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加工精度
L±0.05 ±
φ10 F7 k6
Z
φ6F7
g6
Y
图4-19 钻径向孔的夹具
21
4.2.4 调整误差
试切法(图4-20 a) )
测量误差。 测量误差。 试切时与正式切削时切削厚度 不同造成的误差。 不同造成的误差。 机床进给机构的位移误差。 机床进给机构的位移误差。
a)
调整法(图4-20 b) )
a)径向圆跳动 )
b)端面圆跳动 )
c)倾角摆动 )
图4-5 主轴回转误差基本形式
8
4.2.2 机床误差
◆ 主轴回转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 主轴径向圆跳动对加工精度的影响(镗孔) 主轴径向圆跳动对加工精度的影响(镗孔) 考虑最简单的情况,主轴回转中心在X方向上作简谐 考虑最简单的情况,主轴回转中心在 方向上作简谐 直线运动,其频率与主轴转速相同,幅值为2e。 直线运动,其频率与主轴转速相同,幅值为 。则刀 尖的坐标值为: 尖的坐标值为:
机械制造工艺学
第4章 机械加工精度
4.1 概述
1
4.1.1 机械加工精度的基本概念
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与理想 加工精度 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与理想 几何参数的接近程度。 几何参数的接近程度。 加工误差是指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几何参数对理想 加工误差是指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几何参数对理想 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3
原理误差 定位误差 调整误差 刀具误差 夹具误差
工件相对于刀具静止状态下 的误差
图4-2 原始误差构成
4.1.3 误差敏感方向
误差敏感方向
工艺系统原始误差方向不同,对 工艺系统原始误差方向不同, 加工精度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加工精度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对 加工精度影响最大的方向, 加工精度影响最大的方向,称为 误差敏感方向。 误差敏感方向。 误差敏感方向一般为已加工表面 过切削点的法线方向。 过切削点的法线方向。
∆≈0 ∆
a) )
b) )
图4-12 止推轴承端面误差对主轴 轴向窜动的影响
13
4.2.2 机床误差
◆ 主轴回转误差的测量 传统测量方法存在问题: ★ 传统测量方法存在问题: 包含心轴、锥孔误差在内 包含心轴、 非运动状态。 非运动状态。 ★ 准确测量方法
图4-13 传统测量方法
a) 图4-14 主轴回转误差测量法
加工原理误差
加工原理误差是指采用了近似的成型运动或近似的刀刃轮 加工原理误差是指采用了近似的成型运动或近似的刀刃轮 廓进行加工而产生的误差。 廓进行加工而产生的误差。 例1:在数控铣床上采用球头刀铣削复杂形面零件 图4-4) :在数控铣床上采用球头刀铣削复杂形面零件(图
S = 8⋅ R ⋅ h
(4-3) )
e
3 1
结论: 结论 : 主轴径向跳动影响 加工表面的圆度误差。 加工表面的圆度误差。
图4-7 径向跳动对车外圆精度影响
10
4.2.2 机床误差
★ 主轴端面圆跳动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被加工端面不平,与圆柱面不垂直; 被加工端面不平,与圆柱面不垂直; 加工螺纹时,产生螺距周期性误差。 加工螺纹时,产生螺距周期性误差。 ★ 主轴倾角摆动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与主轴径向跳动影响类 不仅影响圆度误差, 似 , 不仅影响圆度误差 , 而且影响圆柱度误差。 而且影响圆柱度误差。
X = ( R + e) cos φ Y = R sin φ
式中 R —刀尖回转半径; 刀尖回转半径; 刀尖回转半径 φ—主轴转角。 主轴转角。 主轴转角 显然,上式为一椭圆。 显然,上式为一椭圆。
图4-6 径向跳动对镗孔精度影响
9
e
4.2.2 机床误差
★ 主轴径向圆跳动对加工精度的影响(车外圆) 主轴径向圆跳动对加工精度的影响(车外圆) 仍考虑最简单的情况,主轴回转中心在X方向上作简谐 仍考虑最简单的情况,主轴回转中心在 方向上作简谐 直线运动,其频率与主轴转速相同,幅值为2e。 直线运动,其频率与主轴转速相同,幅值为 。则刀尖 运动轨迹接近于正圆( 运动轨迹接近于正圆(图4-7)。 ) ◎ 思考 : 主轴回转中心在 思考: X方向上作简谐直线运动, 方向上作简谐直线运动, 方向上作简谐直线运动 其频率为主轴转速两倍, 其频率为主轴转速两倍 , 被车外圆形状如何? 被车外圆形状如何?
尺寸精度
加工精度 形状精度
位置精度
(通常形状误差限制在位置公差内,位 通常形状误差限制在位置公差内, 置公差限制在尺寸公差内) 置公差限制在尺寸公差内)
图4-1 加工质量包含的内容
2
4.1.2 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
原始误差—— 引起加工误差的根本原因是工艺系统存在
着误差,将工艺系统的误差称为原始误差。 着误差,将工艺系统的误差称为原始误差。
图4-11 轴承孔不圆引起镗床 主轴径向跳动
B A
图4-10 轴径不圆引起车床 主轴径向跳动
12
4.2.2 机床误差
◆ 影响主轴轴向精度的主要因素 ★ 推力轴承 滚道端面平面度误差及 与回转轴线的垂直度误 差(图4-12)。 ) ★ 其他因素 轴承孔、轴径圆度 误差; 误差 ;轴承孔同轴度误 轴肩、 差 ; 轴肩、 隔套端面平 面度误差及与回转轴线 的垂直度误差; 的垂直度误差; 装配质 量等。 量等。
原始误差分类
与工艺系统原始状 态有关的原始误差 (几何误差 几何误差) 几何误差
原始 误差
与工艺过程有关的 原始误差(动误差 动误差) 原始误差 动误差
主轴回转误差 工件相对于 机床误差 导轨导向误差 刀具运动状 态下的误差 传动误差 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包括夹紧变形) 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包括夹紧变形) 工艺系统受热变形 刀具磨损 测量误差 工件残余应力引起的变形
∆R = α ⋅ H =
D ∆R
X
α
Y
B
δ ⋅H
B
(4-5)
图4-15 导轨扭曲引起的加工误差 15
δ
4.2.2 机床误差
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位置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位置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L D-∆d - Hy d Z X f a) ) ∆z f b) ) ∆z R0
∆ ∆x
k j ⋅∆φ
j
=
∑
n
j =1
1 k j ⋅ s in ω nt + α j kj
z1 = 64 z3 = z4 = 23 z2 = 16
(4-6) )
式中∆φΣ—传动链总的转角误差; 式中 传动链总的转角误差; ∆φj—第j个传动元件的转角误差; 个传动元件的转角误差; 个传动元件的转角误差 kj — 第j个传动元件的误差传递系 个传动元件的误差传递系 数,其数值等于该元件至末端元件的传 动比; 动比; ωn — 传动链末端元件角速度; 传动链末端元件角速度; αj— 第j个传动元件转角误差的初相 个传动元件转角误差的初相 角。
zn-1 = 1 zn = 96 d b ic
f
z5 = z6 = 23
c a
z7 = z8 = 16
e
图4-17 齿轮机床传动链
18
4.2.2 机床误差
◆ 提高传动精度措施 缩短传动链长度; 缩短传动链长度; 提高末端元件的制造精度与安装精度; 提高末端元件的制造精度与安装精度; 采用降速传动; 采用降速传动; 采用频谱分析方法,找出影响传动精度的误差环节; 采用频谱分析方法,找出影响传动精度的误差环节; 对传动误差进行补偿。 对传动误差进行补偿。
11
4.2.2 机床误差
◆ 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主要因素 ★ 滑动轴承 车床(图4-10)— 轴径不圆 10) 车床( 引起车床主轴向跳动( 引起车床主轴向跳动(注意 其频率特性)。 其频率特性)。 镗床(图4-11)— 轴承孔不 镗床( 11) 圆引起镗床主轴径向跳动。 圆引起镗床主轴径向跳动。 静压轴承 — 对轴承孔或轴 径圆度误差起均化作用。 均化作用 径圆度误差起均化作用。 ★ 滚动轴承 内 外滚道 圆度误 内外 滚道圆 度误 差 、 滚 动体形状及尺寸误差。 动体形状及尺寸误差。
k= Fp ∆X
(4-7) )
工艺系统刚度; 式中 k—工艺系统刚度; 工艺系统刚度 Fp—吃刀抗力; 吃刀抗力; 吃刀抗力 ∆X —艺系统位移。 艺系统位移。 艺系统位移
α f
α
Z
c) )
图4-16 成形运动间位置误差对外圆和端面车削的影响
16
4.2.2 机床误差
◆ 影响导轨导向精度的主要因素 机床制造误差 机床安装误差 导轨磨损
17
4.2.2 机床误差
机床传动误差
◆ 机床传动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以齿轮机床传动链为例: 以齿轮机床传动链为例:
∆φΣ =
∑
n
j =1
∆φΣ A1 A2 Ai
φn ω1 a) ω2 b) ωi ω(频率) (频率)
图4-18 传动链误差的频谱分析
19
4.2.3 刀具与夹具误差
刀具误差
定尺寸刀具(钻头、 定尺寸刀具(钻头、 绞刀等) 绞刀等)尺寸误差影 响加工尺寸误差; 响加工尺寸误差; 成形刀具和展成刀具 形状误差影响加工形 状误差; 状误差; 刀具磨损影响加工尺 寸误差或形状误差。 寸误差或形状误差。
数学方法
◆统计分析方法:运用数理统计原理和方法,根据被测 统计分析方法:运用数理统计原理和方法, 质量指标的统计性质,对工艺过程进行分析和控制。 质量指标的统计性质,对工艺过程进行分析和控制。
5
机械制造工艺学
第4 章 机械加工精度
4.2 工艺系统的几何精度对加工 精度的影响
6
4.2.1 加工原理误差
∆Y 2 ∆RY = 2 R0 ∆RX = ∆X
(4-1) ) (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