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说课稿
乌鲁木齐市第57中学梁思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是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课的第一课时。
在第十课中,第一课时着重帮助学生解决对正义的认识问题,即什么是正义、为什么要维护正义。
第二课时着重帮助学生解决怎样维护正义、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问题。
通过学习,让学习懂得如何做负责任的公民、如何增强社会责任感,这是思想品德课程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违反社会规则,不仅是非正义的行为,而且会产生严重后果。
因此,作为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正义感,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正义。
二、教学目标(说目标)
依照《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按照三个维度,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正义与非正义的涵义,正义对社会发展的关系,明确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就是维护正义,了解有正义感的人应当做到的具体要求。
2.过程和方法
运用分析、比较、探究等方法帮助学生分辨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做有正义感的人;能积极主动维护正义,见义勇为,匡扶正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说重难点)
【重点】明辨正义与非正义,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难点】未成年人维护正义既要见义勇为,又要见义巧为。
四、教法与学法(说教法、说学法)
确立依据: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应发挥主体作用,课堂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助,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法】
具体做法如下:
(1)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模拟的真实情景中得到最真实的感悟。
(2)案例分析法―――以真实的案例,逐步引导,逐步深入研究生活中的问题。
(3)自主探究法―――通过学生讨论,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4)启发式教学法―――带着问题,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学法】
正义对于初二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对什么是正义,什么是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认识比较肤浅,对怎样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缺乏比较深入的思考。
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
可采取的主要学习方法有:自主合作探究法、谈论法、归纳法、比较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说过程)
(一)激趣导入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我选择凤凰视频来引入正义的话题。
下面,请老师们一起来看一下这段视频。
(看视频后)
即时提问:看完这段视频,同学们一定会有很大的感受。
同学们知道我为什么选这个视频吗?从而引出问题。
(二)维护正义是统统善良人的声音
活动分五个步骤进行
活动一:让学生谈谈看了视频的感受,评价每个人的行为。
设计企图:在这个视频里,一位老人从银行自动取款机上取了5000元现金,遭两个男青年暴力抢劫;见此情形,路人果然无动于衷,实在可悲。
我希望,用这样的反面实例来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非正义行为的残忍与冷酷,引导他们去追求正义!
活动二:让学生换位研究如果你是那个被抢劫的老人,你会怎么想?
设计意图:其实就是引导学生讨论我们所渴望的正义究竟是怎样的,在这个视频里,起码正义就是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犯了,会有法律来制裁侵权的人;当有困难了,有人伸出援助之手。
让学生认识正义的可贵!
活动三:续写故事两个歹徒得逞后,他们以后会怎么做?
设计意图: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不正义行为的危害性。
如果没有了正义,邪恶就会嚣张,整个社会就会非常混乱,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维护正义的重要性。
活动四:让学生讨论,假设在群众的帮助下,抓到了那两个可恶的歹徒,怎么去处置他们?
设计企图:根据以前的知识,学生会很快说出用法律来惩罚这些不法分子。
而不能通过暴打、要对方拿钱私了等不正当途径来解决。
要跟学生强调要学会用合法的途径来解决问题呢?这主要是因为有些初中生自己的合法权益收到侵害时不能用合法的手段去正确地解决。
比如有的学生,自己受到不正义的对待时,会选择自己解决的办法,比如被同学欺负了,就找朋友帮忙,教训欺负自己的人,这就导致了一些校园暴力事件的出现。
所以,一定要引导学生辨别是非,别人不正义,不代表我们也不正义,当受到不正义的对待时,首先要懂得运用合法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力,而不能采用以牙还牙的报复方式。
这个思想对于消除校园暴力事件有很大的作用。
【难点解答】
活动五:让学生讨论假设你在视频里的抢劫现场,你会怎么做?学生肯定议论纷纷,比如报警。
比如直接和歹徒搏斗,比如叫人帮忙逃跑等,当然也有思想矛盾的学生会说:见到这些行为,我也想见义勇为,,但是万一被歹徒捅了几刀,小命都不保了怎么办?
设计企图:通过学生的讨论,教材强调要引导学生,在见义勇为的工夫,更要做到见义巧为,要尽量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
对此,我想让学生看一看一些发生在中学生中见义勇为和见义气巧为的典型案例,进一步懂得作为初中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身体还不够强壮,不要于歹徒硬碰硬,而应该智斗,这样既匡扶了正义,又能避免身体受到伤害。
六、教学效果预设:
本节课,经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助,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效达成初中思品课情感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要求。
使学生明确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将正义行为、正义制度以及人们对正义的追求和尊重所带来的良性循环和影响鞭策学生,让他们自发做一个维护正义、有正义感的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