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楷书大家
《魏故郭君墓志铭》全称《魏故左将军太中大夫郭(肈)君墓志铭》。志高 49.5cm,宽50cm。志文凡19行,满行19字,全文共340字,楷书,存有方格, 撰、书、刻者不详。
• 王文治工书法,能得董其昌神髓,与梁同 书齐名。文治平日喜用淡墨,以表现潇疏 秀逸 王文治像 • 之神韵,时称“淡墨探花”,“谈墨翰 林”。善画墨梅,韵致卓绝,诗宗唐、宋, 自成一家,并精音律之学。
课 弘 册 页 》 《楷 书 临 魏 碑 字 师 一 法 ·
·
临<始平公造像记》
弘一 楷书佛说大乘戒经 手卷
郑孝胥(1860-1938),近代著名政治家、 书法家。福建闽候人。清光绪八年(1882) 举人,曾历任广西边防大臣,安徽、广东按 察使,湖南布政使等。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 居。1932年任伪满州国总理兼文教部总长等。 1935年下台。书法工楷、隶,尤善楷书,取 径欧阳询及苏轼,而得力于北魏碑版。所作 字势偏长而苍劲朴茂。为诗坛“同光体”倡 导者之一。另同名的有:红军团长郑孝胥 (1904-1929) 江西清江人。
九 十 六 字 册 》 《南 唐 四 百 书 楷 谦 之
赵
张裕钊
张裕钊(1823~1894))晚清官员、散文家、书法家, 其书法独辟蹊径,融北碑南贴于一炉,创造了影响晚 清书坛百年之久的“张体”,被康有为誉为“千年以 来无与比”的清代书法家。字廉卿,号濂亭,湖北武 昌鄂州市梁子湖畔东沟镇龙塘张村人。道光二十六年 (1846)中举,考授内阁中书。后入曾国藩幕府, 为“曾门四弟子”之一,被曾国藩推许为可期有成者。 生平淡于仕宦,自言“于人世都无所嗜好,独自幼酷 喜文事”,曾主讲江宁、湖北、直隶、陕西各书院, 培养学生甚众,范当世、马其昶等都出其门下。
王澍楷书《汪府君墓志铭》
记 》 十 二 屏 年 作 楷 书 《岳 阳 楼 王 澍
1732
• 清朝成亲王爱新觉罗·永瑆(1752-1823)是乾隆的 第十一个儿子,嘉庆皇帝的哥哥,他在嘉庆年间 担任军机处。行走。他最开始学赵孟頫的书法, 后来也学习欧阳询书法的特点,并广泛地临摹晋、 唐、宋、明各家书法,因而形成了端正清丽、劲 俏流畅的风格。他的书法风格更多地承袭了赵孟 頫书法的特征,显得十分圆润、端美,具有朝廷 广阁体的特点,但同时又具有欧阳询书法转折方 劲的特征,这一点有别于广阁体一味追求端正俊 美。成亲王以楷书、行书著称于世,是清代著名 的书法家,他与翁方纲、刘墉、铁保并称乾隆四 家。 道光三年,永瑆薨,年七十二,谥哲,为成 哲亲王。
清 张 裕 钊 楷 书 千 字 文
(
)
(清)张裕钊楷书节录韩愈新修滕王阁 记
弘一法师
• 弘一法师即李叔同(1880年-1942年), 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 别号漱筒;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晚 号晚晴老人。生于天津河东,祖籍山西洪 洞,明初迁到天津,因其生母本为浙江平 湖农家女,故后来李叔同奉母南迁上海, 每每自言浙江平湖人,以纪念其先母。精 通绘画、音乐、戏剧、书法、篆刻和诗词, 为现代中国著名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中 兴佛教南山律宗,为著名的佛教僧侣。
何 绍 基 《楷 书 册 》 局 部
集 何 图 绍 记 》 楷 书 《 西 园 雅 基
赵之谦
• 赵之谦(1829年-1884年),中国清代著 名的书画家、篆刻家。汉族,浙江绍兴人。 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伪叔,号悲庵、 梅庵、无闷等。赵之谦的篆刻成就巨大, 对后世影响深远。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 等大师都从他处受惠良多。
王 文 治 楷 书
邓石如
• 邓石如(1743—1805),清代碑学开拓者 和奠基人。邓派(亦属皖派)篆刻领军人 物、细朱文发展转折人物。在中国书法、 篆刻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初名琰,字 石如,避嘉庆帝讳,遂以字行,后更字顽 伯,因居皖公山下,又号完白山人、笈游 道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安徽怀宁人。
清代:邓石如《楷书警语轴》
成亲王楷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成 亲 王 楷 书 《笙 赋 》
钱沣(1740-1795),清代清 官、书画家。字东注,一字约 甫,号南园。昆明市人。工楷 书,善画马。
钱 沣 楷 书 四 屏
•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 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 观峰道人等字号,清代书画家、政治家。 山东省高密县逄戈庄人(原属诸城),祖 籍江苏徐州丰县。乾隆十六年(1751年) 进士,刘统勋子。官至内阁大学士,为官 清廉,有乃父刘统勋之风。刘墉是乾隆十 六年的进士,做过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 士。工书,尤长小楷,传世书法作品以行 书为多。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卒于京。 谥文清。
郑 孝 胥 楷 书 立 轴
• 1668年生,1743年逝世(一说卒于1739 年),江苏金坛人。清代书法家、字若霖, 篛林,若林,号虚舟,亦自署二泉寓居, 别号竹云。官至吏部员外郎。康熙时以善 书,特命充五经篆文馆总裁 王澍像 • 官。工书,善刻印,尤以书名。告归后益 躭书,名播海内,摹古名拓殆遍,四体并 工,于唐贤欧、褚两家,致力尤深,辄跋 尾自道所得。
清代楷书大家
清代帖学大坏,碑学兴起,一些书家认为学假晋字不 如学真唐碑,他们觉得欧阳询和褚遂良的字有八分遗 法,颜真卿的字有篆籀笔意,学习汉魏碑版可以先从 唐楷入手。因此到清代初中期,唐楷复苏,王澍、成 亲王和翁方纲等学习欧阳询楷书,钱沣等学习颜真卿 楷书。到清代中后期,随着碑学的深入发展,人们开 始利用六朝的碑版墓志和造像题记来托古改制,在点 画和结体上发明许多新的处理方法,邓石如、何绍基、 赵之谦、张裕钊、郑孝胥、于右任、弘一等人将魏碑 与唐楷相结合,开创出各种新的书法风格和形式。
邓石如楷书一卷
书 乐 天 故 事 ( 石 如 邓
1739— —1805 楷 )
何绍基(1799~1873)晚清诗人、画家、 书法家。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 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道光十六 年进士。咸丰初简四川学政,曾典福建等 乡试。历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书院。通 经史,精小学金石碑版。据《大戴记》考 证《礼经》。书法初学颜真卿,又融汉魏 而自成一家,尤长草书。何绍基有《惜道 味斋经说》、《东洲草堂诗·文钞》、《说 文段注驳正》等。
刘墉 楷书
包世臣(1775一1855)安徽泾县人。清代学者、 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字慎伯,晚号倦翁、小倦游阁 外史。嘉庆二十年举人,曾官江西新渝知县,被劾去 官。包世臣学识渊博,喜兵家言,治经济学。对农政、 货币以及文学等均有研究。28岁时遇邓石如,师从 学篆隶,后又倡导北魏。晚年习二王。自称:“慎伯 中年书从颜、欧入手,转及苏、董,后肆力北魏,晚 习二王,遂成绝业。”自拟为“右军第一人”,自负 之极。包世臣的主要历史功绩在于通过书论《艺舟双 楫》等鼓吹碑学,对清代中、后期书风的变革影响很 大,至今为书界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