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及答案【全新人教部编版】

2019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及答案【全新人教部编版】

全新人教部编版·7-9年级2019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精选题一、(2018·黑龙江哈尔滨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__ ___(2)至若春和景.明景:____ _______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__ _____ _____ _____ ___ ___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仁人”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滕子京也有这样的胸襟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8·黑龙江绥化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曹刿论战(节选)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会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肉食者鄙.鄙:__________________(2)神弗福.也福: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4.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对此,你有何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8·贵州铜仁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子曰:“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 【乙】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2018·改编)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必有我师焉.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未尝稍降辞色..辞色:___________________(3)三十而立.立:___________________(4)援.疑质理援: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8·改编)甲文认为一个人应当立志勤奋学习,提出了“____”的学习方式与“____”的学习态度。

乙文表现了作者求学的__ _,突出他求学的艰难。

在求学意志和求学态度上,两文是相仿的。

4.(2018·改编)甲文采用__ __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言简练,含意深远。

乙文是作者写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循循善诱,体现了__ _的感情。

四、(2018·贵州遵义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着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翻译下列加点的词。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蔓不枝.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陶后鲜.有闻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志向与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018·贵州毕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高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必先苦.其心志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困于心,衡.于虑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贫,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

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文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2018·贵州安顺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