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学生过程性评价的方式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是小学课程中一门综合课程,考试测验评价方式无法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使我了解到,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常见的、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它在小学思品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因此,我在自己的思品教学中,经常会根据教学的需要使用过程性评价来了解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以下是我经常用到的,也是最基本的三种过程性评价的方式。
在此,与大家一起探讨、交流。
1、同学互评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然有它的道理。
在小学生辨别是非能力上,对自己的缺点或者是优点,有时是看不到的,特别是自己的缺点更加看不到,这就需要同伴给他指出来,在同学互评之中,相互之间能看到别人的优点,找出自己的不足,这样便能到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效果。
例如,我在上《今天是谁的值日时》一课时,除了采用同学自评以外,我还采用了同学互评这种方式。
“你认为某某同学进步了吗?他什么地方进步了?你觉得自己和他相比还有哪些不足?”这样一来,学生在互评的过程中,有了新发现,有了新收获,进而激发学生不断求知和不断学习的欲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生自评
学生自评一般是在思品课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束时进行的。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行为表现等进行自我评价。
比如,我在讲《下课十分钟》一课时,在中间的的小结阶段,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让学生自己评价一下,你是否能自己上学?在校园里,你见到老师和同学是否能主动问好?你会整理自己的书包吗?让学生通过自评感悟到自己已经长大,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引导学生见到老师、同学能主动行礼、问好,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3、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是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过程中,进行的引导性评价。
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教师的加入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在学生刚刚开始参与评价时有可能会出现一些评价上的问题。
比如,我在上《自己的事自己做》一课时,我让学生参与互评,当有的学生在说到别人的优点时,其他有的同学便指出事例加以否定,接着,很多学生都专门去说别人的缺点和不足,使得被评价的同学十分尴尬。
这不是过程性评价的目的,过程性评价更强调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多主体参与的评价,激励学生更乐于参与学习,找到进步的方向。
因此,在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的过程中,教师点评是非常重要的。
此时,我抓住时机对学生
的评价给与正确引导,同时交给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方法,及时调整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认识或情感上的偏差。
当然,我们都知道,过程性评价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家长评价、课堂观察、交流展示、课堂竞赛、成长资料袋等。
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情况不断创新,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合作交流、努力程度以及个性化创意表现等多元发展态势,我们还要把眼光更多地投向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水平,通过评价能更及时、恰当的来引领学生的学习行为、调整活动过程、提高学习效果,不断给学生搭建体验成功、快乐学习的平台,引领学生走进更广阔的生活和学习的天地,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