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方案
一、课程建设规划
1. 总体目标
以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的发展为基本依据,按照软件技术类岗位要求,结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中心,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改革《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结构和教学容,制定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以软件技术专业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为出发点,构建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资源库。
经过两年建设,完成开发3-5个包含课程核心容的实践学习项目,与企业软件工程师、学院骨干教师合作开发的配套教学课件,形成体现工学结合、实践为先特色并具有示作用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2. 建设项目
建设项目与经费一览表
3. 建设流程
二、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1. 课程目标建设
(1) 课程地位与作用建设
通过2年建设使《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在软件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中的专业基础性地位更加突出,在专业核心课程群的建设中起到基础和桥梁的作用。
对本课程与相关专业课程《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基础》、《C#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的关系进行详细分析,力求准确、清晰地表述专业课程群的学习所需要的程序设计知识的知识点、技能点。
(2) 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建设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目标与软件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之间的衔接要更加紧密,课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应具体明确,符合学校办学定位,符合高职学生学习基础的实际。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职业岗位指向明确,职业能力要求具体。
课程目标能充分体现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 具体建设措施
1) 由项目负责人、骨干教师、企业兼职教师组成课程建设团队,共同
分析职业岗位(岗位群)能力。
2) 面向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典型岗位调研和调查统计分析,形成调研报
告。
3) 根据岗位的任务、项目、能力、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形成职业岗位
(岗位群)能力分析表。
4) 根据职业岗位(岗位群)能力分析设计本课程的目标:职业技能目标
与职业素质目标。
2. 课程容与结构建设
(1) 课程容建设
本课程容必须充分体现软件技术专业的职业标准的要求;
建立教学容遴选机制,及时将新知识和技术要求吸纳进入本课程的课程容。
课程容必须充分反映软件技术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职业素养要求。
(2) 课程结构建设
按照软件技术行业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梳理、整合程序设计教学容,形成能力-知识相对应的模块式课程结构;
课程容模块以职业岗位项目为导向。
(3) 课程实践教学建设
实践教学容与相关职业能力的关系明确;
实践教学容达到60%以上;
(4) 具体建设措施
1) 分析专业相关课程群知识与技能点,细分相关课程群的程序设计知识
点和技能点。
2) 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为案例引导重组相关的学习容,根
据专业相关课程群知识与技能点的分析,形成课程容分析报表。
3) 根据岗位的任务、项目、能力、知识进行分析综合设计模块化的课程
容体系,制定课程容排序表。
4) 根据知识、能力、素质的关联度分析,制定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
5) 基于应用主旨、实践导向的原则,设计的实践教学容与职业能力关系
明确,实践教学容达60%以上。
3. 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
(1) 课程教学方法建设
课程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做”一体化的原则,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方式设计成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
根据课程特点采用情景导入教学法、案例导入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对比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以企业实际案例为实践项目,将实践教学与技术服务结合起来。
采用各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并指导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
(2) 具体建设措施
1) 针对学生学习方式设计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学生对教学方法与手
段的需求。
按照模块化的课程容,设计采取相对应的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建议。
2) 完善现有《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增加项目实训视频录像
和单元实训视频录像;充实学生作品库与实践项目库。
4. 课程研究建设
(1) 教学和实践研究建设
1) 在已有2项校级重点课题基础上,增加本课程课题申报1项。
2) 在课程目标、课程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开展教学研究,有一
定的创新。
3) 在已有校级精品课程教研成果的基础上,推广程序设计类课程改革
成果。
4) 围绕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模式和充分利用双师型教师的社会资源,推
进实训项目改革。
(2) 具体建设措施
1) 课程负责人完成《C语言程序设计》相关的课题立项1项
2) 修订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
3)结合本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开展教学研究,申报校级以上课题1-2项
4) 设计调查问卷并分别对在校生、实习学生、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
进行试点、考核、总结经验
5. 课程资源建设
(1) 课程教材与课程文件建设
拟申报校企合作开发教材一本,编写实训指导书。
编写课程相关文件,包括: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电子课件和实训指导书。
(2) 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
1) 在现有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基础上充实容、完善功能,为学生自主学
习服务;
2) 完善学生作品库的建设;
3) 教学资源库包括常用工具、参考书籍、教学视频录像、单元实训资
料等项目
(3) 具体建设措施
1) 进一步完善课程资源建设,视频录像全程上网。
2) 收集企业实际项目,开发出真实的实训项目。
3) 增加竞赛培训栏目的建设
6. 课程考核建设
(1) 考核标准与容
1) 建立以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
2) 按课程模块考核,容包括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等。
(2) 考核方式与主体
1) 采用笔试+机试、操作+笔试、项目编程考核等多样考核评价方式,
开卷、闭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 根据本课程特点,采用校老师、现场专家、学生考核评价相结合,
也可以是学校、企业与社会考核评价相结合等多种评价方式,各种评价主体有明确合理的比例分配。
(3) 具体建设措施
1) 设计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相结合的成绩考核评价办法,制定新的全过
程、全方位的考核评价标准;
2) 考核结果达到知识点达标率85%;技能达标率100%;态度达标率100%。
7. 教学效果
(1) 知识与能力
1)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能掌握85%以上的知识点,完全掌握核心知识点;
2) 学生具有基本的程序设计能力;
3) 能在VC环境下,根据简单的实际问题做算法设计;
(2) 学习目的与兴趣
1) 学完本课程后能理解本门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
2) 专业学习目的进一步明确,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3) 积极参加校外程序设计类竞赛,并取得突出成绩。
(3) 职业素质与创新
1) 学完本课程后能理解本门课程所要求的职业素质、团队精神与协作
精神;
2) 能够与人合作完成小组学习项目;
3)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进行个人+小组形式的探究式、创新性学习。
(4) 具体建设措施
1) 设计考核标准;按模块化容进行考核(基本程序设计能力、项目程序
设计能力和学生作品);
2) 考核结果达到知识点达标率85%;能力达标率100%;态度达标率100%。
3) 设计学习过程 + 学习结果的成绩考核评价办法,制定考核标准;8. 课程管理
(1) 建设目标
1) 精品课程资源在上公布,实现资源共享;
2) 对精品课程资源经常性更新;
3) 课程建设水准保持先进性。
(2) 建设措施
1) 课程资源做到容全面,自主学习资料丰富,在校园网上公布,实现专
业教学资源实现共享。
2) 紧跟技术发展,做到每月更新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