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第三节
艾滋病
• 预防措施: 1)洁身自爱 2)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 3)不用未经消毒的器械纹眉、穿耳等
4)注射器等医疗器械必须严格消毒
5)需要输入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经 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练 习
1)生活中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人最可能因下列 的哪一种方式感染艾滋病病毒( ) A、与病毒携带者握手
B、使用了病毒携带者用过的而又未经严格消 毒的餐具
C、住旅店时,使用了病毒携带者用过的而又 未及时更换的被褥 D、洗牙或补牙时,使用了病毒携带者用过的 √ 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器械
(四)、与特异性免疫有关的细胞:
来源 巨噬细胞 B细胞
造血干细胞 淋巴干细胞
功能 识别、处理、呈递抗原, 吞噬抗体抗原结合体
T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 效应B细胞、记忆细胞 淋巴干细胞在胸 识别、呈递抗原, 分化成效应细胞、记忆细胞 腺中发育
效应 分泌抗体 B细胞 B细胞或记忆细胞 效应 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T细胞或记忆细胞 T细胞 识别抗原, 记忆细胞 B细胞或T细胞 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
艾滋病
• HIV:
HIV病毒
资料分析
艾滋病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 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 综合症(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 起的,死亡率极高。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 往是由念珠菌、肺囊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 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下图表示HIV感染后, 体液中HIV浓度和人体内主要的免疫细胞 T细胞数量的变化过程。
活化的细胞毒 T细胞 使靶细胞裂解
相 同 抗 原
记忆T 细胞
(三)、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项目 体液免疫 抗原 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 产生效应 细胞
靶细胞 效应细胞毒T细胞
效应细胞毒T细 胞与靶细胞接触,使 靶细胞破裂
浆细胞
产生效应 效应B细胞产 生抗体与抗原结合 方式 相互关系
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
两种抗体的比较
过敏反应中的抗体 性质 分布 反应 时机 反应 结果
球蛋白 吸附在皮肤、消化道或呼吸 道粘膜、某些血细胞表面 机体第二次接触 过敏原时发生 使细胞释放组织胺, 从而引发过敏反应
体液免疫中的抗体
球蛋白 血清、组织液、 外分泌液 机体第一次接触抗 原就发生免疫反应 使抗原沉淀或 形成细胞集团等。
免疫功能过强不好,免疫功能过弱 或缺陷当然也是不好的,由此而引 起的疾病统称为免疫失调病。
2. 免疫缺陷症
• 概念: 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 引起的疾病,叫免疫缺陷症。 • 类型: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由遗传引起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由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
艾滋病
• 概念: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 病毒(HIV,俗称艾滋病病毒)引起的致 死性传染病。
艾滋病
这时的感染者被叫艾滋病(AIDS)患者, 他们的血液中充满了病毒,每一个免疫细 胞的细胞核内有可能被几百个病毒占据; 这时非常容易受到其他疾病的感染,一些 平时根本不会对人的生命产生威胁的普通 传染病如肺炎等,一旦进入艾滋病患者的 肌体就会无法控制,此时,艾滋病患者一 般在6---24个月内死亡。
过敏反应
1. 过敏反应
• 概念: 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 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 致敏原: 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致敏原。 • 举例: 花粉、室内尘土、鱼、虾、牛奶、 蛋类、青霉素、磺胺、奎宁等
类型:速发型与迟发型
• 特点: 1)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快
2)不破坏组织细胞,不引起组织损伤
皮肤过敏 反应(荨麻 疹、湿疹、 血管性水肿
过敏反应的防治:
预防: 过敏反应是由接触过敏原引起的,找出过敏 原并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防止过敏反应的主 要措施。如自己不能找出可疗,分散注意力一段 时间就可消失;较轻微的过敏可静脉注射含钙药 物或口服扑尔敏治疗;严重的过敏须上医院对症 救治。
(一)、体液免疫
吞噬 嵌有抗原巨噬 抗原 MHC复合体 细胞 处理 的巨噬细胞 与相应 的受体 结合 (成熟的) (成熟的) 辅助T细胞 活化的辅 助T细胞
B淋巴细胞
分泌白 细胞介 致敏性B淋巴细胞 素-2 分裂、分化
相同 抗原
效应B细胞 分泌 对抗细胞外的抗原
记忆B细胞
抗体 + 抗原
(二)、细胞免疫
• 艾滋病感染阶段: 2)无症状期:
艾滋病
约占从感染到死亡整个过程的80% 时间,这时的病人被叫作HIV携带者, 表面上大多数感染者与正常人没有区别, 只是其体内的免疫系统正在与病毒进行 着无形的斗争。感染者的无症状期持续 的时间可长可短,少则为2年,多的可 达20年。
• 艾滋病感染阶段: 3)症状期:
艾滋病
• 艾滋病感染阶段: 一个健康人从感染上艾滋病毒(HIV) 到死亡,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HIV急性感染期 2)无症状期
3)症状期
艾滋病
• 艾滋病感染阶段: 1)HIV急性感染期:
感染后,少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类似 流行性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咽喉炎、 皮疹、淋巴结肿大等,在2一3个星期内, 这些症状会自然消失。
3)有明显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过敏反应发生机理示意图
过敏原
刺激
机体
产生
抗体
吸咐
某些细胞
再次刺激
过敏原
释放物质(如组织胺等)
导致
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强、 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
全身性 过敏反应 (过敏性休 克)
呼吸道过 敏反应(过 敏性鼻炎、 支气管哮喘)
消化道过 敏反应(食 物过敏性 胃肠炎)
问题探讨:
前面一节课讲的主要是免疫系统的防卫 功能,人们通过这种防卫功能,使机体能 有效地防御病原体,那么免疫系统的防卫 功能是不是越强越好呢?你能不能举几个 例子?
第三节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 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引起:
1.自身免疫病
2.过敏反应 3.免疫缺陷症等
自身免疫病
• 1 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 • 糖尿病 • 2 系统性自身免疫病 • 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
抗原
巨噬细胞 吞噬降解
多肽
与巨噬细胞的MHC 结合
抗原-MHC 复合体
移 到
免役应答
淋巴细胞相应 的受体结合 启动
巨噬细胞 表面
抗原
吞噬 嵌有抗原巨噬 MHC复合体 细胞 处理 的巨噬细胞 呈递
分泌蛋 活化的辅 白质促 助T细胞 细胞毒T细胞 进
增殖、分化
辅助性T细胞 与受 体结 合
与受 体结 合
HIV侵入后HIV和T细胞浓度变化
艾滋病
• 致病机理:
HIV(蓝色) 攻击T细胞
艾滋病
• 致病机理:
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
特别是能够侵入T细胞,使T细胞大
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
能,对病原体及多种疾病的易感性
增加而致人死亡。
艾滋病
• 病毒分布: 艾滋病患者和携带者的 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 • 传播途径: 1)性行为传播 2)血液传播 3)母婴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