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创新人才培养选拔通知

关于创新人才培养选拔通知

关于创新人才培养选拔通知资源环境学院文件院教科[2011]第4号关于在2010级地质工程专业选拨优秀学生组建“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的通知2010级地质工程专业辅导员、班主任、全体学生:根据《资源环境学院地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实验班培养方案》的要求,学院拟从2010级地质工程专业选拔部分优秀学生组建“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选拔对象与基本条件我院2010级地质工程专业全日制统招本科生。

选拔对象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2)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刻苦努力,成绩优良,数学、英语等基础课成绩好。

(3)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具有浓厚的学术兴趣和善于攻关的毅力。

(4)具有报考研究生进一步学习深造的远大志向。

(5)在校学习期间无考试违纪和不及格现象。

二、选拔原则和基本程序坚持“自愿、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下列程序进行选拔。

(1)个人报名;(2)辅导员、班主任推荐;(3)计算学习成绩进行排名,原则上前50%进入面试;(4)组织评委进行面试;(5)公示;(6)党政联席会研究确定。

按下列公式计算学习成绩:学习成绩=前两学期高等数学平均成绩×0.3+大学英语平均成绩×0.3+其他主要课程(物理、基础地质学、计算机)平均成绩×0.4。

学习成绩以专业为单位进行排名。

三、时间、地点安排1.宣传动员2011年12月 13日由学生工作办公室、教学科研办公室组织召开2010级地质工程专业学生大会,进行动员并传达培养方案。

2.个人报名符合选拔条件的学生于即日起到资源学院网站下载并填写《地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选拔学生报名表》,认真填写各项内容,由辅导员、班主任签署推荐意见后交资源环境学院教学科研办公室。

报名截止时间为2011年12月16日下午6:00前。

3.计算学习成绩由教学科研办公室计算报名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排名,原则上取前50%进入面试;4.组织面试由教科办、学工办组织评委进行面试,给出面试成绩。

面试时间预计于2011年12月20日下午(如有变动,另行通知)。

5.公示2011年12月21日至27日在学院楼大厅公示7天。

6.研究确定2011年12月28日前学院召开党政联系会研究确定录取名单。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2011年12月12日附件:地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学生报名表姓性别出生年月名政治担任职务面照片貌专业班级宿电话E-mail舍曾获奖励第一学年综合积分不及格门数课程门数综合成绩排序(本栏由教科办填写)报名理由推荐意见推荐人签名:年月日学院意见盖章年月日资源环境学院地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实验班培养方案(试行)为认真贯彻落实《资源环境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深入实施“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高素质、强能力、有潜能的创新型人才,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学院以地质工程专业为试点,组建“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以下简称“实验班”),并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因材施教,突出个性发展,强化理论基础,加强专业指导,通过实施导师制,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包括野外考查、样本采集与分析、实验研究方法等能力的培养以及计算机应用和制图能力的培养,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科研训练和社会实践,努力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素养优良,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具有跻身所学专业相关领域一流科技创新队伍潜力的创新型人才。

“实验班”学生毕业时,力争英语四级通过率达到100%、六级通过率达到50%,研究生考取率达到80%以上。

二、培养目的与培养对象实施“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旨在以培养高素质、强能力、有潜能的创新型人才为重点,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组建“实验班”是落实“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重点环节和重要举措。

学院以地质工程专业为试点,从全日制统招本科二年级学生中选拔30-40人组建“实验班”,通过其示范和辐射作用,推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探索建立分类型、分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基础。

三、培养方案及培养措施原则上在学生入学第三学期初选拔组建“实验班”,在实施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以提高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重点,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强化培养:1.实行导师制,强化教育引导。

学院从本专业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教师中为“实验班”学生选拔配备导师。

原则上1名导师指导一届“实验班”的学生人数1-2名。

导师要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个性培养。

其主要职责是:(1)加强对学生的人生理想与成才教育。

导师对所带学生要做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教育引导学生继续深造,力争所带学生全部报考研究生,并在报考与学习备考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

(2)加强学生的专业教育与学习指导。

导师要做好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对学生专业学习给予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增强学习自主性,培养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

导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有计划地安排部署有利于学生提高科研与实践能力的课外学习内容;适时安排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项目,重点培养学生野外考察、样本采集与制备、实验研究、样本测试分析等实践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和计算机制图等方面的能力;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有关部门举办的课外学术科研活动和科研训练项目。

导师每学期初要向学院提交培养计划,经学院主管领导同意后予以实施。

2.强化基础课学习,奠定发展基础。

学院分别聘请1名具有高级职称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数学、英语教师,作为“实验班”的基础课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发展与考研需要,为“实验班”学生安排一定学时补修相关课程内容并进行学习辅导与答疑。

根据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需要,学院适时安排本院相关教师为“实验班”学生进行适量的学习辅导。

院团委牵头,认真组织“实验班”学生参加校内外举办的数学、英语、物理、计算机等与基础课学习有关的竞赛、比赛活动。

3.积极开展学术科研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实践与创新能力。

(1)学院实施“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计划”,要求“实验班”学生必须参加,导师要对学生立项、实施、结项、撰写发表论文等进行全过程指导;(2)要求“实验班”学生积极参加全国、省、市和学校举办的各种课外学术科研活动,导师要积极给予指导;(3)导师要结合学生实际,适度安排学生参与自己或他人的科研项目,并有具体的目标任务;(4)教科办牵头,学工办、团委配合,积极开展“名师讲坛”等学术交流活动,积极邀请本专业的专家、学者举办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让学生了解本专业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前沿,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

(5)“实验班”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在培养期内,在学校实施的“大学生步步高攀登计划”、“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和学院实施的“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计划”,或其他各级各类科研活动中,每人至少牵头申请成功并圆满完成1项课题;或者获得国家级鼓励奖以上、省级三等奖以上、市(校)级二等奖学术科研奖励1项;或被授权发明或新型实用专利1项。

在培养期内,每人至少在国家级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排名前3名。

(6)“实验班”学生从第五学期开始,每人每学期撰写一篇参加学术科研活动的心得体会或读书报告,班级每学期组织一次科研经验交流会或读书报告交流会。

(7)学院实验室对“实验班”学生开放,“实验班”学生需要利用实验室、标本室、地球科学馆开展课外科研活动,由本人申请、导师同意、主管院长审批,不影响正常实验教学工作情况下,学院应优先安排。

4.加强考核与管理,激发学生成长成才的积极性。

(1)“实验班”实行动态管理。

以思想政治表现、学习成绩、英语四、六级通过情况、参加学习竞赛、学术科研活动与取得成果情况等为重要依据,每学年组织一次综合评定,并进行淘汰与纳新(限同年级同专业统招本科专业)。

(2)建立激励机制。

对成绩优秀者,在同等条件下,将优先推荐为免试研究生进一步深造;学年考核优秀的学生在学生综合评定中予以加分;毕业前综合考评优秀者,颁发“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优秀学生证书。

综合考评与奖惩办法另订。

四、学生选拔与班级管理(一)学生选拔1.选拔的基本条件(1)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2)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刻苦努力,成绩优良,数学、英语等基础课成绩好。

(3)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具有浓厚的学术兴趣和善于攻关的毅力。

(4)具有报考研究生进一步学习深造的远大志向。

(5)在校学习期间无考试违纪和不及格现象。

2.选拔的原则和程序坚持“自愿、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个人报名、辅导员、班主任推荐、学习成绩排名、面试、公示等程序进行选拔。

其中学习成绩按下列公式计算:学习成绩=前两学期高等数学平均成绩×0.3+大学英语平均成绩×0.3+其他主要课程(物理、基础地质学、计算机)平均成绩×0.4。

学习成绩以专业为单位进行排名。

(二)班级管理配备班主任1名(要求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热心班主任工作),主要负责在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工作协调、督办与管理。

配备班长1名,副班长2名,主要是配合辅导员、班主任、导师负责在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学生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其他学生管理与教学工作随原班级进行。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2011.12.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