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

最新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

B.心肌伸展性小,具有强的抗过度延伸能力,超过 最适前负荷后,初长度不再随着室内压(前负荷 )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心肌收缩力不再改变。
意义:对搏出量进行精细调节,平衡心室射血量
和回心血量-------出入平衡
异长自身调节(Staring机制) 通过心肌本身初长度的改变引起心肌收 缩强度变化,继而影响搏出量的调节。

左室搏功=搏出量× 血流比重× (平均A压-左心房平均压)
(2)每分功:心室每分钟内收缩射血做的功 =每搏功×HR
三、心泵功能的调节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心输出量=搏出量×心率
(一)影响搏出量的因素 搏出量取决于心室肌收缩的强度和速度
★前负荷 ★后负荷 ★心肌收缩能力
1.前负荷 (1)定义: (2)前负荷=
意义:维持心输出量和静脉回心血量的平衡,防止 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和容积发生过久和过度的改变
前负荷主要取决于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

室 舒
= 张

静 脉 回 心









+心室充盈时间:正心比 室
静脉回流速度:正剩比 余
心包内压:反比
血 量
心室顺应性:正比
2.后负荷:指动脉血压
主A压越高,等容收缩期越长,射血时间推迟并缩短 ,心肌缩短程度和速度降低,射血速度减慢,搏
不变 ↓↓
↑↑





/
抽吸
房→室

房→室

房→室
提示:
A.心室容积在减慢射血期末达到最小 B.室内压和主A压在快速射血期达到最高 C.推动血液从房→室→主A的主要动力:压力梯度
压力梯度产生的原因:心室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 室内压的变化,从而导致心室与心房,心室与主A之 间产生压力差 D.左右心室的泵血过程基本相同,但左心室的压力变 化幅度大的多 E.心室在泵血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心房可使心室进一 步充盈,但不起主要作用
时相
压力 房室瓣 半月瓣心室容积 室内压 血流方向
等容收缩期 房<室<主A 关 快速射血期 房<主A <室 关 减慢射血期 开 ↓↓

↑ 室 → 主A
惯性



室 → 主A
动量
等容舒张期 房<室<主A 关 关 快速充盈期 室<房<主A 开 关 减慢充盈期 室<房<主A 开 关 心房收缩期 室<房<主A 开 关
出量减少 后负荷增大,搏出量减小
整体时:主A压在80~170mmHg变化,通过异长 自身调节而恢复搏出量
机制:
心肌后负荷↑动脉血压↑→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期 缩短,射血速度慢→搏出量
余血量↑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前负荷↑
心肌收缩力↑(长期引起心肌肥厚) 搏出量
3.心肌收缩能力 心肌的变力状态
指心肌兴不奋依时赖胞于质外内部C负a2荷+浓而度改变其收缩功能的内在特性 肌钙蛋白对Ca2+的亲和力
影响因素:兴奋-收缩耦联各环节 ① 活化的横桥数目
② ATP酶的活性
甲状腺激素
图4-15 张力-速度曲线 a:乙酰胆碱 b:正常
心肌初长度 V回心血量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压力) 心房舒张末期压力
(3)作用:一定范围内,搏出量随前负荷
增大而增大
异长调节:通过改变心肌初长度引起心肌 收缩力改变的调节
(4)心室功能曲线(Starling曲线)
心肌初长度与主动张力间的关系
分析: A.初长度=2.0~2.2um
粗细肌丝最佳重叠 — 最适初长度
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
Blood Circulation
第一节 心脏泵血功能
心脏结构:
一、过程
1.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所经历的时间 包括收缩期和舒张期
(1)心动周期与心率成反比 HR = 75次/min = 1.25次/s 心动周期 = 1/HR = 0.8s
意义:可用于个体间心功能的比较
(4)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EF):
搏出量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100%
N:55%~65%
意义:是评价心功能较为客观的标准
2.心脏做功量:内功、外功
心肌耗氧量
心脏的效率:外功占心脏总能量消耗的百分比
(1)每搏功:心室收缩一次做的功 =搏出量×射血压+血流动能(可忽略
(2)时间分配
(3)心脏跳动特征:
A.两侧心房或心室呈同步收缩 B.心房收缩在前,心室收缩在后 C.心舒期长于心缩期(保证充盈) D.心率加快,心动周期缩短时,以心
舒期缩短更为显著
2.泵血过程和原理(左室 )(1)心室收缩与射血
等容收缩期: 快速射血期 减慢射血期
(2)心室舒张与充盈
等容舒张期 快速充盈期 减慢充盈期 心房收缩期
(2)每分输出量/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
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搏出量×HR 安静时N:4.5~6.0L 平均5.0L
(3)心指数(cardiac index):
以每m2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
=每分输出量/体表面积
安静状态下N:3.0~3.5L/(min.m2)
静息心指数 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3、房内压
A波:心房收缩---舒张 C波:心室收缩---心室射血 V波:静脉回流---心室充盈
4、心音(heart sound)
1、定义:心肌收缩、瓣膜启闭、血液流速改变形
成涡流、血液撞击心室壁和大动脉壁
2、组成:每个心动周期中有4个心音
第三心音:部分健康儿童和青年人 第四心音:心房音(异常剧烈收缩)
B. < 2.0~2.2um ? > 2.0~2.2um ?
(4)心室功能曲线(Starling曲线)
特点(对比骨骼肌): 无明显降支
①15mmHg以下, 升支
异长自身调节 (Staring机制)
②15~20mmHg, 人体心肌最适前 负荷趋平坦
③20mmHg以上, 平或轻度下倾
机制:
A.一定范围内随着充盈压↑即 V回心血量↑ 初长度↑ 前负荷↑ →心肌肌小节适当拉长→肌纤蛋白位点 暴露↑ →横桥与位点有效重叠并结合的数目↑ → 心肌收缩的张力、速度、缩短长度↑ →心肌收缩 力↑ →搏出量 ↑
特征
频率 振幅 时程
机制
S1
低 高 长 房室瓣关闭
S2
高 低 短 半月瓣关闭
意义
标志心室收缩的开始 标志心室舒张的开始
反映房室瓣功能
反映半月瓣功能
二、心脏泵血功能评定
1.输出血量
(1)每搏输出量/搏出量( stroke volume,SV): 一侧心室每收缩一次 所搏出的血量 安静时N:60~80ml 平均70m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