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一、基础积累(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梦想是心灵的滋润.,有了它才有了充实(丰富/丰盈)的人生。
一个人有了梦想就会不懈地去追求,用不停歇地脚步实现人生的价值。
李春燕面对贫困坦然一笑,用梦想支撑起希望,__①__。
徐本禹守着心中的梦想,支教山区,__②__。
林秀贞为了坚持梦想,在他人的哀叹抱怨..中却义务赡.养着孤寡老人,__③__。
他们都是平凡的人,因为执着于梦想,而变得不平凡。
追逐梦想需要坚持。
人生需要坚持自己的梦想,因为漫漫人生路,会遇到无数的困难。
怨天忧人无济于事........,长吁.短叹于事无补。
只有在与困难(搏斗/抗衡)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积极进取,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绽放..出绚.丽多姿的人生之花。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绚.(xuàn)丽抱怨 B.赡.(zhān)养无济于事C.长吁.(xū)短叹怨天忧人 D.滋润.(yùn)绽放(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丰富抗衡B.丰盈抗衡C.丰盈搏斗D.丰富搏斗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说,如果美方继续逆潮流而动,我们必将严阵以待....,毅然亮剑。
B.对足球领域屡禁不止的黑哨行为应当如何定性,社会各界人士意见统一,莫衷一是....。
C.凡事在进行前都应有周密的计划,最好能瞻前顾后....,设有备案,以免一有意外就无法补救。
D.提到鬼斧神工....的金字塔,风格独具的狮身人面像,千年不朽的木乃伊,人们就想到古埃及文明。
4.(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以网络技术为重要支撑的知识经济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加速了社会文明。
B.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发展、继承、培育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C.我国首艘军民两用5万吨级半潜运输船在江苏启东建成,专家通过验收,正式下水投入使用。
D.最近,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的在华留学生,评选出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
5.(2分)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名人传》的作者罗曼•罗兰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他的另一部作品《约翰•克里斯朵夫》就是以《名人传》中的贝多芬为原型创作的。
B.《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背景,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
C.《水浒》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D.“阴阳割昏晓”中“阴阳”指山的南北内面,山南为阳。
,山北为阴:《愚公移山》中“达于汉阴”是指“到达汉水的北面”。
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行:约定 B.相委.而去委:舍弃C.下车引.之引:拉 D.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7.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下车引之.A.日月之.行,若出其中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择其善者而从之.D.远近称之.8.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甲文中“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B.甲文中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C.甲文中“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神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D.乙文中陈元方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1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2分)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1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4分)野步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有人认为,诗中“野步”之人是老者,这从本诗哪些地方可以看出?(2分)(2)本诗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有写秋风,作者寄予其间的情意是否相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分)12.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2)_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3) ______________,今日又南冠。
(夏完淳《别云间》)(4)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淫》)(5)潜心读书有四种境界。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排除干扰,静下心来,此第一境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沉醉其中,乐而忘我,此第二境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登临顶峰,高屋建瓴,此第三境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人生有限,学海无涯,此第四境界。
三、语言实际运用(5分)1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常言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家规家训之所以为人所重,而今又被提倡发扬,就是因为它鲜明地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是人们持家治业、立身处世之准则。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没有法律,社会秩序就会混乱。
且看家风不正、家规颓废,不把正气和法纪放在眼里,为非作歹,最终锒铛入狱的犯罪分子,不是不少都有家风败坏的背景吗?所以,重视家风培养、家规管束,有利于社风民风文明建设,是确保社风政风向好转变的重要基础。
材料二如图材料三马瑞芳老人说:“我小的时候,我母亲就告诉我,自在不成材,成材不自在。
我们家的家风就是要读书,要刻苦,要有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1)读材料二的漫画谈谈你的感受,并说一说你家的家风家训是什么。
如果没有,你给父母建议的家风家训是什么?写出一条。
(3分)(2)有人将马瑞芳老人的“家风家规”概括为一副对联。
请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写出下联。
(2分)上联:忠厚传家远。
下联:。
四、现代文阅读(2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15分)温暖的脚印①想起来,那是十六年前的事了。
②一场雨不合时宜地从清晨开始飘落,院子里不久就成了湿滑一片。
芦花鸡似乎想从屋檐下冲到对面的瓦棚去,但没跑几步就被雨点逼了回来,身上的羽毛打了绺.儿,木呆呆却心有不甘地看着远处。
某一刻,我感觉它的神情和我惊人的相似。
③分配通知书是昨天送来的。
几行龙飞凤舞的字迹,把我打发到了一所乡下初中,要求第二天报到。
也就在那天,我得知一起毕业的七个女生中,有六个被分到了新建的中心学校。
新校条件好,熟人多,不会孤单,而我即将报到的那所中学呢,更像一个被世人忘记的老者,在乡野深处顽强地存在着。
房子低矮,破旧,大门洞开,风和沙尘在春季会肆无忌惮地涌进来。
A通知书被我折起,又展开;展开,又折起。
没人告诉我,我究竟被谁玩弄于股掌。
成绩优异如何,实习表现优秀又如何,无须比试,我已败北,睁着一双迷茫的眼,却不知道自己怎么输的。
④父亲一直坐在椅子上抽烟,缭绕的烟雾模糊了他的表情。
很多年了,他习惯用沉默作为和这个世界对话的方式。
但昨夜,很晚了,还听见他和母亲在说着什么,如同风吹树响,偶尔夹杂着一两声叹息,轻轻传来,落叶一样,轻得让人心疼。
眼泪就是在那一刻蓄满眼眶的,不为命运,不为自己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的女儿,只为白日里他紧绷的面孔,以及看我时躲闪的目光。
⑤将近九点,雨停了。
父亲把烟头掐灭,走出去探路。
不一会他折回,眼神依旧躲着我,说:“能走了。
”又说,“第一天上班,耽误了不好。
”我把通知书揉成一团,扔在了桌子上。
纸团滚动了几下,好像落到了地上,我也懒得去理会。
从杂物间推出自行车,刚要走,父亲从后面赶过来,把车子接了过去。
⑥门前的路,向东约五百米才是油漆路。
父亲扛起自行车,一步一滑地出了家门。
我跟在他身后,躲闪着泥水,可鞋子上还是沾上了泥巴。
我一皱眉,他好像背后长了眼睛似的:“踩着我的脚印走!”果然,他的脚踩过的地方,泥巴被带走很多,我再踩,就不大沾脚了。
只是这样一来,他需要把步幅缩小,来迁就我。
却也不焦躁,一步一探地谨慎地落着步子。
B 由于用力,一侧膀子歪着,黑色的自行车座子牢牢地倚着他的头,衬出头上星星点点的白。
脖子上青筋暴起,最粗的一条突突地跳着,仿佛那里活跃着一轮即将喷薄而出的太阳。
⑦太阳终于跳出云层了。
浅草窝里,一朵蒲公英黄艳艳地向着天空挺起了身子。
叶底还沾着泥,花茎的顶端却托举起一圈干净的花瓣。
那么美,那么自在,那么快乐地绽放自己啊,在这风雨之后!眼睛碰到它的刹那,心中某根弦忽然放松了许多。
⑧到公路上,父亲放下车子,跺了跺脚,拍了拍手。
只是短短的几百米,他的脸上却见汗了。
到底岁月不饶人。
我让他回去歇歇,他转身要走,又回过头看看我,把手伸进上衣口袋里,我以为他要掏手绢擦汗,摸出来的却是一张纸。
交到我的手上,还带着父亲的体温。
定睛一看,是那张被我揉皱的通知书,已经被叠得四角分明。
他下了很大决心似的吐出一句话:“闺女,啥事没有一辈子定性的……好好教,咱要得对得起那些娃娃!”这一次,他的目光没有躲闪,似乎有光亮在他的眼底闪动。
我低头答应着,不敢去看他的眼睛,也无暇分辨那闪动着的是期待的神采还是一言难尽的眼泪。
车子拐弯时,发现他还在站在那里朝这边张望。
巨大的天空背景下,他成了矮矮的一个。
什么时候,他开始老了呢?鼻子一酸,眼泪终于掉下来。
小时候,我多么喜欢跟着他去田间劳作。
他人高,步子也大。
每件事,都做得有板有眼,手里的活就像文人笔下的文章一样讲究。
人前谦虚,不吹牛,人后要强、努力,也是他教给我的。
⑨就这样,踩着他的脚印,我一步步走出了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