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精品教案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精品教案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精品教案
教材分析:本课是湘版教材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内容主要是美术家的自我认知以及和社会的关系,所以本课题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美术家如何认识“自我”的问题。

本课的设计体现了美术学科的人文性特征,学生在文化的情境中鉴赏美术作品,在生活的情景里发现艺术之美。

教材用三组美术作品反映美术家表现自己的不同方式,展示了美术家从无意识的自我认同到追求完整独立的人格和个性、所走过的漫长道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了解艺术家是如何在自画像中表现自我的,并能通过本课的欣赏让学生尝试着为自己画一幅自画像。

2、过程与方法:
兴趣-理解-创造,从对唤起学生自我意识入手,结合各种形式的自画像的分析和讲解,思考、探讨画家的生活与身心状态,加深学生对“自我与社会关系”这个问题的认识和表现,进一步结合自身的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艺术家的自我认同和表现方法,让学生也进行自我的认识和评价。

教学重点:
美术家的自我认同与自我表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美术家自我认同与自我表现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照镜子引入自己的自画像,请两位同学一起上台尝试画自己,通过唤起自我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语: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美术家也喜欢将心目中的自我形象通过某种特定的方式诉诸画面,展示自我。

那么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子呢?他是通过哪些形式来展示自我形象的呢?
引入课题
板书-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预习课本中美术家的自画像
1)画家眼中的自己可能跟我们想象当中的不一样,观察自画像,你比较喜欢那一种表现形式?画中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2)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说说画家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过渡语:美术家的自画像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与他们面对面的机会,我们将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区别认识自画像里的美术家。

(二)新授1.自我认同与角色定位(学生小组合作)
(1)用课件展示金农、丢勒、普桑、3位艺术家的自画像。

学生活动一:仔细观察画面,完成学案表格
作品画面形象寓意象征
丢勒自画像正面基督教形象美术家的尊严
普桑自画像贵族绅士形象美术家的地位
金农自画像孤身独行性格怪异
(2)讨论与探究
根据以上表格思考:我们从画面形象上发现美术家是怎样看待自己的?
请同学们展开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提问:同以往传统的艺术作品相比,美术家在社会地位有什么变化?
总结:自画像这种形式能够比较准确的反映出艺术家的自我认识和角色定位。

2.浓缩的人生
过渡语:当然,很多艺术家在自己漫长的艺术生涯里不止一副自画像,有的甚至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留下了自画像。

①出示梵高的照片和作品
提问:有谁了解凡高?在你的印象中,凡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活状况如何?
②走进大师——凡高自画像欣赏【视频】
提问:同学们,在画家本人眼里,他自己就是这样一个形象,你们觉得怎么样?
我们刚才将凡高不同时期的自画像排在一起,凡高的一生就已经向我们敞开了,几乎就是艺术家一生境况的真实反映。

为何他的作品风格如此独特?梵高想要表达什么?他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
展示梵高早期,中期,自杀前自画像
问: 这三幅自画像,你能分辩出它们的先后吗?
分析三幅自画像,观察人物不同时期的性格与气质的不同。

小结:不同阶段的自画像是艺术家一生境况的真实反应。

3.场景中的自我
赏析委拉斯贵支《宫娥》、维米尔《画室》
1)画家所在的环境或场所有什么区别?
2)画家自己是以什么方式出现在画面上的?
3)能否看出画家对自己职业的看法?
作品画面内容画家艺术风格
委拉斯贵支《宫娥》
维米尔《画室》
赏析赵佶《听琴图》
为什么一个帝王会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文人形象?
三、学生创作
1.体验尝试
美术家自我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写实、有写意,有变形夸张,甚至还有抽象。

我们能不能用手中的笔来画一画照一照自己理想的形象来展示自我,传达人生追求,如果让你创作一幅自画像,你会给自己怎样的角色定位?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姿态?强调自己的哪些细节?
(1)欣赏自画像的各种个性表现
(2)教师示范
(3)学生创作
2.作品展示与评价
按本组最具创意的想法表现一人或者几个同学的人生角色定位,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说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四、总结与拓展
通过欣赏和理解美术家眼中的自我形象,我们了解了美术家这个人,同时我们也将心目当中的自我用某种特定的方式表现出来,更启迪我们怎样去认识自己,更好的生活。

板书设计: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一、自我认同与角色定位
二、浓缩的人生
三、场景中的自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