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教育创新是世界各国政府和社会所关注的热点,培养创新人才是检验教育成败得失的重要标准。
民族要创新,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
各国进行的教育改革都把培育创新人才作为其重要指标,并把培养创新人才提升到前所未有之高度来认识。
对于我国的高等教育来说,更具有特殊意义。
1.创新人才的特点
时代呼唤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
新时期创新人才的特点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1专而精的理论知识
在如今的学习型社会,要使学习更有效率,更合理,让学到的东西融会贯通,为我所用。
新型创新人才应在学习时代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社会、人文知识,边思边学。
做到厚积累,广博发。
积累就是大量占有知识和已有经验,广博发就是对知识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和创新。
1.2终身学习的学习观
学习是一件持久不懈的事情。
随便提及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或是历史文化,都可谓是皓如烟海,白首穷经,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而来的信息爆炸式增长,使得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永远没有终点站。
抛弃“学海无崖,苦做舟”的思想,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驾驶求知之舰,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
1.3明确的人生目标
在设立人生目标时,我们不是目光短浅,而是动不动就把目光放的过于长远。
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各种压力不断增大。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都过于浮躁,急功近利思想严重。
在确立目标时,对现实缺考察,对自身少衡量。
致使把目标定的高而不实。
在新时期,应把理想设的低一些,进一些,不要把目标“钉”在天花板上,使人“跳不可及”,要把目标放在触手可及的范围之内,这样才能脚踏实地的施展拳脚,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创造性的发挥。
1.4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物转星移,沧海桑田,衬托了时光的飞逝,人生的短暂。
如今的社会节奏加快,“河东”与“河西”之间的转换已经不用十年。
现代人应如何利用转瞬即逝的生命,创造性地生活,做出一番有价值的事业,使人生没有遗憾?我们一定要在内心建立一套正确的人生观,也就是古人常说的“修身”,使之更加符合创造性思维,对生活自信、浪漫;对事业开拓、革新;对朋友热情、直率;对挫折坚韧、顽强。
1.5强健灵活的身体素质
在现代社会,白领工人数量远远超出了蓝领工人,从事脑力劳动的特点就是长时间伏案工作,动脑多于动身体,长此以往就会出现神经衰弱,肌肉功能退化,新陈代谢功能降低,适应力和免疫力下降等“现代文明病”。
新时期,人们工作紧张,压力巨大,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使大脑思维敏捷、头脑清醒,提高工作效率。
2.新时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目前的教育缺乏创新意识,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不够重视,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新意识不高,盲从课本知识,面对追求真理的困难没有迎难而上的冒险精神。
种种迹象表明学生缺少的不仅是对知识的质疑能力,还缺少面对现实大胆设想接受变化、对处理生活学习中的困难没有韧性和恒心的能力等。
这些都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和帮助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
通过分析培养创新型人才,构建其培育模式尤为重要。
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培育模式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创新人才的基础和必备条件;第二部分是创新人才的外部培养环境;第三是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法。
新形势下,在继承原有创新教育研究基础上,紧跟时代步伐,寻找可以不断改进的动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应当建立新型的平等关系,在这种关系基础之上学生才能做到在心理上减轻学习负担,对各种思想束缚松绑。
由于传统思想里对老师尊严的无限放大、歌颂,对学生谦卑角色的定位,使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相差悬殊,老师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思维习惯来判定和要求学生。
“师为上、生为下;师为主、生为仆、;师为尊、生为卑”。
一方面,这是由于中国历史上对教育地位的重视,对教师行业的尊重而形成的。
另一方面,这与父母对下一代的重视程度和期望值密切相关。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平等师生关系还要善于帮助和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勤于质疑、乐于质疑,创造利于质疑的课堂环境,建立平等、和谐
的气氛。
3.新时期的创新教育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新时期的创新教育是一个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关心、共同支持的动态系统,把影响创新人才的各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与创新人才相结合,组成具有创新功能,结构合理的有机整体。
这些影响创新人才的因素主要包括:创新人才的个性、教育观念、成长环境、人才评价标准、学校管理制度、教学评价体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等等。
把创新教育建设成为一个系统工程就是把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的诸多创新人才影响因素综合考虑,将这些影响影响因素运用动态的管理方法,灵活、创造性地排列和使用,使创新人才的培养更有效率和规范化。
其任务是保证系统按预定的人才培养方向和培养规则进行。
新时期创新人才的培养系统是在动态环境中存在的自我更新系统,仅对现有创新模式的维持是不够的,还必须不断根据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使命,调整创新人才培养系统的内容和目标,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仅靠学校的理论教学是培养不出“合格”的创新人才的,因此必须注重在实践中培养人才的创新意识。
新时期建立创新人才教育体系意义重大,创新教育体系能促成人才素质结构的变化,提升人的本质力量;创新教育体系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提升现代教育的社会价值;创新教育体系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创新能力的直接精神力量;创新教育体系促成社会诸多因素的变化,推动社会全面变革和进步。
新时期创新教育系统工程的建设,在实践中转变教育观念,把学
校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批判精神上;在实践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革课程体系,建立能够激起学生好奇心、启发学生求知欲望的课程体系;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拥有创新的动机和心理基础,发展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张扬的个性;在实践中实施民主教学,按照学生个性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让学生多思考、多提问,进行发散思维训练,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激发创新。
作者简介:郑杜(1983.2-),男,学历:硕士研究生,汉族,现任汉口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职称: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