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花城版音乐二上第9课《吟唱古诗词》word教案

花城版音乐二上第9课《吟唱古诗词》word教案

第9课吟唱古诗词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歌曲《悯农》一曲,让学生通过极富感染力的画面、震撼人心的告诫,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懂得劳动的艰辛。

2、通过歌曲《悯农》、《静夜思》的学习,感受到音乐与美术、诗歌的完美结合,并加深孩子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对古诗词内涵美感的体验。

培养学生能够用色彩图形或线条记录来表现音乐的能力。

3、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创作表现古诗意境。

教学重点:
通过歌曲《悯农》、《静夜思》的学习,感受到音乐与美术、诗歌的完美结合,并加深孩子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对古诗词内涵美感的体验。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创作表现古诗意境。

教学方法:忆唱法、表演的活动探究方法。

教学媒体:小器乐、画画的工具、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读读唱唱《悯农》
一、有感情地朗诵。

复习学过的诗歌,指导学生要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要注意快慢、强弱,声音的高低。

对学生进行渴望收获、珍惜粮食的情感教育,从而获得劳动艰辛的审美教育。

二、配乐朗诵。

边听音乐边朗诵,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身体摇摆动作配合着音乐,从而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三、感受二拍子及歌唱歌曲。

1、听音乐,做书本42页的练习。

与同桌的小朋友合作,随歌声前后做锄地动作模仿弯腰插秧等活动。

2、模唱歌曲的旋律。

3、先曲后谱:在学生会唱歌曲的前提下,可用听唱法、跟唱法唱唱名,在感情上建立唱名概念。

四、选择小乐器伴奏。

1、把学过的乐器拿来伴奏。

2、自己选择小乐器为歌曲伴奏,可在强拍上敲一下。

3、鼓励学生自己寻找音源,进行创造。

五、知识连接。

学习《悯农》(二)首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六、赏析要点。

这首诗和前面一首是姊妹篇,可以对照起来读,前面一首是讲要珍惜劳动果实,这一首却提出了一个尖锐的社会现实:普天之下,没有一块闲农田,农民终日辛勤劳动,可是劳动者不得食,常饿死。

这是何原因呢?诗人在当时能如此深刻地提出这个问题,实在难能可贵。

教学反思:《吟唱古诗词》是花城出版社出版的走进音乐世界教材第四册第八课内容,它体现了音乐与传统经典文化的结合,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

教材力图借姊妹艺术(诗词)与音乐的结合,增强对学生的艺术感染力。

通过音乐与文学作品间的融合,让每一位学生都用心去感受音乐,并用各种手段来表现自己对诗和音乐的体验。

通过这一课将实现以下通过诵读、吟唱歌曲《悯农》一曲,让学生懂得珍惜劳动果实,懂得劳动的艰辛;通过学习,感受到音乐与美术、诗歌的完美结合,并加深孩子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对古诗词内涵美感的体验;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创作表现古诗的意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