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工作方法的四大转变
一、由直接督查基层工作向检查各级领导和机关履行职责上转变。
注重层次领导,不能这不放心,那也不放心,甚至包办代替,看似责任心强,实际是混淆了岗位职责。
二、由频繁地检查向多蹲点调查研究转变。
检查是促进工作落实必不可少的手段,检查太多,川流不息,也是一种干扰,是浮光掠影的表现,弄的底下枕戈待旦、苦不堪言。
三、由单纯曝光式检查向多方帮助引导转变。
不能走到哪里都要批一批,不分场合,不问缘由,劈头盖脸一通教训,这种做法一旦过了,就会大大挫败下级工作积极性。
四、由过多的单项检查向定期综合评估转变。
单项检查太多,会造成基层应付检查外,还会造成形式主义,政出多门。
一、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要强调以人为本。
首先,关注人的需要。
人们是否接受和奉行思想政治工作灌输的道理,不仅取决于道理是否正确,而且还取决于道理对他是否有用。
要注重回答和解决人们关心与感兴趣的问题。
其次,适应人的心理。
重视人的心理感受也是对人的一种尊重。
第三,尊重的人的差异。
多样性和差异性是人的特征,做思想工作,也要强诚信,有些人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下使绊子,明是一
盆火,暗是一把刀。
(一)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略)
(二)系统抓基层工作
①理清工作思路。
在明确职责中提高工作质量,一线指挥部面对面指导,落实各级职责链条(全局性、领导性、基础性)。
②党管武装。
在借助“外力”中提高基层管理水平,纳入总体规划。
③自觉改进作风。
在深入一线中调查研究,解决问题,日积月累抓落实,反反复复打基础,不搞文山会海,在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
④抓住薄弱环节,推进整体建设。
抓干部队伍建设,正规化管理,抓基础设施建设。
⑤坚持与时俱进。
在改革创新中提高,做到有章可循,做到不因形势发展而弱化,不因时间推移而淡化,不因班子调整而变化。
落实新措施,探索新路子,探索潜力转化为实力的新办法。
领导干部要保持平常心,扛得住“忽悠”,克制住位高权重脾气大的毛病,对他人抬轿子、吹喇叭,始终不为所动。
(三)班子团结
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成员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了解、相互适应的过程,在磨合与摩擦之中,要有原则,有常人心态,求大同,存小异。
适当的摩擦有利于取长补短,民主气氛的形成。
扬长补短的关系:取决于个体素质的合力,多出点子,多教方法,也不大包大揽,越俎代庖。
有情与无情的关系:感情是团结的纽带,讲情才能有凝聚力,工作上敢于较真,政治上不能不关心,思想上不能不关心。
会上与会下的关系:会前有充分的调查,才能情况明、底数足,沟通是增强班子团结的基础,会上民主一些,会下做好思想工作,确保决议的执行。
①用共同的事业追求凝聚团结。
志同才能道合,为官一任,振兴一方,成事而不败事,补台而不拆台,团结一心,齐心协力。
②用良好的素质修养促进团结。
更新知识,改造主观认知水平,以品格、学识、能力、情感等非权力因素的影响来促进。
珍惜自己的名誉,净化灵魂,陶冶自己的情操,完善人格,不做表里不一的人,不伪善,
③用严格的党内生活规范团结。
贯彻民主集中制,求大同、存小异,防止自由主义、庸俗关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灯不拔不亮,理不辨不明,增强虚怀若谷,从善从流,像筷子那样相互支持。
④用深厚的革命友情增强团结。
增进理解和信任,装着大局,建立友谊,勤于沟通,主动交心,善解人意,宽以待人,多换位思考。
讲原则、将关怀、讲感情,能做到共事一回,友谊一生。
(四)工作中谨防脸色误事
①在纠正失误和纠正偏差中不能否定多于肯定,批评多于表扬,从而懈怠工作,影响建设。
②防止不敢“黑脸”而手软,在严格标准中抓落实。
问题不敢提,偏差不纠,失误不批,不良现象不愿说,再听之任之中,在一团
和气中丧失原则,偏离轨道。
③防止因争权“翻脸”而误事。
如果一个单位出现两种或多种声音,出现互不来往,各自为战,冷眼旁观,这就是一种内耗。
有大局者就要站出来消除隔阂,融洽感情,做到职责上分开,工作上分工,但目标上求一致,制度上求一致,关系上求融洽,从而形成合心合力,善于补台不拆台。
总之,思想教育要着力于有效性、时代感和工作实践,不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不以不变应万变。
教育是有基础性教育和经常性教育之分的。
在按纲施训中,既指路子又压担子,多管齐下;既架梯子又搭台子,提供舞台。
在超越自我中又自我否定,改掉过去的“好习惯”,改掉过去的“好传统”,改掉过去的“好经验”。
二、人才理念
理念,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及前瞻性,思路决定思路,理念制约行动。
(一)人才配置最关键的不是强弱搭配,而是差异互补,以往偏重于个体能力和全面素质,比较理想性,但也忽略了整体组合效益的融合性。
因为三个黄牛在一起,时间长了,缺朝气。
强弱搭配本身也是相对的,没有绝对,有时不是强和弱的问题,而是一个个性差异的问题。
互补是多方面的:一是年龄互补,新老结合,理论与经验互补;二是专业配置,业务互补;三是气质性格互补,相互补充。
(二)人才的标准,不是靠招牌,而是能做贡献,先有伯乐,而
后才有千里马。
手法和方法的主观性也常带来了不科学性,导致劣马拉车驾辕,骐骥老死厩中,相马不如赛马,相马是一个主观的标准,而赛马是客观标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否定以貌取人,以学历取人的观念,应以实践的观点,带着有生产力、有战斗力的标准,才是区别人才的试金石。
(三)善于发现“显人才”,也要发现“潜人才”。
社会当中还是马太效应,是社会的惯性延续,留意无名之辈,在制度上、舆论上给与一定支持,使有潜力的人才脱颖而出。
三、职责不清
(一)职责不清的主要表现
①职责错位。
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②职权越位。
擅自处理,越俎代庖,不求甚解,主观盲目。
③工作不到位。
不尽职尽责,不尽心尽力,随心所欲,虎头蛇尾;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二)不清的主要原因
①思想上没有定位。
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轻重,不抓重点,或者协调不够,分工不明。
②业务不熟悉。
没有钻进去、研究透,没有精心筹划,没有调查研究。
③责任心不强。
得过且过,绕道而行,或者没朝气,做事缺乏主动,总是被动应付。
(三)采取的对策
①勤学苦练。
学所必需的业务知识、技能。
②精心钻研。
联系实际,对症下药,创造性开展工作,做到心中有数。
③高度负责。
在意识上要有“创一流”的目标定位,抓中心,抓根本,抓主要矛盾,抓有决定性意义的关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