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城镇社区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以xxx县为视角近年来,社区以“保稳定、促发展、创繁荣、建和谐”为宗旨,创新社区管理,扎实有效推进了社会养老保险、低保、廉租住房、人口计生、信访维稳、安全生产、整脏治乱、文化等各项工作,促进了社区和谐稳定和繁荣发展。
但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建设和管理所面临的困境也日益显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社区的发展。
一、社区建设与管理存在的困难
1、社区组织建设较薄弱。
目前,全县社区共有干部xx人,其中下派干部xx人,不仅数量少,而且结构不合理。
在社区党组织书记中,本科以上学历1人、中专学历xx人、高中以下XX人,人员年龄普遍偏大。
与纷繁复杂的各项工作任务相对应的是,社区干部待遇低(除下派干部外),社区主任、副主任报酬每月分别只有XXX、XXX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2、工作经费较为紧张。
近年来,随着社区作用凸显和管理重心下移,社区承担的工作任务逐渐增多,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任务,县级财政下拨的工作经费显得捉襟见肘,远远无法满足社区办公实际需要。
经费的短缺直接导致了一些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无法正常开展,甚至在开展一些必要的大型活动时,不得不向辖区单位拉赞助来弥补经费的不足。
市民服务更是难以落实,工作的开展显得尤为被动。
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社区建设无“底气”。
社区服务设施不足
一直是制约我县社区发展的瓶颈。
主要表现在:一是办公用房紧缺。
虽然我县社区办公面积均在200至300平方米左右。
但设施较为简陋、陈旧,功能设置也不合理,基本都没有养老、心理咨询等服务设施。
二是活动场所缺乏。
特别社区党总支下设的党支部根本没有办公场所,公益性娱乐场所几乎没有,平时搞活动、开会都是由辖区单位赞助。
三是对社区公共服务人力资源、设施资源、项目资源都不能有效整合,发展思路不清晰。
4、社区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服务质量不高。
目前每个社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均达上万人,社会管理难度之大不言而喻。
在服务体系方面, 2016年以来开展了“五共”社区试点创建工作,打造了“一平台两中心”即社区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社区服务管理中心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但由于疲于应对日常事务,在创新上做得不够。
同时在服务水平方面由于受活动场所、办公经费等客观因素制约,我县社区服务水平还相对滞后,一是服务内容单一。
目前社区主要开展如民政低保、劳动保障、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项目服务,服务内容以街道办事处安排的工作为主。
对居民大量需要的养老、托幼、卫生医疗保健、家政、绿化等方面的服务还很欠缺,社区文化建设、青少年教育等服务还没有深入开展,社区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缺乏吸引力,不能满足市民需求。
二是服务主体单一。
政府和社区包揽了许多本应由市场提供的服务项目,在引导非营利性组织、社团、协会等民间组织发挥作用方面还有待加强。
4、社区共建机制不完善,导致多元治理不畅。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社区承载了越来越多的管理和服务压力,由于自身力量有限,需借助其他部门的力量,如:政法、公安、民政、卫计等职能部门,但由于社区共建机制不完善,各单位参与共建共驻积极性不高,目前社区建设仍停留在政府用行政力量推进节点,社区居民和社区驻地单位参与意识不浓,阻碍了社区多元治理格局的形成。
二、关于创新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几点建议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建设工作,着力解决社区“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问题,努力把城镇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至关重要,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应进一步做到:
1、夯实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继续在3个社区真正推行“1﹢X”网格化管理模式,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网格化工作格局。
实行“三个一”结对帮扶方式,每名党员每年至少结对帮扶一个店铺、一户困难群众、一名留守儿童,通过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二是在地方财力许可的情况下将社区党总支下设的党支部活动阵地建设和建设经费、社区工作经费和社区工作人员待遇所需经费纳入地方政府经常性财政预算之中,以保障社区建设工作资金投入的制度化、可持续化。
2、建立健全社区经费保障机制。
一是建议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适当提高社区办公经费补助标准,根据社区管理人口规模,核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