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形态结构
(2)细胞壁的功能
① 支持和保护 ② 防止细胞吸胀而破裂,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③ 某些结构有利于物质运输
3、细胞核
(1)数量
(2)形状:通常与细胞形状有一定关系
细胞形状
细胞核形状
球形、椭球形、多 边形、正方体形
柱状
一般为球形 一般为椭球形
梭形
一般为杆状
(3)位置
(4)结构:包括核被膜、核仁、核质、染色质等
真核 细胞 的核 糖体
游离核糖体: 游离在细胞质中,所合成的Pr留在细胞质 基质中或作为细胞中各种生物膜的结构成 分。
固着核糖体: 附着在糙面内质网上,所合成的Pr最终 被运到细胞外,如抗体、酶、Pr激素等。
多聚核糖体: 核糖体在进行Pr合成时,常常是几个核糖体聚集 在mRNA上一起参加活动,这样的一个功能单位 聚合体叫做多聚核糖体,有利于提高核糖体合成 Pr的效率。
第二章 细胞形态结构
一、细胞大小、形状、数目 二、细胞结构 三、生物膜 四、物质穿膜运动 五、细胞连接
பைடு நூலகம்
一、细胞大小、形状、数目 1、细胞大小 大多数细胞直径在10~100μm 细菌直径一般1~2μm 支原体(最小的细胞):直径100nm 鸵鸟卵细胞(最大的细胞):直径7~8cm
2、细胞形状
球形或近似球形:某些卵细胞 纺锤体形(梭形):平滑肌细胞 扁平状:人的表皮细胞
C、颗粒组分:是核仁的主要结构,由核糖核蛋白颗 粒构成。是核糖体亚单位成熟和存储的位点。
Ⅱ功能
核仁是rRNA合成、加工以及核糖体亚单位装配的场所。
④ 核基质(核骨架)
概念:指细胞核内除核被膜、染色质和核仁以外的精细网 架体系,主要成分是Pr ,也含有少量RNA。
功能: A、真核细胞内的DNA复制可能要依靠核骨架作为 空间支架,DNA复制起点永久性地结合在核骨架上。 B、参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某些正在活跃转录的 基因优先与核骨架结合。
光面内质网: 没有核糖体附着,参与脂类合成,在与脂类代 谢相关的细胞中含量较高,如脂肪细胞。
糙面内质网: 附有核糖体,参与Pr合成和运输,在Pr合成旺 盛的细胞中含量较高,如胰腺细胞。
(2)核糖体
它是由rRNA和Pr构成的略呈球形的颗粒状小体,是细胞 合成Pr的场所。
每个核糖体由大、小2个亚基组成,原核细胞的核糖体 为70S型,包括50S和30S两个亚基;真核细胞的核糖体为80S 型,包括60S和40S两个亚基。
纤维状:葡萄中的分隔纤维细胞 其它形状:人的红细胞、神经细胞、精子细胞、
鞭毛虫、变形虫
3、数目
单细胞生物
多细胞生物:差异很大
多细胞生物体积的增大,可以通过细胞体积 的增大,也可以通过细胞数目的增多,但主要还 是靠细胞数目的增多。一般情况下,多细胞生物 的细胞数目与生物体的大小成正比。
二、细胞结构
非组蛋白的特性: A、具有多样性和异质性 B、对DNA具有识别特异性 C、具有多种功能
Ш、核小体
结构要点:
A、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200个碱基对(bp)左右的DNA 和一个组蛋白八聚体,以及1分子的H1组蛋白;
B、组蛋白八聚体构成核小体的核心结构,分子量约为 1×105,由H2A、H2B、H3、H4各2分子所组成; C、146bp的DNA链围绕组蛋白八聚体1.75圈, H1组蛋白 在核小体核心颗粒以外再结合20bp的DNA链,锁住核小 体的进出端,起稳定核小体的作用,并促进各核小体的 聚拢。这样,包括H1组蛋白和166bp的DNA链在内的核 小体结构又称染色质小体;
Ⅱ、组蛋白和非组蛋白
组蛋白:与DNA非特异性结合;富含Lys和Arg;包括H1、 H2A、H2B、H3、H4这样5种,其中, H2A、H2B、H3、H4 非常保守,尤其是H3、H4 ,是所有已知Pr 中最保守的。 非组蛋白:与染色质上特定的DNA序列相结合的Pr ,又 称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
(一)原核细胞
细菌、蓝藻: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也没有内质网、高尔基体、 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
(二)真核细胞 1、细胞膜
(1)结构 (2)功能 (3)细胞膜与癌
2、细胞壁
大多数原核生物、真菌和植物细胞的质膜外面,都有 细胞壁。这里主要介绍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1)结构
① 胞间层 位于两个相邻细胞之间,主要成分是果胶,主要作用
(染色体: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由 染色质聚缩而成的结构。)
常染色质:指间期核内染色质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 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较浅的染色质。(功能活跃, 正在进行自我复制,呈解螺旋状态)
异染色质:指间期核内染色质折叠压缩程度较高,处于 凝集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较深的染色质(功能 不活跃,没有在进行自我复制,螺旋化程度较高)
①核被膜
核膜:双层膜,两层膜之间为核周腔,外膜与内质 网相连,附有核糖体,核周腔与内质网腔相通,核 膜实际上是包围核物质的内质网的一部分,主要作 用是把遗传物质集中于细胞内的特定区域。
核纤层:位于核膜内侧,主要成分为核纤层蛋白, 它为核被膜和染色质提供结构支架。
核孔、孔心粒
② 染色质
Ⅰ、概念
染色质:是指间期细胞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 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
是把两个细胞粘合在一起,在细胞分裂中最早形成,幼稚 期细胞的细胞壁中只有胞间层。
② 初生壁 位于胞间层内侧,由原生质体所产生,主要成分是纤
维素,同时也含有其它一些多糖和Pr 。初生壁薄而有弹性, 能随细胞的生长而扩大。
③ 次生壁 位于初生壁内侧,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有的还含有
木质素或木栓质。
纹孔、胞间连丝
D、两个相邻核小体之间以连接DNA相连,不同物种 变化值为0~80bp不等。
③核仁
Ⅰ 结构 A、纤维中心:含rDNA(合成rRNA的DNA片段)、 RNA聚合酶Ⅰ(合成rRNA所需)、转录因子。是rRNA 基因的存储位点。 B、致密纤维组分:含高密度rRNA和一些特异性结合 蛋白。是初始rRNA首先出现的位点。
(5)细胞核的功能
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控 制着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和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从分子 水平上讲,细胞核是真核生物合成DNA和RNA分子的部位。
4、细胞质和细胞器
(1)内质网 除原核生物和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外,所有动植物细胞
都有内质网,它是一种相互连通的扁平囊泡所构成的膜性管道 系统,也是生物膜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