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物态变化》(共 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物态变化》(共 张ppt)
4.毛泽东同志曾用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描述我国北方的冬天.北方 冬天气温下降至0 ℃以下时,水会凝固成冰,水在凝固过 程中放出 热量,温度 不变 .
5.在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萘的颗粒 小(选 填“大”或“小”)一点好.加热过程中,用搅拌器不断地搅 拌,目的是使萘各处的 温度趋于一致.
4.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 量程 ,判断 是否适合测量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 分度值 ,以 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 中,不要碰到 容器底 或 容器壁 ;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 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 稳定 后再读数;读数 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 面 相平 .
6.小明盛热汤时,戴的眼镜马上变得雾蒙蒙的,什么都看不 清了,这是因为水先汽化 成水蒸气,又遇冷液化 成小水珠附 着在眼镜片上.
7.下列图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 D )
A
B
C
D
8.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A )
A.冰雪消融 B.露珠的形成 C.霜打枝头 D.冰的形成
9.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 据图像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
6.作者将此处坐车的困难抽象为人生 旅途的 苦难, 但从本 质上讲 他们同 样是想 达到目 的地而 不能达 到,想 实现理 想而不 能实现 自己所 有的理 想,实 质上还 是一场 苦旅。 所以“ 实质上 ”不能 去掉。
•
7.课堂活动是为了课堂教学目标而开 展的,如 果课堂 活动与 学生动 脑脱节,活动与 学生情 感、态 度、价 值观的 培养脱 节,没有 学生真 实的体 验与反 思,那 么这种 课堂活 动只能 说是一 种教学 资源的 浪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第三章《物态变化》期末复习
核心知识梳理
一 、 温度、温度计 1.物体的 冷热 程度叫做温度.测量温度的工具是 温度计 . 2.摄氏温度的单位是 摄氏度 ,符号是 ℃ .摄氏温度规定了 两个定点温度: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 ℃ ,沸水 的温度为 100 ℃ . 3.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 热胀冷缩 的规律制成的.
11.用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操作正确的是(A ) A.使用温度计时,必须首先看清它的零刻度线、量程 和分度值 B.只要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在水中就行 C.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垂直 D.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在水中后,应马上读数
12.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B )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 ℃ 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 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
13.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 可知该物质C( ) A.是非晶体 B.熔化过程持续了14 min C.在ab段处于固态 D.在bc段不吸热,温度不变
14.夏天,我们吃雪糕觉得凉爽.是因为雪糕在口中D( ) A.液化吸热 B.熔化放热 C.凝固吸热 D.熔化吸热
1.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 ℃的是( B )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B.人感觉舒适的温度 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D.水沸腾时的温度
15.2018年某日印度出现高温天气,首都马德里的一条道 路上的沥青被烤化,斑马线变得扭曲模糊.如图所示,关于 这个情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沥青被烤化属于熔化现象 B.沥青属于晶体 C.沥青被烤化过程放热 D.沥青被烤化后其内能减小
16.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该图像 描述的过程可能是( B ) A.蜡的熔化 B.海波的熔化 C.水的凝固 D.玻璃的凝固
28.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室外气温一般在-20 ℃以下, 把在室外冻得冰冷的一个冻梨拿到温暖的屋子里,一会儿 冻梨上全是水珠,则出现的现象可能是( A ) A.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液化成了小水珠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凝固成了小水珠 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熔化成了小水珠 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升华成了小水珠
21.铺设柏油马路时,需要把沥青由固态熔化成液 态.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这一过程的是( B )
22.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A )
23.同学们都玩过肥皂泡泡,如图所示是小梦同学在-9 ℃的室 外玩肥皂泡泡时拍摄的照片.他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 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神奇极了.对这一 现象包含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 ) A.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B.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5.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一般是 35~42 ℃ ,分度值 精确到 0.1 ℃ .体温计有一特殊结构——玻璃泡和 直玻璃管之间有很细的细管,所以温度计可以 离开 人体 读数.每次使用前,都应把水银甩下去.
二 、 熔化和凝固 1.熔化和凝固的比
较:
2.固体可以分为 晶体 和 非晶体 .标准大气压下,冰 的熔点为 0 ℃ .
29.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
图所示的图像.
(1)图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__B_C___段(用图中字母表示),
此过程中海波____吸____(选填“吸”或“放”)热. (2)图中,海波在D点是_____液___态,在G点是___固_____态.(均选
填“固”或“液”)
(3)为了探究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相同的烧 杯中分别装上80 g的冰和萘,用__相__同____(选填“相同”或“不
练习 巩固 提高
1.如图是一支水银体温计,它是利用水银的 热胀冷缩 性 质制成的.该体温计此时的读数是 37.8 ℃.
2.玻璃是非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熔化时, 吸收热量,温度 升高(选填“升高”或“不变”).
3.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 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温度计 浸入液体中测量温度时,通过 热传递的方式使温度计与被 测液体的温度达到相同.
液体沸腾的条件: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能够继 续吸热.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液体才能沸腾.
4.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液体的 沸点 ,液体沸点 的高低与液面上的气压有关,与“火力”的大小无 关.气压越高,沸点越 高 .
5.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 温度 的高低; (2)液体 表面积 的大小; (3)液面上方 空气流动 的快慢. 蒸发有 制冷 作用. 6.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 (1) 降低温度 ;(2) 压缩体积 .
19.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发热,温 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 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防止烧坏火箭头部的作用, 这是因为( A ) A. 熔化和汽化都吸热 B. 熔化和汽化都放热 C. 熔化放热,汽化吸热 D. 熔化吸热,汽化放热
20.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 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 成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C ) A.冰是晶体 B.冰的熔点是0 ℃ C.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5分钟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24.五莲山是著名的风景区,远远望去,云雾缭绕,显得 神秘而美丽.关于云雾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是从山中冒出的烟 B.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水珠 C.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D.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25.放在燃气灶上的一锅水在加热时质量变少.加 热过程中水主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B )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
17.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 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其中BC段表示的可能是( B ) A.晶体的熔化过程 B.晶体的凝固过程 C.非晶体的熔化过程 D.非晶体的凝固过程
18.我们生活在这炎炎的夏日里,多么期盼环境的凉 爽;但真正到了深冬时节,却又是滴水成冰的寒 冷.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热,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 B.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 C.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 D.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80 ℃ C.在第5 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 D.第10 min时物质处于液态
10.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B )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 ℃ 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 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
•
4.有人把散文阅读的基本步骤归纳为 八句话 :先读 原文晓 大意, 再审题 目作标 记,文 题对照 定范围 ,抓住 关键再 提取, 提取之 后需整 合,经 过验证 再确立 ,语言 转换不 可少, 答案简 洁又明 晰。
•
5.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不断地追 求却始 终实现 不了, 所以只 能不断 地往前 走,永 远在路 上流浪 ,永远 处于一 种寻觅 的过程 之中。 所以, 从这个 角度来 讲人始 终都是 在路上
•
2.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我们是为着 生的, 或者是 为着死 的,非 此即彼 ,在本 质上不 可兼得 ;同时 ,他也 肯定了 生命的 价值, 春天必 然会来 临,谁 也无法 阻挡生 命的冲 动,无 法阻挡 我们对 于新生 命、新 世界的 渴望与 追求
•
3.散文阅读中,重点要注意引导学生 树立几 种意识 :首先 是整体 意识, 要尽可 能地细 读全文 ,充分 感知全 文,了 解文本 的内容 和情感 基调, 把握文 章主旨 ;其次 是题干 意识, 要明确 题目问 的是什 么,是 怎么问 的,也 即命题 指向哪 里
•
8.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 和自然 风光为 题材的 诗,是 唐代汉 族诗歌 的主要 题材之 一,是 唐诗当 中思想 性最深 刻,想 象力最 丰富, 艺术性 最强的 一部分 。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