道之德称吉德6、关于八卦的起源,下面的说法不正确是(A )A 《河图》所出的形状B 上古时期结绳改书契时留下遗迹C 是一种生殖崇拜D 是一种占卜的方法7、对于"和"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巨大作用,我们可以看出(A )A "和"成为民族文化融合的动因B "和"也是不同,就是要求别人同己C "和"与模棱两可一样,是消极的D "和"不利于文化特质的保存8、在传统儒家文化特别是宋明理学中,"性"主要是指(C )A 性欲B 情感C 天性D 爱9、在东西方文化中,对"爱"的理解,有一定的一致性,它们是(C )A 都专指男女间的感情B 含有一种欲望C 情感的专注D 都讲究大公无私10、礼向"内圣"方面发展,由外在行为规范入于人"心"中在(C )时期出现的。

A 孔子《论语》中B 《庄子》一书中C 宋学兴起之时D 明代王阳明心学兴起之后11、儒家思想中所谓的"仁",究其根本,是(B )A 对普通百姓的统治手段B 对人际关系的一种道德约束C 对封建统治政治的要求D 对士人的要求12、儒家所谓的"智"是指(C )A 科学地分析世界的手段B 明智的政治态度C 带有一定的伦理色彩的认知手段D 客观的分析事物的能力13、在"忠"、"信"、"诚"三者之间,"诚"更表现出(B )A 跟"忠"的意思较近B 更注重主体性C 有外在约束的意味D 与"信"的观念相同14、"恕"的本意是指(B )A 原谅别人的过失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严格地要求自己D 严格地要求别人15、我们现在"恭敬"连用,古代"恭"、"敬"二者的关系应该是(A )A 敬是内在根本,恭是外在表现B 恭是内在根本,敬是外在表现C 恭也就是敬D 恭、敬二者的意义完全相反16、与儒家相比,佛教所谓的孝是指(B )A 给父母尽孝B 为自己的法身尽孝C 为自己尽孝D 为师父尽孝17、侠文化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有(D )A 自古以来就是侠士的天下B 侠文化有着特殊的土壤C 侠作为墨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墨家影响大而增加了影响D 反映了封建社会里普通百姓的良好愿望18、在先秦跟儒学一样的显学,墨家思想中最强调的一点是(D )A 术B 仁D 博爱D 兼爱19、中国古代的仕官文化虽然一度表现了其先进性,但最终却显得落后了,而且还有许多负面效应,下面所列不属于仕官文化负面效应的有(B )A 不利于国家的强大B 不利于封建制度的稳定C 不利于政治家的培养D 不利于法制的建设与完善20、在封建社会里,清官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有着很深的历史文化背景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