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广告创意的美学特征讲解

论广告创意的美学特征讲解

论广告创意的美学特征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伴随着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的不断出现及迅猛发展, 广告作为一种充满活力与魔力的宣传促销手段从麦迪逊大道蔓延至全球,并结合了多种文化,发展出各种各样的广告形式。

而今,广告不仅仅作为一种宣传促销工具,更演化成为了一门艺术,拥有其独特的美学特征。

一、实用之美
当今现代社会, 任何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受到广告的影响。

无论是私人企业还是公共组织,都清楚地知道,与目标受众进行有效、迅速的沟通,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广告信息不仅可以促进产品和服务的销售, 还可以用来促进事物的发展进程, 例如为政治候选人做宣传; 也可以用来处理各种社会问题, 例如艾滋病、酗酒和吸毒。

简而言之, 广告是带有明确目的性的, 也就是说广告必须有其实用之美。

实用之美, 也是广告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与其他的艺术形式最典型的区别, 因为他是非物质形态的具有明确目的性工具, 而非单纯艺术。

失去实用性的广告是没有价值的。

上世纪 50年代初罗瑟 ·瑞夫斯(Rosser Reeves 提出的 USP 理论 (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独特销售主张就是实用之美的具体表现。

二、文化融合之美
由于每一支广告都有特定的目标受众, 而每个受众群体的地区、民族的文化都有差异, 也就要求着广告必须与其受众群体的地区、民族的文化相融合。

例如可口可乐在阿拉伯国家用绿色瓶子包装, 而不是我们常见的大红色; 在我们国家投放的广告中也会出现许多中国元素, 例如京剧脸谱、大红灯笼等。

不尊重广告投放地区的文化风俗往往会产生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甚至严重影响宣传效果, 乃至影响品牌的整体形象。

例如, 可口可乐在进入阿拉伯市场时就曾闹过一个笑话, 该地区的负责人投放了一个四格漫画广告, 大致是说一个旅人在干燥的沙漠中行走, 又渴又累, 然后旅人喝了可口可乐, 立即变得精神十足。

广告投放一段时间后, 一瓶可乐也没有卖掉, 经
过一番调查后才发现, 阿拉伯国家的人都是习惯自右向左阅读, 而不是通常的自左
向右, 结果那则广告就变成了, 一个精神十足的人喝了可乐之后变得疲惫不堪,试问那个消费者愿意买这样的东西,销量受影响也是必然的。

最近也有许多类似的例子,日本的立邦漆《龙篇》
该广告忽视了炎黄子孙对龙的理解与定义, 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中国人民心灵,不仅导致中国消费者对立邦漆的反感,甚至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

三、艺术融合之美
随着大众媒体的不断发展,广告的具体表现形式也越发的多样化,从 POP 广告(Point Of Purchase卖点广告 ,到报刊、杂志、宣传页等平面广告, 再到影视广告、网络广告,逐渐融合了音乐、绘画、文学、摄影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这样广告也兼有了其他艺术的美学特征。

艺术融合之美是广告发展时必会产生的。

一方面, 消费者会将广告与产品或服务甚至品牌以及企业形象联系起来(3B 原则—— Beauty,Beast,Baby 就是一个很好
的例子 ,于是广告商也会努力地将可以产生美感的各种艺术形式融合到广告之中,以期提高其产品或服务、品牌、企业形象的受欢迎度。

高尔基说过:“人都是艺术家。

他无论到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

”因此另一方面, 广告的制
作者, 出于自身对美的追求, 也会将可以产生美感的各种艺术形式融合到广告之
中。

四、情感融合之美
按广告诉求来分,广告可分为理性诉求广告(以 USP 理论为代表和情感诉求广告。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里, 人们因过多地忙于各自的工作而忽略了情感方面的需求。

事实上,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人们更需要情感。

爱情
的甜蜜感、家庭的温馨感、 ,事业的成就感、地位的荣誉感等,都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而这种情感又往往从消费上容易体现出来, 也正因为这样,
感性诉求广告在现代社会得以诞生, 并呈抬头之势。

广告商通过感性诉求广告引起消费者的某些体验, 通过人们的感情过程来控制人们的消费行为, 从而达到实现广告促销的目的。

例如, 达利园蛋黄派《朋友篇》讲述了两个小朋友从闹别扭到有蛋黄派牵头和好的故事, 勾起了许多人的童年回忆, 也让许多人记住了达利园蛋黄派。

再比如, 雕牌透明皂市场导入期的几则广告, 都是打着情感牌, 而不是以往的功能说明式, 结果取得了很好的市场效果, 也为后来的雕牌洗衣粉、雕牌洗洁精等系列产品打入市场奠定良好基础。

因广告自身有通俗易懂的要求, 所以相对于其他艺术形式来说, 广告的情感之美表现得更加外在而直白。

五、幽默诙谐之美
幽默是生活和艺术中的一种特殊的喜剧因素, 又是能在生活和艺术中表达或再现喜剧因素的一种能力。

它通过比喻、夸张、象征、寓意、双关、谐音、谐意等手法,运用机智、风趣、凝练的语言对社会生活中不合理、自相矛盾的事物或现象作轻微含蓄的揭露、批评、揶揄和嘲笑, 使人在轻松的微笑中否定这些事物或现象。

幽默广告之所以受人们的喜爱,根源在于其独特的美学特征与审美价值, 它运用“ 理性的倒错” 等特殊手法,通过对美的肯定和对丑的嘲弄两种不同质的情感复合, 创造出一种充满情趣而又耐人寻味的幽默境地, 促使接受者直觉地领悟到它所表达的真实概念和态度, 从而产生一种会心微笑的特殊审美效果, 许多广告正是通过幽默的情趣淡化了广告的直接功利性,使消费者在欢笑中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地接受某种商业和文化信息,从而减少了人们对广告所持的逆反心理, 增强了广告的感染力。

广告作为一门艺术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也不是每一个广告都是艺术,相反,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 无数繁杂的广告刺激着人们的眼球, 冲击着人们的耳膜,消耗着手机储存空间,成为了信息污染的来源。

作为一个工具,广告正被滥
用着。

艺术首先要净化人的感官, 可是能做到这点的广告实在是不占多数, 许多广告为了吸引人的注意,刻意追求感官刺激,而忽略了人的审美需要。

当然,广告是功利性的,也就代表着,不能单纯的用审视其他艺术的眼光来看广告。

例如脑白金的广告, 连续几年脑白金的广告都被列入“十大恶俗广告” 之首, 可是广告商却宁愿背着恶俗的名, 也要该广告继续投放, 不是因为广告商傻, 而是因为经过市场调查,这个“恶俗广告”效果反而是最好的。

如果一个艺术品能使我们去较全面的地感受、较深刻的认识生活中的美好和意义, 赋予现实生活中那些触动我们最深的、使我们能得到最大快乐的东西以某种形式和秩序, 我们就不难判断它是对生活较完整、彻底和深刻的表现, 它就是一个优秀的作品。

我们不能强求每一则广告都能达到如此境界, 但我们广告人会尽力将审美需要与其本身的目的达到完美结合,还世界一片净土!
•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 怎样减轻人们对广告的抵触心理, 从而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 为广告人提出新的考验, 而幽默广告也就在此应运而生
• 幽默广告之所以受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创造出一种充满情趣而又耐人寻味的幽默境地, 促使接受者直觉地领悟到它所表达的真实概念和态度, 从而产生一种会心微笑的特殊审美效果, 许多广告正是通过幽默的情趣淡化了广告的直接功利性, 使消费者在欢笑中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地接受某种商业和文化信息, 从而减少了人们对广告所持的逆反心理, 增强了广告的感染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