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艺植物育种学绪论

园艺植物育种学绪论


园艺植物育种学—绪论
第三节 品种及其在生产中的作用
三、优良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1.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 改进产品品质 3. 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 4. 扩大作物种植面积 5. 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良、复种指数的提高、农 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园艺植物育种学—绪论
第四节 我国园艺植物育种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绪论 1h 第一章 育种目标与育种途径 2h 第二章 种质资源 2h 第三章 引种 2h 第四章 选种 6h 第五章 有性杂交育种 6h 第六章 杂种优势育种 9h 第七章 诱变育种 4h 第八章 植物离体培养育种 2h 第九章 分子育种 2h

园艺植物育种学—绪论

第一节 园艺植物育种学的概念、任务与内容 第二节 作物进化与遗传改良 第三节 品种及其在生产中的作用 第四节 我国园艺植物育种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第二节
园艺植物育种学—绪论
作物进化与遗传改良
野生植物
漫长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化 、
栽培作物


经不断选育
现代品种
第二节
园艺植Hale Waihona Puke 育种学—绪论作物进化与遗传改良
一、自然进化与人工进化
自然进化是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的进化;进化的方向主要取 决于自然选择的方向。进化结果是更适应环境,适者生存。
人工进化是人类为发展生产的需要,利用自然变异和人工创 造变异,并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进化的方向主要取决于人工选 择的方向。进化结果是更适于生产,更是人类的需要。
园艺植物育种学—绪论
第二节 作物进化与遗传改良
二、遗传改良的作用
遗传改良是指作物品种改良。 1.提高作物品种的适应性,扩大其种植区域 2.改良其农艺性状,更利于栽培管理 3.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总产 4.改进产品品质,适应人类生活不断提高的需要 5.增强对病虫害和环境胁迫的抗耐性,达到稳产
园艺植物育种学—绪论
育种者的实际经验与审美有很大关系。
园艺植物育种学—绪论
第一节 园艺植物育种学的概念、任务与内容
二、育种学的任务 研究育种规律;发掘、研究和利用各种种质资源;制 定正确的育种目标;通过各种育种途径,应用先进的科学 技术与手段,改良品种的遗传素质与群体构成,培育出高 产、稳产、优质的新品种或新的类型。并且在繁殖与推广 新品种的过程中,保持优良品种的种性,提供量足、质优、 价廉的生产用种,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作用,促进高 产、高效、优质农业的发展。
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
Horticultural Plant Breeding
园艺植物育种学—绪论
课程地位:专业核心课 课程特点:具有综合性、应用性、
实践性的学科特点;内容繁杂但逻辑性强
先行课:遗传学 后续课:园艺植物育种学各论 学时数:讲授36学时、实验12学时
园艺植物育种学—绪论
课程目录(讲授主要内容)
为什么要育种?
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绪论
人口增长 房屋建筑
高速公路占地 社会需求
环境压力 健康需要 生态方面
园艺产品 质量和数 量的进一 步提高面 临着巨大
压力
资源 人口
农业用地和各种资 源将持续减少
为日益增加人口提 供食物
解决途径
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绪论
作物产量必须大 幅度提高
培育优良品种 和
改革栽培技术
园艺植物育种学—绪论
第三节 品种及其在生产中的作用
二、品种的特点
品种具有符合生产需要的经济性状;品种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 品种有六性: 1.特异性:至少有一个以上明显不同于其他品种的可辨认的标志性状。 2.一致性:品种内个体间的主要经济性状相对整齐一致。 3.稳定性:经过繁殖,品种的主要性状相对稳定、没有明显变化。 4.地区性:每个品种都有一定的适应地区和适宜的栽培条件。 5.时间性:每个品种又有一定的寿命,即使用期限。要不断创造符合需要 的新品种来更换过时的老品种。 6.局限性:每个品种都会存在某方面的缺陷,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符合生 产、加工或消费要求。
第三节 品种及其在生产中的作用
一、品种(cultivar)的概念:
园艺植物品种是在一定的生态和社会经济条件下,根 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一个栽培植物群体;它具有 相对稳定的遗传性状,群体内个体间在形态特征和生物学 特性上具有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 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一定的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 植,在产量、品质和适应性等方面符合生产的需要。
栽培学研究的重点是改善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园艺植物育种学—绪论
第一节 园艺植物育种学的概念、任务与内容
一、园艺植物育种学的概念 2、育种学是一门人工进化的科学
●各种作物都是从野生植物演变而来的。 ●进化分为自然进化与人工进化。 ●作物育种实际上就是作物的人工进化。
3、育种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育种成功与否既依赖于对性状遗传规律的了解,又与
园艺植物育种学—绪论
第一节 园艺植物育种学的概念、任务与内容
三、育种学的主要内容 1.育种目标的制定以及实现育种目标的策略; 2.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评价、利用及创新; 3.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及技术; 4.人工选择的理论及方法; 5.主要目标性状的鉴定、遗传规律; 6.各种育种方法与应用; 7.新品种保护与品种审定(鉴定)、推广。
人工进化比自然进化速度快。二者的方向不完全一致。
作物育种实际上就是作物的人工进化。
所有生物的进化决定于三个基本因素 即变异、遗传和选择
自然界
变 异
遗传
人工选择
人工创造
新品种 或 物种
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
园艺植物育种学—绪论
第二节 作物进化与遗传改良
一、自然进化与人工进化 1. 变异 自然变异:自然突变、天然异交 人工创造变异:人工杂交;人工诱变;生物技术等 2. 选择 自然选择:有利于自身生存 —— 适应性 人工选择:符合人类需要 —— 经济性状
园艺植物育种学—绪论
第一节 园艺植物育种学的概念、任务与内容
一、园艺植物育种学的概念 1、概念
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研究改良作物遗传性状和繁殖优 良品种,特别是改良经济性状使之更符合人类生产和 生 活需要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育种学研究的重点是对作物进行遗传改良,使得有 利性状得到重组,达到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