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作业题目:成都市旅游市场分析课程名称:旅游地理2012.11.10目录一、成都旅游资源概述 (3)二、成都市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集中性分析 (3)<一>、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集中性 (3)1、季节性(时间)强度指数。
(3)2、高峰指数。
(4)<二>、旅游需求的空间分布集中性 (5)<三>、结论 (8)三、成都市旅游形象景观代表 (9)四、成都市旅游客源分布图 (12)一、成都旅游资源概述成都市位于川西北高原山地和川中丘陵之间,西部地势较高,中部和东南部是广阔的成都平原,平均海拔500米左右。
境内兼有山景、平原和丘陵之美,且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摄氏16度上下,降水量约1000毫米,素有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之誉,加以土地肥沃,水利先进,物产十分富饶,历来被称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明珠"。
以上这些可以说是成都的天赋,但成都并不甘于现状,一直在默默的努力奋斗。
今天成都是四川省省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又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还是全国"双拥"模范城。
最近,她又以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方面的成就,先后荣获联合国颁发"人居奖"和"最佳范例奖"两项殊誉。
以上的种种使得成都成为一座融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特大城市。
她是稀世珍宝大熊猫的故乡,也是天府之国的中心和"窗口"。
她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风光绚丽多姿和名胜古迹众多而闻名于世。
二、成都市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集中性分析<一>、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集中性1、季节性(时间)强度指数。
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集中性由旅游季节性引起的,可以用季节性强度指数来定量分析其计算公式是:R=√[∑(xi-8.33)2]1/2 (i=1,2,3…12)其中:R为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强度指数;Xi为各月游客量占全年的比重。
R值越接近于零,旅游需求时间分配越均匀;R值越大,时间变动越大,旅游淡旺季差异越大。
2、高峰指数。
旅游需求随时间的变化还可以用高峰指数来度量,表示某一时期相对于其他时期利用旅游设施的趋势。
其计算公式为:Pn=(V1—V2)/(n—1)V1×100式中:Pn为高峰指数;V1为最繁忙时期的游客数;Vn为在第n个时期内的游客数;n为参照时段(1=最繁忙时期)。
数据收集:2010年成都全年游客量及各月游客量,见表1.1。
表1.1 2010年成都各月游客量及比例月份游客数量(万人)比例(%)一月26639 3.6二月56057 7.7三月110985 15.1四月164852 23.0五月60491 8.2六月69612 9.5七月74755 10.2八月78584 10.7九月92181 9.9十月86725 12.0十一月63064 8.6十二月41729 5.7 注:本表根据成都旅游信息网的相关数据计算(1)通过上表得出季节相关指数R=5.09;结论:季节相关指数表明的是成都旅游季节分布集中性,R值越接近于零,旅游时间分配越均匀,但是成都2010年的指数已达5.09,表明成都旅游淡旺季差异大,三月、四月游客量较多,一月、十二月游客量较少。
(2)高峰指数(n表示月份)根据上表得知最繁忙的月份是三月,十二月份达到月份最低谷。
选择n值为6,代表的是全年中月份的中点。
应用公式计算得Pn=8.8%.<二>、旅游需求的空间分布集中性旅游需求的空间分布结构主要指旅游者的地理来源和强度。
其集中性可以用地理集中指数来定量分析,其计算式是:式中:G为客源地的地理集中指数;Xi为第i个客源地的游客量;T为旅游地接待游客总量;N为客源地总数。
(1)按国家来分数据收集: 2010年来成都旅游的主要国家游客人数。
(见表1.21)表1.21 2010年成都国际游客地理分布国家人数(万人)比例(%)美国7.71 12.27英国 4.45 7.08韩国 2.54 4.04新加坡 2.47 3.93马来西亚 2.21 3.52法国 2.17 3.45澳大利亚 1.99 3.17日本12.97 20.64德国 1.84 2.93泰国 1.02 1.62印尼0.65 1.04俄罗斯0.41 0.65加拿大 1.85 2.95其它20.55 32.71注:本表根据成都旅游信息网的相关数据计算代入地理集中指数公式计算,得出成都G=42.24.结论:空间分布集中指数表明客源的集中与分散。
成都的G值较大,说明客源地较集中,其中客源较集中于日本、美国、英国。
(2)按洲来分数据收集:2010年来成都旅游的各洲游客人数。
(见表1.22)表1.22 2010年成都国际游客地理分布各大洲入境人数(万人)比例(%)亚洲25.66 61欧洲14.77 20.11美洲10.01 14.95大洋洲 2.54 3.46非洲0.35 0.84注:本表根据成都旅游信息网的相关数据计算代入地理集中指数公式计算,得出成都G=52.38.结论:成都客源地较集中于亚洲,非洲来的游客较少。
(3)按国内省份来分数据收集:2010年来成都旅游的国内主要省份游客数。
(见表1.23)表1.23 2010年成都国内游客地理分布各城市入境人数(万人)比例(%)四川123.24 47.86广东24.79 9.63上海22.76 8.84北京18.75 7.3重庆17.27 6.71云南9.89 3.84江苏8.53 3.31浙江7.63 2.96海南7.34 2.85广西6.56 2.55西藏 5.73 2.23天津 5.03 1.95代入地理集中指数公式计算,得出成都G=51.1.结论:国内客源集中于四川本省,游客量随距离增加具有较明显的下降趋势。
<三>、结论通过对成都市旅游需求时空分布集中性的分析,并结合成都市旅游资源状况,我们得出2010年三月、四月来成都旅游的游客较多,也就是说在春季游客较多,并且三月和十月成都迎来了旅游的高峰期。
春季万物复苏,成都气候回暖,是游客外出旅游的好时节,于是成都的园林峡谷(如:西岭雪山,灵鹫山大峡谷等),草原湖泊(都江堰,天台山,九龙沟,青城山等)受到很多游客的青睐。
十一黄金周,是促使了大量游客来蓉旅游的重要因素,而且十月正值赏红叶的最佳时期,于是十月成为游客高峰期毋庸置疑。
在游客中国外有主要来自亚洲,亚洲中又属日本最多。
相对比日本的所处的地理环境来说,成都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在在15.2-16.6摄氏度左右,全年无霜期大于300天。
季节、气候、自然环境的差异使得成都对日本游客的吸引力巨大,历史文化的渊源也是另一个促使原因。
国内来自四川游客居首位,且是第二位广东游客数量的五倍,于是不难看出影响国内客源地最主要的因素是距离,客源地与目的地距离的远近与国家安排的法定节假日长短相作用,导致大多数游客旅游只能就近取材,在本省选择休闲地。
综上所述,成都市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集中性取决于成都自身的旅游景观所能提供旅游价值的时段及游客的出游时间长短。
空间分布集中性取决于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
除此之外,空间客源地的分散程度还与成都在国际上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成都要想拥有更多的客源应该努力打造自己的特色,提高国际影响力。
三、成都市旅游形象景观代表我们根据成都市客源市场状况,选择的成都市旅游形象代表景观是:都江堰。
都江堰坐落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
都江堰举世闻名的中国水利工程,也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玉女峰、灵岩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
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水利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划时代的杰作。
都江堰水利工程。
历经2260年而不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成功的水利杰作,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古为今用”、硕果仅存的奇观。
与之兴建时间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仑的灌溉系统,以及中国陕西的郑国渠和广西的灵渠,都因沧海变迁和时间的推移,或湮没、或失效,唯有都江堰独树一帜,有兴建源远流长,至今还滋润着天府之国的万顷良田。
都江堰它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它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
都江堰水文化由都江堰而产生的具有强烈地域色彩的都江堰水文化包括水文学、水文物、水神学等,诸如“二王庙”、“伏龙观”、“观景台”等处的人文景观;改建鱼嘴挖掘出土的东汉李冰石像和“饮水思源”石刻;歌颂李冰父子降龙治水的民间传说和具有一定宗教神学色彩的祭祀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祭水、祭神、祭人的诗、词、书画的水文学等,形成独具特色的都江堰水文化。
都江堰有块石碑,上面刻着“深淘滩,低作堰”字样,表达了对修建者的纪念。
所以无论是都江堰的自然资源价值,还是人文资源价值都对全国,乃至全世界有很大影响,所以成都的典型代表景观都江堰当之无愧。
都江堰景色展示:四、成都市旅游客源分布图(见附页)附图1 国际客源地分布图附图2 国外客源地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