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涡流传感器(第七章)
22
位移测量仪
位移测量包含:
偏心、间隙、位 置、倾斜、弯曲、变 形、移动、圆度、宽 度等等。来自不同应 用领域的许多量都可 归结为位移或间隙变 化。
数显位移测量仪及探头
23
大直径电涡流探雷器
24
偏心检测
25
测量弯曲、波动、变形
对桥梁、丝杆等机械结构的振动 测量,须使用多个传感器。
26
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的应用
39
安检门演示
40
6、电涡流表面探伤 • 电涡流探伤
金属表面裂纹、热处理裂纹、焊接处质量 探伤 由于集肤效应导体表面电涡流密度最大, 表面信息量最大,可用电涡流传感器测量金 属表面缺陷,存在缺陷时引起金属ρ、μ的变 化。 探伤时传感器与被测金属保持距离 不变,如果有裂纹导体电阻率会发生变化, 涡流损耗的改变引起输出电压的变化。
32
电动机转速测量
33
34
4、厚度测量
• 低频透射式涡流厚度传感器
35
• 高频反射式涡流厚度传感器,可减小因为振动引起的干扰
厚度不变时 X1+X2 = 常数,输出电压 = 2U 厚度变化△σ时,输出电压 = 2U+△U 给定厚度σ与变化值△σ的代数和就是被测带材厚度。
•电涡流金属板、带材厚 度测量
36
镀层厚度测量
由于存在集肤效应,镀层或箔层越薄,电涡流越 小。测量前,可先用电涡流测厚仪对标准厚度的镀层 和铜箔作出“厚度-输出”电压的标定曲线,以便测 量时对照。
37
测量金属薄膜、板材厚度电 涡流测厚仪
38
5、电涡流式通道安全检查门
安检门的内部设置有发射线 圈和接收线圈。当有金属物体通 过时,交变磁场就会在该金属导 体表面产生电涡流,会在接收线 圈中感应出电压,计算机根据感 应电压的大小、相位来判定金属 物体的大小。在安检门的侧面还 安装一台“软x光”扫描仪,它对 人体、胶卷无害,用软件处理的 方法,可合成完整的光学图像。
5
二、等效电路分析
根据涡流的分布,可以把涡流所在范围近似看成一个
单匝短路次级线圈。线圈远离被测体时,相当次级开路. 原线圈的电感L10和电阻R10阻抗为:
Z10 R10 j L10
当线圈靠近金属导体时,次级线圈通过互感 M 对初级作用, 等效电路的两个回路方程(基尔霍夫第二定律):
R10 I1 j L10 I1 j MI 2 U1
2
3
电涡流的应用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遇到
干净、 高效的 电磁炉
4
一、工作原理
把一个扁平线圈置于金 属导体附近,当线圈中通以 交变电流 I1 时,线圈周围空 间产生交变磁场 H1,当金属 导体靠近交变磁场中时,导 体内部就会产生涡流 I2 ,这 个涡流同样产生反抗 H1 的交 变磁场H2 。 涡流线圈结构虽然简单, 但要定量分析是很困难的, 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个模 型,求出模型的等效电路。
41
手持式裂纹测量仪
油管探伤
42
43
滚子涡流探伤机
滚子涡流探伤机 是由计算机控制的轴 承滚子表面微裂纹探 伤的专用设备,可探 出深 30μm的表面微小 裂纹。
44
掌上型
电涡流
探伤仪
45
用掌上型电涡流探伤仪检测飞机裂纹
46
12
径向分布: 涡流范围与涡流线圈外径有一固定比例关系, 线圈外径确定后涡流范围也就确定了。 • 线圈外径处,r = ros 金属涡流密度最大; • 线圈中心处,r = 0 涡流密度为零(j=0); • r < 0.4ros处(以内)基本没有涡流; • r = 1.8ros线圈外径处涡流密度衰减到最大值的 5%。 涡流密度最大值在线圈外径附近一个狭窄区域内
14
强度:当线圈与被测体距离(X)改变时,电涡流密度
发生变化,强度也要变化。金属导体表面的电涡流强 度I2 与距离X是非线性关系,随 x/r上升而下降。
I2 I1 1 x x 2 ros 2
1.0
I2/I1
I2只有在x/r<<1才能有 较好的线性和灵敏度。 1 2 3 4 X=0,I2=I1; X/ros=1,I2=0.3I1 X>ros时电涡流很弱了,测大位移时线圈直径2ros要大
电涡流探头线圈的阻抗受诸多因素影响,例如金 属材料的厚度、尺寸、形状、电导率、磁导率、表面 因素、距离等。只要固定其他因素就可以用电涡流传 感器来测量剩下的一个因素。因此电涡流传感器的应 用领域十分广泛。但也同时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一 个或几个因素的微小变化就足以影响测量结果。所以 电涡流传感器多用于定性测量。 即使要用作 定 量 测 量,也必须采用逐点标定、计算机线性纠正、温度补 补偿等措施。
27
2、振动测量
用电涡 流探头、 调幅法测 量简谐振 动时,探 头的输出 波形。
28
调频法测量振动的波形
29
2、振动测量
测量悬臂梁的 振幅及频率
汽轮机叶片测试
30
31
3、转速测量
若转轴上开z 个槽(或齿),频率计的读数 为f(单位为Hz),则转轴的转速n(单位为 r/min)的计算公式为
f n 60 z
鉴频器的输出电压与输入频率成正比
21
六、
电涡流传感器的应用
1、位移测量
电涡流位移传感器是一种输出为模拟电压的电子 器件。接通电源后,在电涡流探头的有效面(感应工 作面)将产生一个交变磁场。 当金属物体接近此感 应面时,金属表面将吸取电涡流探头中的高频振荡能 量,使振荡器的输出幅度线性地衰减,根据衰减量的 变化,可以计算出与被检物体的距离、振动等参数。 这种位移传感器属于非接触测量,工作时不受灰尘等 非金属因素的影响,寿命较长,可在各种恶劣条件下 使用。
X/ros
15
四、
电涡流传感器结构及特性
交变磁场
电涡流探头外形
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外形
17
18
五、
测量转换电路
1、调幅式(AM)电路
石英振荡器产生稳频、稳幅高频振荡电压(100kHz~1MHz) 用于激励电涡流线圈。金属材料在高频磁场中产生电涡流,引 起电涡流线圈端电压的衰减,再经高放、检波、低放电路,最 终输出的直流电压Uo反映了金属体对电涡流线圈的影响(例如 两者之间的距离等参数)。
间距 x 的测量:如果控制上式中的其他参数不变, 电涡流线圈的阻抗 Z就成为间距 x 的单值函数,这样就 成为非接触地测量位移的传感器。 多种用途:如果控制其他参数不变,就可以用来检 测与表面电导率有关的表面温度、表面裂纹等参数, 或者用来检测与材料磁导率有关的材料型号、表面硬 度等参数。
9
电磁炉内部的励磁线圈
感器线圈R1 、L1的变化。 • 被测体(金属)的电阻率ρ、导磁率μ、厚度 d ,线圈 与被测体间的距离X, 激励线圈的角频率ω等都通过涡流 效应和磁效应与线圈阻抗Z发生关系 •ρ、μ、d、X、ω的变化使R1、L1发生变化,若控制某 些参数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参数,可使阻抗 Z 成为这 个参数的单值函数。
Z f ( , , , d ,)
7
集肤效应
当高频(100kHz左右)信号源产生的高频电压施 加到一个靠近金属导体附近的电感线圈L1时,将产生 高频磁场H1。如被测导体置于该交变磁场范围之内时, 被测导体就产生电涡流i2。i2在金属导体的纵深方向并 不是均匀分布的,而只集中在金属导体的表面,这称 为集肤效应(也称趋肤效应)。
集肤效应与激励源频率f、工件的电导率 、磁导率等有关。频率f越高,电涡流的 渗透的深度就越浅,集肤效应越严重。
8
等效阻抗与非电量的测量
检测深度的控制:由于存在集肤效应,电 涡流只能检测导体表面的各种物理参数。改变f, 可控制检测深度。激励源频率一般设定在 100kHz~1MHz。频率越低,检测深度越深。
19
2、调频(FM)式电路(100kHz~1MHz)
当电涡流线圈与被测体的距离x 改变时,电涡流 线圈的电感量L 也随之改变,引起LC 振荡器的输出 频率变化,此频率可直接用计算机测量。如果要用模 拟仪表进行显示或记录时,必须使用鉴频器,将f转 换为电压Uo 。
20
鉴频器特性
使用 鉴频器可 以将f 转 换为电压 Uo
第三节 涡流式传感器
电涡流效应演示
1
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可知:一个块状金属导 体置于变化的磁场中或在磁场中作用切割磁力线 运动时,导体内部会产生一圈圈闭合的电流,这 种电流叫电涡流,这种现象叫做电涡流效应。根 据电涡流效应制作的传感器称电涡流传感器; • 电涡流式传感器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对位移、厚 度、表面、温度、速度、应力、材料损伤等被测 量进行非接触测量。 • 形成电涡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① 存在交变磁场 ② 导电体处于交变磁场中
j
金属
ros
涡流区
扁平线圈
h
r/ros
13
1
轴向分布: 由于集肤效应涡流只在表面薄层存在, 沿磁场H方向(轴向)也是分布不均匀的。 距离金属表面Z处涡流按指数规律衰减;
Jo/e
jz j0e
z /h
h
Jz
h —— 集肤深度 z j0 —— 金属表面涡流密度(最大) jz —— 金属表面距离Z处的涡流
10
电磁炉的工作原理
高频电 流通过励磁 线圈,产生 交变磁场, 在铁质锅底 会产生无数 的电涡流, 使锅底自行 发热,烧开 锅内的食 物。
11
三、涡流的分布和强度
涡流的分布:
因为金属存在集肤效应,电涡流只存在于
金属导体的表面薄层内,存在一个涡流区,实
际上涡流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涡流区内各处的
涡流密度不同,存在径向分布和轴向分布。
j MI1 R2 I 2 j L2 I 2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