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杨鑫(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150625)摘要:在通过浅析“情境教学法.的内涵及运用,明确运用中要注意的问超以使“情景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关健词:思想政治课教学情境教学法中图分类号:G424.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 (2010) 27-0303-02人们常把思想政治课一与枯操的说教、晦涩的原理、空洞的高调、机械的识记联系在一起。

正确运用“情境教学法”是解决思想政治课教学尴尬境地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一、“情境教学法”概说情垅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目标知识,并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及认知能力得到发展的教节方法。

‘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是“教”与“学,的互动,是“教”与“学’共同体.既是一种教法也是一种学法。

美网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的观点为“情境教学法”一奠定了理论基础,杜威认为:“教学法的要素和思维的要素是相同的。

这些要素是: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一一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兴趣的连续的活动;第二.这个问题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并作为思维的刺激物;第三,他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现察对付这个问题。

”二.;“情境教学法”.的基本类型及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1.自我再现情境自我再现情境是指根据学生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承担的所有角色所经历过的或有可能经历过的情形、事件为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建构知识。

比如在学习《政治生活》“民主选举”一节时,可以进行摸拟学生干部的民主选举。

这样的情境是学生熟悉的,已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相联系.和学习内容相贯通.必然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教师设计的不同的竞选规则,既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民主权利负责任的的行使的重要性,又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中比较并掌握不同的选举方式及其优点与不足。

2.角色扮演情境角色扮演情境顾名思义,即通过将学生假设为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特定身份的角色来创设情境,利用学生对这些角色扮演的渴望.提升体验的乐趣,使学生认真参与情境,从而达到学生在体验中获取知识的效果。

在进行新教材《经济生活》第六课“投资的选择”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首先学习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再学习股票便券和保险,然后把两个内容联系起来.创设情境:“假如你是一位拥有100万的投资者,你打算怎样去投资?“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大胆设想,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对投资做出安排。

这样的角色情境既能让学生比较全面地掌N课本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与创造性。

3.时代背景悄境时代背景情景是指将课堂教学情境设置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还原历史环境、条件的情境类型,这样的悄境类型适合帮助学生掌握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事物的形成与发展类型的知识。

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既可以体会到事物形成与发展中遇到的矛质.又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解决矛盾的积极性,较为深刻的掌握知识。

在《经济生活》教材“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节中.有一个物物交换的学生活动.这是一个可以直接利用的时代背景情境。

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体验,既可以看出物物交换的局限性又可以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而重现货币的产生过程。

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把握自然会兴趣盎然、记忆探刻。

4.艺术渲染情境前三类情境比较突出的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与之相比:‘艺术渲染悄境”则有所不同,是一种学生被动参与的情境类型,艺术谊染悄境主要是指在课堂上运用诸如音乐、图片、视预等方式演染气氛,或放松身心,或激汤悄感,把学生带到一定的意境中的情境类型。

如在学习《文化生活)关于文化差异的内容时.可以给学生播放断春序曲和圣诞歌.配之以图片、视频作以比较,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节日文化,事半功倍。

三、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要处理好的几对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所掌握的知识的数量取决于脑力劳动的感情色彩。

”情境教学法.,恰恰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一种感情色彩。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但在运用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归纳为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1.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如前面论述的那样,“情境教学法”作为教学活动中一种其体的方法,它既是教法也是学法。

在“情境教学法”运用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传统教学方式下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是强调新课程理念下师生之间的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学生是“学”的主体,在体验情境中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获取新的知识经验;教师是“教”的主体,权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及认识水平创设情境,并在学生体验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学会欣赏.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在获得预期的进步。

2.处理好情境与教材的关系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潜心研究教材,把教材的知识激活。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认知水平,将知识呈现给学生,“情境教学法”对于教师而言正是一种将激活的知识转化为课堂呈现知识的恰当方式。

但在情境的设且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情境与教材的关系.这也是使情境设性恰当、优质的基本起点。

首先由于受到课堂教学实践的限制及教学节奏的需要,施教者不可能也不必要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设置为情境,情境要紧扣重点知识、难点知识。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活跃度,强调学生的参与度。

在这样的背景下运用悄境教学,教师更要注意的是情境是为呈现知识而使用的,情境是为学生掌握知识服务的。

所以不能单纯为了追求情境在课堂上呈现的活跃度而忽视了情境与知识的紧密联系,否则就是本末倒置了。

3.处理好情境与学生的关系“教‘的目的在于”学”,在于让学生能够得到预期的发展。

而做到情境设置的怡当、优质,就要求教师不仅能够处理好情境与教材的关系还要处理好情境与学生的关系。

情境设置要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尤论是嘟种情景类型,都必须是学生能够驾驭的了的。

这些情境可以是学生生活中经历过的,也可以是学生有一定了解的,或者是学生感兴趣的,只有这样的情境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启发学生的兴奋点,从而达到学生在“体验”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水到渠成的效果。

4.处理好情境体验过程与情境体验结果的关系“情境教学法“的课堂实施过程生动、活泼,彰显了学习过程的魅力,较好的克服了传统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

但诸如在认知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布鲁纳的观点“.知识是过程.令人担优的是,不是结果”的理论支持下,问题似乎有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趋势。

在热热闹闹的课堂情境后,学生只对学习过程津津乐道,而对到底学会了什么却很茫然。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明确,脱离知识而单纯的谈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是不符合逻辑的,其至是可笑的。

我们要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处理好情境体验过程与悄境体验结果的关系.过程与结果不可分割,既重过程又重结果,使学生在过程中获取结果。

参考文献:[1]吴式颖.外国现代级育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杜.1997:47.[2][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往.1984:391.(责任编辑/许广东)应培养学生自信,帮助学生有较强的自信心,在英语学习中能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同时愿意主动向他人求教的自信和自尊。

在合作情感态度方面,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不同内容设定不同的课堂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会愿意与他人分享各种学习资源、理解并尊重他人的情感,为此.教师应从转变教学现念和自身角色出发,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和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设计来加强课程的应用性,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充分发挥其语言学习的潜能。

第三,在文化意识方面的新特点。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文化意识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标准》P7)-“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标推)P21)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我国急需一大批具有较强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既了解本国文化又能吸收和借鉴国外文化梢华的跨文化交际型人才,所以,目前英语教学的一项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培养和造就出一大批精通英语国家语言的世界一流的跨文化交际型人才。

就英语教学来说,必须把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然而,英语文化意识在我国英语教学中却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英语教学中还是薄弱坏节,以致于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一些因为文化意识方面的差异而闹出的笑话。

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原本就会很容易引起文化障碍.制约跨文化交际的成功进行。

然而,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一直忽视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教师把重点只放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上,没有对文化知识给予同样的重视,偶尔涉及文化教学内容时也缺少系统性,只是对英语文化进行零散的、肤浅的介绍,因而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所以,用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因对西方文化知之甚少,不能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流活动,甚至贻笑大方。

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学生应端正态度,在学习英语技能的同时注重提高自己的文化意识方面的学习。

教师更应重视文化意识方面的教学。

通过知识点的渗透,使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扫除因这种差异而引起的文化障碍。

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人新的文化环境中。

当然.人的因索的影响在英语教学中还出现有许多其他新的特点,例如多媒体普遍应用到课堂中,这是对于传统英语教学中新的挑战,要求教师和学生对于课堂应当有新的认识;还有学习策略、语言知识等等都在发生新的变化。

但不可否认,这些变化都是积极的,能够不断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

参考文献:[1]Arnc1d,J.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6).12]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用.北京:人民教育出版杜.2003.[3]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MI.杭州:7u教育出灰杜,2003.[4]Browr.,H.D.Prii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JMJ:Prim.晚Hall Regents. 1493.[5],心理学大百科全书〔片工机州:渐江教育14反社.1995.(责任编辑/王91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