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奚旦立环境监测第5版练习题真题

奚旦立环境监测第5版练习题真题

1章练习题⼀、选择题1环境本底值的监测及研究属于环境监测中的()。

[⼀⼀⼀学2012年研]A.研究性监测B.监视性监测C.咨询服务监测D.仲裁监测答:A>研究性监测(⼀称科研监测)是针对特定⼀的的科学研究⼀进⼀的监测。

例如:对环境本底的监测及研究,有毒有害物质对从业⼀员的影响研究,新的污染因⼀监测⼀法研究,痕量甚⼀超痕量污染物的分析⼀法研究,复杂样品、⼀扰严重样品的监测⼀法研究。

2从信息技术的⻆度看,环境监测是环境信息的捕获→传递→()→综合的过程。

[南京师范⼀学2015年研]A.推理B.解析C.加⼀D.反馈答:B>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从信息技术⻆度看,环境监测是环境信息的捕获→传递→解析→综合的过程。

只有在对监测信息进⼀解析、综合的基础上,才能全⼀、客观、准确地揭示监测数据的内涵,对环境质量及其变化作出正确的评价。

3环境监测包括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物监测和()。

[南京师范⼀学2015年研]A.危脸性检测B.毒理检测C.毒性检测D.⼀态监测答:D>环境监测包括:①化学检测,对污染物分析测试(包括物理化学⼀法)。

②物理检测,对物理(或能量)因⼀——热、声、光、电磁辐射、振动及放射性等的强度、能量和状态测试。

③⼀物监测,对⼀物由于环境质量变化所出现的各种反应和信息,如受害症状、⼀⼀发育、形态变化等测试。

④⼀态监测,对区域种群、群落的迁移变化进⼀观测的⼀态监测。

4《地表⼀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将地表⼀划分为()类。

[⼀东科技⼀学2014年研] A.ⅢB.ⅥC.ⅤD.Ⅳ答:C>《地表⼀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依据地表⼀⼀域环境功能和保护⼀标,按功能⼀低依次划分为五类:①Ⅰ类,主要适⼀于源头⼀、国家⼀然保护区;②Ⅱ类,主要适⼀于集中式⼀活饮⼀⼀地表⼀源地⼀级保护区、珍稀⼀⼀⼀物栖息地、⼀虾类产卵场、仔稚幼⼀的索饵场等;③Ⅲ类,主要适⼀于集中式⼀活饮⼀⼀地表⼀源地⼀级保护区、⼀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产养殖区等渔业⼀域及游泳区;④Ⅳ类,主要适⼀于⼀般⼀业⼀⼀区及⼀体⼀直接接触的娱乐⼀⼀区;⑤Ⅴ类,主要适⼀于农业⼀⼀区及⼀般景观要求⼀域。

5制定环境标准的⼀的是()。

[扬州⼀学2015年研]A.保护⼀群健康,防⼀污染B.促进⼀态良性循环和合理利⼀资源C.促进经济发展D.遏制经济的发展以保护环境答:A>环境标准是标准中的⼀类,⼀的是为了防⼀环境污染,维护⼀态平衡,保护⼀群健康,对环境保护⼀作中需要统⼀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作的规定。

6下列监测项中属于特定⼀的性环境监测的是()。

[中国矿业⼀学(徐州)2011年研]A.科研监测B.污染事故监测C.例⼀监测D.污染源的监督监测答:B>特定⼀的监测(⼀称特例监测),根据特定的⼀的,环境监测可分为:①污染事故监测。

在发⼀污染事故,特别是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进⼀的应急监测。

②仲裁监测。

主要针对污染事故纠纷、环境法律执⼀过程中所产⼀的⼀盾进⼀监测。

③考核验证监测。

包括对环境监测技术⼀员和环境保护⼀作⼀员的业务考核、上岗培训考核,环境检测⼀法验证和污染治理项⼀竣⼀时的验收监测等。

④咨询服务监测。

为政府部⼀、科研机构、⼀产单位所提供的服务性监测。

⼀、填空题1环境监测按监测⼀的可以分为、、。

[⼀东科技⼀学2018年研]答:监视性监测;特定⼀的监测;研究性监测>环境监测按监测⼀的可分为:①监视性监测(⼀称例⼀监测或常规监测),是指对指定的有关项⼀进⼀定期的、⼀时间的监测。

包括对污染源的监督监测(污染物浓度、排放总量、污染趋势等)和环境质量监测(所在地区的空⼀、⼀体、噪声、固体废物等监督监测)。

②特定⼀的监测(⼀称特例监测),是对偶然环境污染事故的监测。

③研究性监测(⼀称科研监测),是针对特定⼀的的科学研究⼀进⼀的监测。

2中国环境标准体系分为、和。

[华中农业⼀学2018年研]答: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地⼀环境保护标准;国家环境保护⼀业标准>中国环境标准体系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地⼀环境保护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业标准。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包括:①国家环境质量标准;②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③国家环境监测⼀法标准;④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⑤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地⼀环境保护标准是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补充和完善,拥有地⼀环境保护标准制定权限的单位为省、⼀治区、直辖市⼀⼀政府。

地⼀环境保护标准包括:地⼀环境质量标准和地⼀污染物排放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综合排放标准和⼀业排放标准。

3从传统毒理学观点看,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有四种情况:单独作⼀、相加作⼀、和。

[⼀⼀⼀学2012年研;⼀南科技⼀学2011年研]答:相乘作⼀;拮抗作⼀>以传统毒理学观点分析,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对⼀或⼀物体的影响有以下⼀种情况:①单独作⼀。

即当机体中某些器官只是受到混合污染物中某⼀组分的危害,没有因污染物的共同作⼀使危害加深时,称为污染物的单独作⼀。

②相加作⼀。

混合污染物各组分对机体的同⼀器官的毒害作⼀彼此相似,且偏向同⼀⼀向,当这种作⼀等于各污染物单独作⼀的总和时,称为污染物的相加作⼀。

③相乘作⼀。

当混合污染物各组分对机体的毒害作⼀超过单独作⼀的总和时,称为相乘作⼀。

④拮抗作⼀。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污染物对机体的毒害作⼀彼此抵消⼀部分或⼀部分时,称为拮抗作⼀。

4按监测⼀的分类,环境监测分为监视性监测、和特种⼀的监测,其中监视性监测包括和监测。

[华中农业⼀学2015年研;⼀南科技⼀学2011年研]答:研究性监测;监督监测;环境质量监测>环境监测按监测⼀的可分为:①监视性监测(⼀称例⼀监测或常规监测),是指对指定的有关项⼀进⼀定期的、⼀时间的监测。

包括对污染源的监督监测(污染物浓度、排放总量、污染趋势等)和环境质量监测(所在地区的空⼀、⼀体、噪声、固体废物等监督监测)。

②特定⼀的监测(⼀称特例监测),是对偶然环境污染事故的监测。

③研究性监测(⼀称科研监测),是针对特定⼀的的科学研究⼀进⼀的监测。

5《地表⼀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依据地表⼀⼀域环境功能和保护⼀标,将地表⼀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标准值分为五类,其中集中式⼀活饮⼀⼀地表⼀源地⼀级保护区执⼀类标准,⼀般⼀业⼀⼀区执⼀类标准;《环境空⼀质量标准》(GB3095—2012)⼀年⼀⼀起在全国实施。

[华中农业⼀学2015、2013年研]答:Ⅲ;Ⅳ;2016;1;1>《地表⼀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依据地表⼀⼀域环境功能和保护⼀标,按功能⼀低依次划分为五类:①Ⅰ类,主要适⼀于源头⼀、国家⼀然保护区;②Ⅱ类,主要适⼀于集中式⼀活饮⼀⼀地表⼀源地⼀级保护区、珍稀⼀⼀⼀物栖息地、⼀虾类产卵场、仔稚幼⼀的索饵场等;③Ⅲ类,主要适⼀于集中式⼀活饮⼀⼀地表⼀源地⼀级保护区、⼀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产养殖区等渔业⼀域及游泳区;④Ⅳ类,主要适⼀于⼀般⼀业⼀⼀区及⼀体⼀直接接触的娱乐⼀⼀区;⑤Ⅴ类,主要适⼀于农业⼀⼀区及⼀般景观要求⼀域。

《环境空⼀质量标准》(GB3095—2012)⼀2016年1⼀1⼀起在全国实施。

6特定⼀的监测按照其监测⼀的可以分为、、和咨询服务监测。

[⼀东科技⼀学2014、2013年研]答: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根据特定的⼀的,环境监测可分为:①污染事故监测。

在发⼀污染事故,特别是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进⼀的应急监测。

②仲裁监测。

主要针对污染事故纠纷、环境法律执⼀过程中所产⼀的⼀盾进⼀监测。

③考核验证监测。

④咨询服务监测。

为政府部⼀、科研机构、⼀产单位所提供的服务性监测。

7环境监测的特点是、、。

[⼀东科技⼀学2012年研]答:综合性;连续性;追溯性>环境监测的特点包括:①综合性。

主要表现在监测⼀段的多样性、监测对象的多样性以及处理数据时需要考虑因素的多样性。

②连续性。

由于环境污染具有时间、空间分布性等特点,因此,只有坚持⼀期测定,才能从⼀量的数据中揭示其变化规律。

③追溯性。

环境监测包括监测⼀的的确定、监测计划的制订、采样、样品运送和保存、实验室测定到数据处理等过程,是⼀个复杂⼀⼀有联系的系统。

8环境监测的⼀般过程为:现场调查、、优化布点、、、、数据处理、。

[⼀南科技⼀学2011年研]答:监测⼀案制订;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综合评价>环境监测的过程:现场调查—监测⼀案制订—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从信息技术⻆度看,环境监测是环境信息的捕获→传递→解析→综合的过程。

三、判断题1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标准两级。

执⼀时应⼀先考虑国家标准。

()[扬州⼀学2014年研]答:错误>中国环境标准体系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地⼀环境保护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业标准。

地⼀标准通常增加国家标准中未作规定的污染物项⼀,或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污染物浓度限值。

所以,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与地⼀环境保护标准的关系在执⼀⼀⼀,地⼀环境保护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2监测⼀业废⼀中的第⼀类污染物应在排污单位总排放⼀布点采样。

()[扬州⼀学2014年研]答:错误>根据《污⼀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规定,排放的污染物按其性质及控制⼀式可分为两类。

第⼀类污染物,不分⼀业和污⼀排放⼀式,也不分受纳⼀体的功能类别,⼀律在⼀间或⼀间处理设施排放⼀采样。

第⼀类污染物是指能在环境或动、植物体内积累,对⼀体健康产⼀⼀远不良影响的污染物质。

第⼀类污染物,指⼀远影响⼀于第⼀类污染物的污染物质,在排污单位的排放⼀采样。

四、名词解释1环境优先污染物[⼀东科技⼀学2018年研;华中农业⼀学2018年研]答: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分级排序,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的对象。

这⼀筛选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为优先污染物。

2环境标准[华中农业⼀学2013年研;⼀南科技⼀学2011年研]答:环境标准是指为了防⼀环境污染,维护⼀态平衡,保护⼀群健康,对环境保护⼀作中需要统⼀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作的规定。

3环境监测[南京师范⼀学2015年研]答:环境监测是指环境监测机构对环境质量状况进⼀监视和测定的活动。

4环境基准[⼀南科技⼀学2011年研]答:环境基准是指环境中污染物对特定对象(⼀或其他⼀物等)不产⼀不良或有害影响的最⼀剂量(⼀作⼀剂量)或浓度。

环境基准是制定环境标准的依据,但是并不具有法律效⼀。

五、简答题1优先污染物的概念及其特点。

[河北⼀学2011年研]答:(1)优先污染物的概念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分级排序,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的对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