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比较分析体系构建目前,对商业银行竞争力内涵的定义还没有达成共识,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能力整合论[1]”、“组合论[2]”和“构成要素论[3]”。
我们认为,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内涵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商业银行竞争力是在市场竞争中,与其他商业银行在竞争中比较而产生的结果,它可以从银行的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安全性、流动性、人力资源素质、内部控制能力等方面来考察。
第二,商业银行竞争力不仅反映商业银行已经表现出来的整体实力,还应该体现商业银行潜在发展的动态趋势,这与仅仅从财务指标和绩效评估方面对商业银行进行评价是不同的。
第三,商业银行竞争力是个复杂的体系,其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将商业银行竞争力内涵定义为:商业银行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遵循“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的原则,在向市场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相对于其竞争对手所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
根据商业银行竞争力内涵的定义,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分析不仅要考察当前的竞争力状况,即现实竞争力,作为一个要持续发展的金融企业,还要研究其竞争力的可持续性,即潜在竞争力。
但潜在竞争力大多涉及战略、管理、文化、品牌、公司治理、科技等,往往难以量化。
为避免“都认为自家孩子好”现象,本报告仅分析直接能够比较的现实竞争力。
我们认为,商业银行现实竞争力是指在现在的报告期时点上能够清晰展现出来的显性竞争实力,主要反应报告时点实际创造财富的能力,由一系列清晰的可以直接量化的显性指标组成。
根据这些指标对商业银行影响方面的不同,报告将其划分为价值创造能力、市场拓展能力、风险防范能力、经营效率、业务转型能力五大类。
价值最大化已成为国际先进银行普遍认同的经营最终目标,价值创造是银行实现价值最大化这一最终目标的必由之路。
银行要实现价值最大化,就必须实现经营过程中的价值创造。
从国内外对银行竞争力的研究来看,反映价值创造能力的财务指标都是银行竞争力评价的主要内容。
报告选取净利润复合增速、资产利润率(ROA)和资本利润率(ROE)来衡量银行的价值创造能力。
其中资产利润率是利润总额和资产总额的比率,用来衡量商业银行单位资产获取收益的能力;资本利润率是利润总额与资本总额的比率,用来衡量商业银行单位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这两项指标越大,说明商业银行的价值创造能力越强。
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风险防范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
报告选取了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以及贷存比来衡量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
其中,资本充足率是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核心资本充足率是核心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两者衡量商业银行的防范风险的清偿能力;不良贷款率是不良资产与全部贷款余额的比率,拨备覆盖率是计提的准备金与不良资产的比率,两者衡量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防范能力;贷存比是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之比,衡量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防范能力。
商业银行是充分的规模经济行业,其市场拓展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其在市场上现实的竞争力。
报告选取资产占比、核心负债占比和网点数量衡量银行的市场拓展能力。
资产占比是某银行国内资产与中国银行业总资产的比率,核心负债占比是某银行存款与中国存款总额的比率。
经营效率反映了一家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力,而经营管理能力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报告选取了成本收入比、人均效能、网均效能衡量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
成本收入比是经营成本与收入的比率;人均效能是税后利润与员工总数之比;网均效能是税后利润与网点总数之比。
图1商业银行现实竞争力指标体系价值创造能力风险防范能力市场拓展能力税后利润及复合增速ROAROE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贷存比资产占比负债占比网点数量经营效率成本收入比人均效能网均效能业务转型能力零售业务收入占比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近年来,从经济运行到宏观调控,从资本约束到监管政策,从直接融资到利率市场化,从客户需求到同业竞争,商业银行所处的经营环境正在并且还将发生急剧而深刻的变化。
银行唯有顺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加快零售业务、中间业务和中小企业业务发展,转变业务结构,才能保持现实和潜在的竞争力。
报告选取了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零售业务收入占比、中小企业业务收入占比来衡量银行的业务转型能力。
二、主要商业银行现实竞争力比较1、价值创造能力比较价值创造能力是银行竞争力的核心。
根据前文构建的竞争力分析体系,报告对招行及其主要竞争力对手(包括5家国有银行和7家股份制银行)的税后利润复合增速、ROA、ROE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分别见表1、表2和表3。
表1 税后利润及年复合增速:2006-2010 百万元,%数据来源:根据各银行相应年份年报数据计算而得。
从表1可以看到,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是中国银行业价值创造的主体,但股份制银行的年复合增速普遍较快,发展势头更好[4],特别是中信、浦发、兴业、光大和民生年复合增速均保持在47%以上。
表2 主要商业银行ROA:2006-2010 单位:%数据来源:根据各银行相应年份年报数据计算而得。
从ROA来看,整体上国有银行资产创利能力相对较好,其中建行、交行和工行分别排在第1、第2和第4位;而股份制银行则有所分化,其中招行和兴业分列第3和第5位,其它银行表现则不太理想。
表3 主要商业银行ROE:2006-2010 单位:%与ROA不同,整体上股份制银行的资本价值创造效率更好,兴业、浦发、深发展、招行2006-2010年ROE均值分列前四位;而国有银行除建行外资本创利能力相对较差,农行排名相对靠前主要是因为缺失了2006-2008年数据的原因。
2、风险防范能力比较风险防范能力不但是银行现实竞争力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保障。
报告选取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以及贷存比对招行及其主要竞争对手的清偿能力、信用风险防范能力和流动性风险管控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见表4、表5、表6、表7和表8。
表4 主要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2006-2010 单位:%表5 主要商业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2006-2010 单位:%从表4和表5可以看到,无论是资本充足率还是核心资本充足率,整体上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较高,相对比较稳定,清偿力较好,这可能也是国有银行ROE相对较低的原因;而股份制银行资本充足水平普遍不如国有银行,但绝大部分股份制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都呈现出不断提高之势,特别是浦发、兴业和中信,2010年其核心资本充足率均接近或保持在8.5%以上。
表6 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2006-2010 单位:%表7 主要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2006-2010 单位:%从信用风险防范能力来看,股份制银行信用风险管控水平整体上优于国有银行,2006-2010年不良贷款率平均水平的前5名和拨备覆盖率平均水平的前6名都是股份制银行,兴业银行2010年的不良贷款率已经低至0.42%,浦发银行2010年的拨备覆盖率已高至380.56%。
不过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下降速度更快,目前的不良率水平已经好于国际上的一些先进银行。
表8 主要商业银行贷存比:2006-2010 单位:%数据来源:根据各银行相应年份年报数据计算而得。
从贷存比来看,整体上国有银行的贷存比显著低于股份制银行,流动性风险很低,2006-2010年存贷比平均水平的前5名全部是国有银行,但也呈现出逐年提高的趋势。
而股份制银行近5年存贷比的平均水平基本都高于70%,但除招行外,其它股份制银行各年间的波动相对较小。
3、市场拓展能力比较市场拓展能力是银行现实竞争力的直接体现。
报告对招行及主要竞争对手2006-2010年的资产份额及增速、自营存款份额及增速、网点数量及增速进行了比较,结果见表9、表10和表11。
表9 主要商业银行资产份额:2006-2010 单位:%数据来源:根据各银行相应年份年报数据计算而得。
从资产份额来看,虽然工、建、中、农特别是工行近5年的市场份额有所缩减,复合增速全部为负增长,但5家国有银行资产份额在市场上依然占据半壁江山,2010年五家资产份额之和高达52%。
各股份制银行的市场份额普遍处于增加之中,特别是浦发、兴业和中信2006-2010年市场份额增长的复合增速均维持在8%以上。
表10 主要商业银行核心负债份额:2006-2010 单位:%数据来源:根据各银行相应年份年报数据计算而得。
国有银行存款份额的结构与变化趋势和资产份额的结构与变化趋势相同,即国有银行目前依然占据市场的主体地位(2010年5家国有银行自营存款市场份额占比高达52.32%),但变化趋势处于缩减之中。
股份制银行存款份额变化趋势则出现分化,广发、华夏和光大市场份额有所缩减,而其它股份制银行则在增加,特别是浦发、中信和兴业2006-2010年复合增速均维持在6%左右。
表11 主要商业银行机构网点数量:2006-2010 单位:家,%数据来源:根据各银行相应年份年报数据计算而得。
与资产份额和核心负债份额的变化趋势一样,工、建、中、农特别是农行近年来均在实施瘦身计划,减并网点,但5家国有银行网点数量在市场上依然占据绝对主体地位。
2010年,5家银行网点数量之和高达67061家,而招行等7家股份制银行网点数量之和仅为4582家,尚不及农行的1/5。
但股份制银行的复合增速较快,基本都保持在年均8%以上,特别是民生年复合增速高达18.17%,光大2010年一年就增设123家。
4、经营效率比较经营效率反映了银行的精细化管理能力。
对招行及主要竞争对手2006-2010年的成本收入比及降速、人均效能及增速、网均效能及增速进行了比较,结果见表12、表13和表14。
表12 主要商业银行成本收入比:2006-2010 单位:%数据来源:根据各银行相应年份年报数据计算而得。
成本收入比是反映银行经营效率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国际银行业在经营管理中非常重视成本收入比的改善。
总体而言,由于人工成本相对较低,我国银行业特别是国有银行的成本收入比低于欧美先进银行。
并且从表12可以看到,2006年以来,除招行等个别银行外,中国主要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均在改善之中,特别是交通银行已经由2006年第3高的银行降为2010年第2低的银行。
表13 主要商业银行人均效能:2006-2010 单位:万元数据来源:根据各银行相应年份年报数据计算而得。
股份制银行的人均效能整体上优于国有银行,2006-2010年近5年人均效能平均水平的前6名全是股份制银行,2010年兴业、中信、浦发和民生的人均利润均超过60万元。
但国有银行人均效能也在迅速改善,特别是工行由2006年的人均13.92万元迅速提升至2010年的41.57万元,年复合增速高达31.46%。
表14 主要商业银行网均效能:2006-2010 单位:万元数据来源:根据各银行相应年份年报数据计算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