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三种运放制作LP唱机的唱头放大器

用三种运放制作LP唱机的唱头放大器

用三种运放制作L P唱机的唱头放大器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用三种运放制作LP唱机的唱头放大器
2011年购买了一台皮带传动、全铸铝唱盘的LP黑胶唱机——美国狮龙PM-9805。

此唱机唱头是动磁型(MM)的。

狮龙PM-9805底噪非常低,即使戴上监听级别的耳机来听,其微弱的交流声也几乎不可闻。

但此唱机没有内置的唱头放大器,需要自己另外制作。

为了使用此唱机,DIY了MM唱头放大器。

先后用三种IC,实验了两种类型。

一、先用LT1057制作反馈型唱放。

LT1057是1992年专程去上海一家无线电/音响商店买的。

电路图和做好的实物及印版图片如下:
该线路放大倍数计算:
低频:【+910K+56K+/】+1=810
中频:【+56K+/】+1 =52
高频:()+1=
RIAA均衡网络转折频率的时间常数计算:
高频(+56K)×=μS
中频(+56K)×=260μS
低频910K×=3913μS
与RIAA标准转折频率的时间常数相比,有些误差。

RIAA标准转折频率的时间常数如下:
t1=treble time constant, 75uS(2120 HZ)
t2=medium time constant, 318uS ()
t3=bass time constant, 3180uS ()
这可能是此系成品机线路,采用非标准系列元件不方便所致。

由于我第一次DIY唱头放大器,没有经验,所以没有修改,照搬原线路的设计值挑选元件。

所有元器件都从手头已有的元件中挑选。

LT1057采用金属封装的。

±15V稳压电源用美国线性技术公司LT317和LT337制作,而不是常见的
LM317、LM337。

LT317和LT337也是1992年在上海同一家无线电/音响商店购买的。

当时国内《无线电与电视》杂志介绍说,美国线性技术公司LT317和LT337的稳压性能特别好,共模抑制比很高,输出纹波极小,输出电压漂移极小,特别适合用来制作±稳压电源。

电路图如下。

图中可调电位器采用多圈精密电位器,以避免阻值漂移引起输出电压波动。

稳压电源图片如下,±15V分别用LT317和LT337。

整流元件采用60V、10A肖特基二极管。

此管内部有2个二极管,本身是共阴极结构,引出1个阴极,两个阳极。

我在外部再将两个阳极引出脚并联起来,实现两管并联运用,达到进一步降低内阻,提高开关速率,减少整流输出波形毛刺的目的。

此举效果很好,唱放做好后,没有来自电源的任何干扰。

试机在重播音乐时,反馈型唱放的定位、三维(3D)、空气感和速度反应等等的表现平平,很一般,尤其高频虽然较柔顺,但细节不多,有些暗晦:中频不够饱满,人声底气有些不足;低频的量感虽然较多,但无力——较"肥"。

尽管听感上有这么多的缺点,但唯一的优点也是明显的:信噪比较高,唱头输入端对地短路时,唱放输出(RMS),放唱片时输出500~1200mV(RMS),信噪比88~94db。

对于唱头放大器,信噪比固然重要,但是听感更加重要。

然而定位、三维(3D)、空气感和速度反应等等表
现平平正是反馈型唱放先天缺点,无法从根本上改变。

于是想试试RC衰减型唱放音音质如何。

二、用美国线性技术公司LT1058制作RC衰减型唱放。

(1)首先确定唱放所需的增益:
MM唱头输出,
带前置放大的合并式功放所需的输入电平:550mV~1000 mV(RMS)
输入到输出所需增益:20㏒(550/)=20㏒220= db
RC衰减网路将衰减增益约20db,
所以电路总增益:
47db+20db=67 db
第一级运放增益:20㏒(160/1)=20㏒160=44 db
第二级级运放增益:20㏒(180/10)=20㏒18=25 db
(2)再计算RIAA均衡网络转折频率的时间常数
采用Gautau版主(在中国音响DIY的网名)的建议,以英国新式的 RIAA / IEC 60098——2505 μS 为基础计算
R1 x C1 = μS
( R1 + R2 ) x C2 = 2505μS
R2 x C2 = 318μS
R1
时两个声道都没声了,反反复复,最后只好将电容拆下,换回的输入电阻,就一切都好了,很稳定。

什么原因造成这种运放没有输出故障?事后我分析可能有二:
一、电容器有时开路。

我在电容上加18V(RMS)交流电压、通过10mA交流电流,用示波器观察通过电容器的电流在电阻上交流电压降波形4小时,始终没有中断现象,这个原因首先被排除。

二、输入隔直电容器的容量过大,电容通过MM唱头线圈电阻(约600欧)对地的较大充放电电流,“拉走”了LT1028运放同相输入端的双极型晶体管Q1正常工作的偏置电流(正常值为),使它处于截止状态。

LT1028运放的内部电路见前面的图片。

以下是我在“中国音响DIY”网站发帖向Gautau版主请教时与他的对话:
我:由于双极型运放电路输入阻抗较低,如果采用较小的输入电容,是否会影响唱放的低频频率响应用多大容量比较合适是否要在运放同相端对地加接一个较大电阻(470K以上)以保证频应
由于要为2、3脚的落地包围圈留出空间,所以印版同相输入端的焊点很小,反复试验很容易烫坏焊点铜箔,所以还没有试过小容量电容是否能使唱放正常工作,是否影响频应。

想请教G兄,一般用多少容量电容就可以不影响频应?想明确方向后再试,尽量减少烫焊次数。

先谢谢G兄了!
恭喜!
其实这唱放当时与价值一至二万元的商品作较量(闭门) . . . . . .
当时这线路是用 NiMH 电池供电 . . . . . .
输入电容的选择要十分小心 . . . 曾因用湿钽(无极接法)而废了一只唱头,若用普通的钽貭,漏电更大。

故只能用 PP(MKP、FKP)级以上的电容。

输入端必须加回隔直电容,如上面回帖所述。

在开关电源时或有脉冲出现,日久便有机会损坏唱头。

我:运放反相端的44UF和22UF的电容使用普通钽电解电容可以吗?
钽质可矣。

输入部分可参考麦景图 C33: 输入 150KΩ落地,串 10μF,再并Ω落地。

10μF 入 IC。

或试将开关作不同"时段" 间隔 "操作",若输入端仍没有一丝脉冲电压出现,便可直入 OP,不用隔直电容。

MM头用或不用都不要紧,但勿用电解。

但MC头便须留意。

由于Gautau提示我:如输入端没有电压脉冲出现,或是用MM头,便可直入OP,不用隔直电容,而这正符合我的唱头放大器的情况,所以一直没加隔直电容,用了5年都安然无恙。

相关主题