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电视大学行政管理(2013本科)
姓名:张丽敏学号:1331001251571
关于公民的平等权案例讨论报告
一、案例概述
原告蒋韬,男,四川大学法学院1998级学生;被告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以下简称成都分行)。
2001年12月23日,成都分行在《成都商报》上刊登了《招录行员启事》,其中第一条“招录对象”规定:“2002年普通高等院校全日制应届毕业生的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经济、金融、计算机、法律、人力资源管理、外语等相关专业的学生。
男性身高在168公分、女性身高在155公分以上,生源地不限。
”蒋韬以以成都分行的上述规定违反法律规定,是对包括自己在内的仅因身高不符合上述条件的报名者的身高歧视,侵犯其宪法赋予的担任国家公职的平等权为由向武侯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依法确认被告的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
2002年1月7日法院受理了本案。
二、个人思考
目前我国的就业和职业中充满了各种歧视,而且有的是赤裸裸的歧视;歧视的名目繁多,有的竟然到了荒诞的地步;歧视不但在企业和私人雇佣单位严重,而且在国家机关也相当严重。
这表明我们的社会严重缺少平等的就业观念和意识,反就业歧视、促进就业平等,是极为迫切且相当艰巨的任务。
本案涉及平等权问题,原告是以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身高歧视”为由提起诉讼的,同时也正是由于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的“身高歧视”行为而导致原告失去了很好的就业机会。
在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力体系中,平等权是中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它意指公民同等地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宪法对之最为经典性的表述就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平等权被置于宪法基本权利体系中的首要位置,位于盖章的第1条,该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这就表明平等权在宪法上主要是作为一种基础性权利而存在的,但它与其他基本权利不同,在整个宪法的基本权利体系中具有一定的超越地位。
本案中,要判定被告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的行为是否侵犯了原告蒋韬的平
等权,关键就在被告的行为是否构成了“歧视”。
它在招录行员时依据的身高标准是一种歧视还是合理的差别对待?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判断:1.合理差别对待需要有合理的依据,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国家权力在设定公民权利、义务时,可以作出合理差别设定的依据来看,一些特殊的行业和职业对身高有特殊要求。
然而,就本案中招录的银行职员工作岗位性质本身而言,并不需要其工作人员必须达到多少身高。
成都分行在招录行员时,不是根据他的工作能力和个人表现,而仅是依据他的身高,并且在他的身高状况并不会对他的工作造成影响时,就剥夺他此次就业机会,是不合理的,构成了一种歧视。
三、讨论总结
银行职员招录过程中,基于职务需要而对行员的身高进行合理的限制是允许的,但这一限制一旦超出了合理限度,就会构成歧视。
按照中国法律,除了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公民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原本就没有也不应该贴上其他任何形式的特殊“身份”标记。
但在事实上,长期以来因为社会分工甚至地域的不同,每个人都被贴上了不同的“身份”标记,并成为们走向政治、经济、社会舞台的“准入证”,以至影响到们的前途和命运。
改革开放以来,这种特殊的“身份”标记逐渐淡化,社会的智能和创造力进一步解放。
工人、农民出身的企业家、工程师、发明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大量涌现,呈现出竞相迸发的气象。
然而,遗憾的是不少地方在招考录用上依然是铁板一块,农民、户口、身高等缘故,被拒绝在大门之外。
可以说,这种“身份”标记就是一种特权的标志,是对另一部分公民正当权利的剥夺。
因此,平等权的保护,首先应该体现在立法上,如果没有法律内容上的平等,保护公民的平等权就会成为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